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除草剂氟咯草酮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的应用及安全性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新型除草剂氟咯草酮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的安全应用技术,以青海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马铃薯品质分析方法,测得氟咯草酮最佳使用剂量、使用方式及品质指标等数据。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在马铃薯田使用中的剂量推荐为350~650 g a.i./hm2;最佳使用时期为播后苗前,一般在马铃薯播种后15~20天;最优使用方式为土壤封闭处理,对单双子叶杂草综合防效达到80%以上,增产10.15%以上,且对马铃薯品质中重要的参数指标粗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干物质量无影响,氟咯草酮可在青海高原马铃薯田乃至西北马铃薯种植区作为主要除草剂推广应用。


基于过程模型CROBAS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比较
《应用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过程机理模型在开发过程中常受限于生理学参数无法直接或准确测量。全局灵敏度分析可以评估模型预测结果对于生理学参数变化的响应,为模型结构改进、数据收集和参数校准提供参考。本研究基于过程模型CROBAS,以华山松为例,选取模型中描述树木结构关系的10个参数,以树高和各器官生物量的Nash-Sutcliffe效率(NSE)为目标函数,比较了3种应用较广泛的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即Morris筛选法、基于方差的Sobol指数法和扩展的傅里叶幅度检验法(EFAST)。结果表明:参数灵敏度排序在不同方法中仅略微有所变化,但对于不同目标函数则区别明显。对算法耗时和收敛效率而言,Morris和EFAST性能较高,Sobol效率相对较低。所有模型输出变量均对单位面积年最大光合速率、比叶面积、消光系数敏感,林冠光截留状态对于林木生长量有着关键性影响,意味着光合固碳量是CROBAS在模型校正和林木生长动态模拟中需要优先进行数据收集、验证与测试的模块。灵敏度分析同时表明,碳平衡理论在林木生物量模拟中最为核心部分是树叶生物量模块的计算与验证。对于复杂过程模型的参数灵敏度分析,如需定性研究可选Morris,而量化评估采用EFAST更适合。
关键词: 过程模型 全局灵敏度 Morris Sobol EFAST


1-MCP缓释处理对气调贮藏后的'安久'梨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久’梨为试材,利用3%1-甲基环丙烯(1-MCP)缓释剂处理在2.2%O2下贮藏6个月后的两个果园梨果实,研究1-MCP缓释处理对梨果实出库后在冷藏(模拟运输过程)和货架期中果实生理病害发生、乙烯释放率、硬度、果皮叶绿素、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影响,为今后其商业标准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果实相比,1-MCP缓释处理能降低货架期果实腐烂率和虎皮病发病率,降低α-法尼烯含量和共轭三烯积累。此外,1-MCP缓释处理能抑制果实乙烯释放,延缓果实硬度下降,果皮叶绿素和可滴定酸降解,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1-MCP处理的Lot 375果园(海拔为114.30 m)梨果实在经冷藏10 d后第21 d货架期时果实硬度降至24.76 N并伴随乙烯逐渐上升,而1-MCP处理的Lot 39果园(海拔为10.06 m)梨果实果实硬度为39.14 N,此时乙烯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因此,在人工短缺时,晚采收的高海拔地区果园‘安久’梨可先进行气调贮藏,待出库、清洗、分拣、包装处理后加入缓释型1-MCP,可降低货架期果实生理病害发生,保持较高的果实品质,但不影响果实软化。


青稞分层碾磨中各层粉体的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分布差异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青稞碾磨中各层粉体营养成分的差异,对不同碾磨层粉体的营养及功能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青稞不同碾磨层粉体的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1次碾磨麸皮中粗纤维、阿拉伯木聚糖、Ca、K、Mn和Na元素含量最高,第2次碾磨麸皮中脂肪、灰分、粗蛋白、γ-氨基丁酸、Fe和Mg元素含量最高;青稞米中总淀粉、Cu和Zn含量最高且色泽最白,青稞原粮中β-葡聚糖含量相对最高。重金属Hg、Cd、As、Pb在不同碾磨层粉体中均未检出。不同碾磨层粉体中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蛋氨酸含量最少,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青稞原粮中氨基酸组成与人体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第1次碾磨麸皮中氨基酸品质相对更好,第2次碾磨麸皮中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分最高。不同型态的多酚、黄酮及总酚在不同碾磨层粉体中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第3次碾磨麸皮中游离酚、总酚含量最多,结合酚、游离黄酮、结合黄酮含量均在第1次碾磨麸皮中最高。本研究旨在为青稞不同碾磨层粉体的精深加工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黄淮与东北麦区小麦赤霉菌温度相关的致病力分化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来源的禾谷镰孢菌群体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小麦的致病力分化。2018和2019年间分别从黄淮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采集小麦赤霉病病样,经单孢分离纯化共得到110株镰孢菌,采用EF-1α序列比对技术对分类病原菌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显示禾谷镰孢菌为两个生态区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种。随机选择两个生态区的禾谷镰孢菌菌株各10株,采用单小花注射法分别在温度较高的廊坊市与温度较低的西宁市接种。在温度较低的西宁市,两个生态区的禾谷镰孢菌群体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东北麦区的禾谷镰孢菌群体致病力明显高于黄淮麦区群体,而在温度较高的廊坊市,两个群体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表明东北麦区的禾谷镰孢菌群体有明显的低温适应性,研究结果明确了温度影响禾谷镰孢菌群体的致病力,对于禾谷镰孢菌群体致病力分化研究和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基因Bnpc2紧密连锁标记的开发及其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出带有标记性状的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恢复系,在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可以起到指示作用来去除恢复系杂株,从而提高杂交种纯度和产量.开发与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快速培育出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恢复系.前期研究表明,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性状受Bnpc1和Bnpc2两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将Bnpc1定位到151 kb的区间范围内.本研究以BC3分离群体(即与轮回亲本回交三代且经过等位性检验仅在Bnpc2位点处发生分离的群体)为材料,利用AFLP和SSR标记技术对基因Bnpc2进行了基因定位,获得18个与Bnpc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其中两侧最近的标记分别为4个共分离的SSR标记(BnA09-19,BnA09-22,BnA09-24,BnA09-25)和P11/MC02,它们与目的 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2和1.74 cM,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1.86 cM,因而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基因Bnpc2被锁定在1.86 cM的区间范围内.同时,筛选得到1个与基因Bnpc2紧密连锁的共显性标记BnA09-22.利用与基因Bnpc1和Bnpc2紧密连锁的共显性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出1个甘蓝型油菜桔红花色恢复品系4750R,并进行了三系配套,审定了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15号'.


