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海省春油菜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与肥力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定科学的施肥策略,实现青海省春油菜高产优质以及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湟中、大通、互助、尖扎、循化、化隆、平安、乐都和贵德9个春油菜主产县区采集223份耕层土壤,通过测定主要养分含量,分析养分丰缺状况,结合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法研究了春油菜区耕层土壤肥力分布特征及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土壤各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有机质24.60 g/kg(中等),全氮1.77 g/kg(丰富),全磷0.99g/kg(丰富),全钾29.64 g/kg(很丰富),有效磷40.55 mg/kg(很丰富),速效钾146.39 mg/kg(中等),有效铁11.96 mg/kg(丰富),有效锰6.32 mg/kg(中等),有效铜0.69 mg/kg(中等),有效锌1.42 mg/kg(中等),有效硼0.34 mg/kg(缺乏)。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61,土壤肥力较好,各县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排序为:大通(0.728,较好)>湟中(0.652,较好)>平安(0.616,较好)>互助(0.604,较好)>贵德(0.595,中等)>化隆(0.591,中等)>乐都(0.582,中等)>循化(0.554,中等)>尖扎(0.518,中等)。综合本区域土壤肥力现状,提出青海春油菜田增施有机肥、针对性降低氮磷肥用量、全面重视硼、锌、锰微肥的调控方案。
关键词: 青海省 春油菜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土壤综合肥力指数


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长和碳水化合物累积的影响,以韭菜品种雪晶208为试材,测定其在土壤栽培、营养液栽培和基质栽培下农艺性状和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的动态变化,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了不同栽培方式下韭菜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次关系,筛选出不同商品性状需求下韭菜的适宜栽培方式。结果表明:(1)在3种栽培方式下,营养液栽培更容易促进韭菜的快速生长,其株高、最大叶长、叶片数、假茎长增长最快,基质栽培次之,土壤栽培下韭菜生长最慢,但土壤栽培却有利于叶宽和假茎粗的生长。(2)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营养液栽培利于韭菜单株产量的快速增加。整个生长周期,营养液栽培的韭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始终高于其他栽培方式。培养至35 d,营养液栽培的韭菜地上部鲜重较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分别提高了50.16%和63.70%,地上部干重较土壤栽培、基质栽培分别提高了11.07%、16.04%。(3)3种栽培方式下韭菜不同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差异显著,营养液栽培易使韭菜假茎中可溶性总糖和果糖快速累积。培养7~35 d,营养液栽培下韭菜不同器官的总糖与其他糖组分含量始终高于土壤栽培和基质栽培;其中,培养35 d假茎总糖的增幅显著高于叶的总糖增幅,且收获期假茎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较叶分别提高13.83%、12.31%、29.14%。(4)灰色关联分析发现,3种栽培方式下与韭菜单株产量关联紧密的指标均为可溶性糖组分与含量,影响营养液栽培、基质栽培和土壤栽培的首要因素分别为假茎蔗糖、叶蔗糖和叶葡萄糖。综上,在3种栽培方式中,营养液栽培是最利于韭菜快速生长与可溶性糖累积的栽培方式,其中假茎蔗糖含量是营养液栽培韭菜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说明蔗糖的累积在韭菜营养液高产栽培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韭菜 栽培方式 农艺指标 可溶性糖组分 灰色关联分析


西北不同生态区甜樱桃果实品质分析
《果树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铜川、天水和乐都3个生态区内5个甜樱桃品种的品质,比较果实品质存在的差异。【方法】利用果实品质评价的外观指标和功能营养成分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甜樱桃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的甜樱桃在不同生态区种植时,外观品质、功能营养成分含量、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均存在差异。其中,天水生态区甜樱桃果实硬度要大于其他生态区。乐都生态区樱桃总糖含量最高。铜川生态区除美早外,其他品种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铜川、天水生态区。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均存在差异。【结论】铜川生态区的萨米脱、红灯和雷尼和天水生态区的萨米脱的主要特点为:果型较小,总糖、原花青素和总黄酮含量低,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高。天水生态区的美早、红灯和雷尼,乐都生态区的萨米脱和铜川生态区的美早的主要特点为:单果质量小,硬度大,可滴定酸含量低,糖酸比小。铜川生态区的布鲁克斯,乐都生态区的布鲁克斯、红灯、雷尼、美早和天水生态区的布鲁克斯的主要特点为:果型较大、单果质量大、糖酸比大,总糖、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高,可滴定酸和总酚含量低。


16份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种质资源花粉形态观察和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16份不同来源地的菊芋种质资源进行了花粉形态学的观察研究,比较分析来自中国、欧洲、东南亚和北美洲的不同菊芋种质资源之间的花粉形态差异。结果表明,菊芋花粉大部分为球形,极个别为近球形或扁状;表面纹饰呈刺状突起,周围分布其花粉的萌发孔沟。聚类分析将16份资源分成6类,大部分国外资源被聚在一起,总体上各分类组的花粉大小及形态较为相似,根据花粉特性能够将不同来源地的菊芋种质资源进行区分。本研究为菊芋花粉形态的分类、亲缘关系和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和线索。


