科研产出
高油大豆种质资源合丰50特点与育种利用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与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潜力,对高油大豆种质合丰50特点与育种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该种质具有含油量高(22.57%)、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及优良性状遗传力高等突出特点,集优良性状与基因于一体。作为品种生产直接利用,年最大推广面积64.9 hm2,累计推广面积445.9万hm2,增产大豆17.5亿kg,创社会效益66.3亿元。作为种质资源利用,先后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17个,油分含量≥21.24%,平均值为22.42%,最高值为24.13%,其中大豆新品种合农75油分含量为23.40%,2019年推广面积达50.7万hm2,2015—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157.7万hm2,增产大豆5.4亿kg,创经济效益20.3亿元。该种质既是优良品种又是优异种质资源,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与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及成果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深入挖掘和利用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资源,开展种质创新,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资源的考察、收集与评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黑龙江省寒地野生大豆在大豆育种中的主要成果,分析了野生大豆资源在大豆品种改良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展望了野生大豆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与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不同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特征,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玉米产量差异的形成原因,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耕层土壤生产能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试验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主栽品种京农科72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设置掺混肥+尿素(NHF)、碳基肥+尿素(TJF)和控释肥(KSF)3个施肥措施,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对玉米耕层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关键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秸秆还田配合施肥措施玉米耕层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含量和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NHF相比,灌浆期TJF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7.67%、7.29%,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7%、7.77%、7.29%、6.28%,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纤维素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3.29%、5.92%、7.97%、15.70%;KSF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0.80%、10.86%,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碱解氮、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1.39%、12.30%、31.97%、21.08%,土壤脲酶、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纤维素酶、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5.81%、24.35%、12.76%、18.93%。与NHF相比,TJF、KSF产量分别提高了1.99%和13.24%。本研究推荐,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生产适宜施肥模式为70 cm宽行+40 cm窄行大垄双行种植,配施控释肥60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盘菌对大豆致病力差异与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的关系
《安徽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采集黑龙江省大豆菌核病样分离得到15个菌株,选用大豆离体叶片接种法鉴定菌株致病力强弱,测定致病力差异菌株体内POD、SOD、CAT活性。结果发现,黑龙江地区大豆菌核病菌致病力分化明显,菌株致病力分化与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致病力差异菌株体内POD、SOD、CAT活性存在差异;60%供试菌株体内SOD、POD和CAT活性与致病力呈正相关,菌株致病力强则菌株体内相应的酶活性强;菌株CAT活性与其致病力相关性不明显,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关键词: 大豆 核盘菌 致病力 酶活性 POD SOD CA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正交试验建立树莓组织培养快繁体系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促进树莓工厂化育苗,本试验采用俄罗斯引进的树莓品种"双季2381"和"单季1132"为材料,以茎段为外植体,应用正交试验对最佳腋芽萌发培养、丛生芽增殖及组培苗生根培养基进行筛选,建立树莓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腋芽萌发最佳培养基"双季2381"为6-BA 1 mg·L-1+NAA 0.3 mg·L-1,"单季1132"为6-BA 1.0 mg·L-1+TDZ 0.5 mg·L-1+NAA 0.5 mg·L-1,其萌芽率分别为91.7% 和92.3%,且腋芽萌发快、叶色绿.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双季2381"为6-BA 2.0 mg·L-1+TDZ 0.5 mg·L-1+NAA 0.1 mg·L-1,"单季1132"为6-BA 1.0 mg·L-1+TDZ 1.0 mg·L-1+NAA 0.3 mg·L-1,其增殖系数分别为6.7和6.2,且丛生芽增殖快,叶色绿.组培苗生根最佳培养基"双季2381"和"单季1132"均为1/2MS+IBA 0.2 mg·L-1,其生根率分别达96.9% 和95.1%,且自培苗生根快,叶色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向日葵的开花特性及其对播种期的响应
《北方农业学报 》 2021
摘要:【目的】为江苏沿海地区观赏向日葵的栽培与示范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用自主选育的观赏向日葵品种盐葵3号、盐葵4号和盐葵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夏播和秋播2个播种期,调查观赏向日葵的开花特性及其与播种期的关系。【结果】播种期和品种对向日葵的初花期、开花天数和二级分枝花盘上的开花比例具有显著影响(P<0.05);与夏播相比,秋播使单个花盘、单株及群体花期显著延长(P<0.05);盐葵3号秋播开花天数最长,单株和群体开花天数分别为29.9 d和38.6 d。观赏向日葵的开花顺序总体表现为先主盘,然后分枝上主盘按倒1、倒2的顺序从上到下依次开放;分枝上的二级花盘开花比例根据播种期、品种和分枝所处位置有所不同,总体表现为夏播高于秋播、倒1二级分枝高于倒2二级分枝。【结论】江苏沿海地区优先选用观赏向日葵盐葵3号进行秋季播种,能够充分实现其观赏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苹果茎沟病毒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苹果茎沟病的预防,从而加强优质苹果无毒苗木的推广和产业升级,本试验通过对在黑龙江省采集到的60份疑似感苹果茎沟病毒(ASGV)的苹果样品进行RT-PCR特异性检测,明确了ASGV在黑龙江省6大苹果产区的发生分布范围。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松花江平原地区的苹果植株带毒率达到100%,且苹果品种金红的ASGV发生率最低。ASGV CP序列同源性以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ASGV-MDJ与ASGV-SHJ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ASGV-DN的亲缘关系较远。这3份分离物与印度和中国台湾、山东、陕西等地的ASGV核苷酸一致率达到98.56%以上。
关键词: 苹果茎沟病毒 分布 序列同源性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