大蒜蔗糖转化酶基因AsINV的克隆及其响应低温和干旱胁迫的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转化酶(invertase, INV)是蔗糖代谢中的关键酶,将蔗糖不可逆地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对植物糖信号的产生和参与响应逆境胁迫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采用TA克隆方法克隆得到‘乐都紫皮大蒜’ AsINV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AsINV基因CDS全长序列为2 073 bp,编码69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75.92 kDa,理论等电点为5.04,为稳定亲水性蛋白,含多个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且具有GH32家族的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定位在细胞质和内质网的可能性更大。在进化关系上,大蒜AsINV与同科属的洋葱INV蛋白最为接近。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AsINV在叶片、假茎、鳞芽、根中均有表达,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此外,在低温和干旱胁迫下AsINV基因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低温胁迫显著诱导假茎和鳞芽中AsINV的表达上调,而干旱胁迫下大蒜各组织中AsINV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调表达。
关键词: 大蒜(Allium sativum) AsINV基因 基因克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三江源地区城镇绿化初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江源地区城镇绿化初期4种生境类型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基于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各生境类型条件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结合土壤理化指标,进一步分析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值最高,真菌群落中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值最高.同一生境类型下,样点间及不同土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小;不同生境类型下,样点间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真菌群落多样性因土壤状况不同而有差异.称多县细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杂多县.称多县人为干扰区的细菌群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高于人畜干扰区;杂多县老旧城区土壤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均高于新建城区,新建城区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则高于老旧城区.海拔、pH值、速效磷、速效钾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真菌更显著.


'乐都紫皮大蒜'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乐都紫皮大蒜'因其风味独特并具有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市场价值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利用多倍体诱导技术,可促进优良大蒜种质的创制.本研究通过秋水仙素浸泡'乐都紫皮大蒜'的愈伤组织进行四倍体诱导,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及农艺性状测定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表明:在含有0.5 mg/L 6-BA+ 1.5 mg/L 2,4-D的B5培养基上培养大蒜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长势最佳.以0.2%的秋水仙素浸渍4h,愈伤组织的四倍体细胞诱导率最高,达39.42%.在此条件下,处理愈伤组织后诱导再生试管苗,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4.44%,多倍体再生植株的诱导率为28.89%.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试管苗的株高、叶长、叶宽、假茎长显著增加了183.44%、181.18%、133.33%和58.33%.本研究为培育大蒜新种质提供了技术方法与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蒜;多倍体诱导;倍性鉴定;秋水仙素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青稞WRKY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广泛调控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基于青稞白粉病侵染幼苗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本研究鉴定得到41个青稞WRKY转录因子,被划分为3个大组:Ⅰ组(6个)、Ⅱ组(21个)和Ⅲ组(12个)。另外,Hv WRKY40和Hv WRKY41没有分组。青稞WRKY基因进化分析的聚类结果和分组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分组的正确性。包括HvWRKY2、HvWRKY8、HvWRKY13、HvWRKY34和HvWRKY41,以及HvWRKY4、HvWRKY7、HvWRKY20、HvWRKY26和HvWRKY30在内的两组WRKY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先升高(36 h和72 h),后降低(168 h)的基因表达趋势。这些WRKY基因很可能参与了调控青稞抗白粉病的分子应答机制。青稞WRKY家族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Hv WRKY3、Hv WRKY8、Hv WRKY9属于网络中的主要中心节点。此外,Hv WRKY3、Hv WRKY8、Hv WRKY9、Hv WRKY30、HvWRKY34、Hv WRKY38、Hv WRKY39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是蛋白互作网络的核心网络。本研究挖掘了青稞的WRKY家族成员,系统分析了家族成员的分组、家族成员的WRKY保守域特点、家族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白粉菌侵染下的基因表达水平和家族成员的蛋白互作网络。本研究可为今后青稞的抗逆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WRKY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