酸碱预处理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辣椒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批式厌氧发酵试验,分别研究了经不同体积分数(2%、4%、6%、8%)的H2SO4和不同质量分数(2%、4%、6%、8%)的Ca(OH)2预处理的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甲烷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预处理中Ca(OH)2质量分数的升高,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升高,经8%Ca(OH)2预处理的甲烷产率最高(188.56 mL·g-1),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较对照提高了61.26%。但随着预处理中H2SO4体积分数的升高,辣椒秸秆与羊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甲烷产率降低,且显著(P<0.05)低于对照。利用修正的冈珀茨(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各处理的产甲烷过程,其中,经Ca(OH)2预处理的最大甲烷产率(Vm)值较大,说明Ca(OH)2预处理辣椒秸秆能有效提高其与羊粪混合发酵的水解速率。酸、碱预处理均对辣椒秸秆木质纤维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中,Ca(OH)2预处理的降解效果更好。


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初探
《西北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无限花序近等基因系及4份不同背景的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品系为材料,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比较有限花序和无限花序在各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限花序,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能提前终花和成熟、缩短主花序长度、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性、增加分枝数,但对初花期、全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每角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没有影响。


不同光照处理甘蓝型油菜幼苗花青素合成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在不同光照下甘蓝型油菜幼苗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花青素合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GLH4为研究材料,选取优质种子种植于花盆,在人工气候箱中以300μmol/(m2·s)光照培养至2叶1心期后,进行强光700 μmol/(m2·s)和弱光300 μmol/(m2·s)处理,取0,24,48,72和96 h油菜幼苗进行表型观察;分别取不同光照处理96 h油菜的第1片真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GLH4在不同光照下的转录组数据,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基因KEGG分析,筛选不同光照处理油菜幼苗差异表达基因,并用RT-qPCR技术进行验证;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和Analyst 1.6.3软件进行油菜幼苗代谢组数据的处理,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筛选不同光照处理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对0,24,48,72和96 h油菜幼苗的表型观察发现,强光处理油菜幼苗茎、叶颜色变紫,且随诱导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深.转录组KEGG分析共找到98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且参与光照调控的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到了20条通路中,其中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1751个),其次为次生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986个).代谢组分析共检测出24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类黄酮差异代谢物最多(81个).类黄酮代谢物中包括7种花青素苷,其中花翠素、花翠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和牵牛花色素3-O-葡萄糖的表达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类黄酮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达量居前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RT-qPCR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强光诱导油菜器官和组织颜色的变化与花青素积累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有关.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花青素合成;油菜育种


大蒜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基因As-1-SS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果聚糖是一类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在植物中的积累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为了解大蒜蔗糖:蔗糖1-果糖基转移酶的序列特征和功能,本研究采用TA克隆方法(Original TA Cloning Kit)得到乐都紫皮大蒜As-1-SST基因全长序列,利用BLAST、DNAMAN、ProtParam、SWISS-MODEL、MEGA等生物信息工具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As-1-SST基因在大蒜根、假茎、叶片和鳞芽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大蒜As-1-SST基因全长1 872 bp,编码623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质量为69.76 kDa,理论等电点为5.19,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As-1-SST蛋白主要定位于液泡,该蛋白无信号肽,包含2个特异位点,属于糖苷水解酶32(GH32)家族。在进化关系上,大蒜As-1-SST与百合科的洋葱1-SST亲缘关系最为接近。qRT-PCR分析表明,As-1-SST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假茎,在鳞芽和叶片中表达水平较低,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不同组织As-1-SST对于低温及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显著,低温胁迫显著诱导了根、假茎、叶片中As-1-SST的表达,而干旱胁迫只显著提高了鳞芽中As-1-SST的表达量,说明大蒜各组织As-1-SST对逆境信号的响应机制不同。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大蒜果聚糖合成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蒜 As-1-SST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逆境胁迫


青海农用沼气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差异基因功能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以产气性能不同的青海农用沼气池为研究对象,利用宏转录组学技术分析了温度最高和最低时期污泥样品的微生物组成、差异基因表达及代谢过程。物种注释表明4个样品中最优势的种类均为细菌,且较优势类群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硫单胞菌属(Sulfurimonas)、海螺菌属(Marinospirillum)和拟杆菌门未分类属(norankp<sub>Bacteroidetes)。差异基因的筛选结果表明产气性能不同的沼气池样品具有更多的差异基因。通过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产气好样品的代谢通路表达量更大,且对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利用率及产能更高。同时,参与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等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说明这几种代谢途径在青海农用沼气池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4个样品两两比较可知,产气性能不同的比较组差异基因注释到的代谢通路更多,且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差异更大。
关键词: 农用沼气池 微生物群落 宏转录组学 差异基因 代谢过程 青海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