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叶片不同位点SPAD值与植株氮营养相关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最能代表棉花氮素营养水平的叶片SPAD值测定位点,采用水培试验方法,设7个供氮水平,分3次测定棉花6片主叶(倒1叶至倒6叶)17个不同位点的SPAD值,对棉花不同叶位及同一叶片不同测定位点SPAD值与棉株氮素营养水平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倒4叶SPAD值与棉株地上部氮含量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6524,达到了显著水平,可认定倒4叶为棉花的功能叶。而棉花倒4叶17个测定位点中,叶片上缘位置SPAD值与地上部氮含量的相关性较靠近叶柄的部位更好,其中S3位点即叶尖位置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4597,达极显著水平。可以初步确定棉花倒4叶叶尖位置为测定SPAD值以判断棉花氮素营养水平的最佳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籽瓜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种植籽瓜的最佳施肥方案,使籽瓜施肥规范化、标准化,低耗高效、合理利用资源。【方法】试验采用"3414"最优设计方案,即3因素(氮、磷、钾),4个水平,1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甩蔓期和幼瓜膨大期是籽瓜的需肥临界期。氮肥增产效应主要表现在N1水平上,产量增幅明显,增产幅度为18.4 kg/667 m2。在N3水平时对应的籽瓜产量增产幅度呈明显递减趋势。磷肥在田间对籽瓜产量的增产效应不是非常明显。钾肥在田间对籽瓜的增产效应表现在K1水平中籽瓜产量增产达到最大,而后随着钾肥施肥量的增加籽瓜产量的增幅呈递减趋势。【结论】在甩蔓期主施N、P肥,而在幼瓜膨大期主施K肥。最佳施肥量为N-P2O5-K2O=12.19-7.08-5.19,适宜施用比例为1.72∶1∶0.7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疆设施番茄新病害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和疏勒县温室中番茄新发生病害的病原。【方法】采集番茄病果、病叶和病茎并分别在燕麦和黑麦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分离并观察病菌形态特征。【结果】喷雾回接健康番茄植株,植株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组织分离并镜检,确定温室中番茄新发生病害的病原是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 Bary。P.infestans在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上均可分离培养,发病植株组织中,果实和茎组织易分离岔P.infestans,两种选择性培养基都可分离出番茄晚疫病菌,果实组织和茎组织易分离番茄晚疫病菌。【结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与疏勒县温室中番茄新病害是番茄晚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苗期复合接种多抗性方法研究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风味4号"、"风味5号"、"黄皮9818"、"雪里红"、"金凤凰"、"红心脆"、"仙果"甜瓜为试材,研究了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的抗性鉴定,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ra=0.86042,rb=0.98590,rc=0.95806,rd=0.61513,表明2种接种方法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经双样本等方差分析,t值都小于t0.01=4.604,各种病害单一接种与复合接种的病情指数在0.01水平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用复合接种法进行多抗性鉴定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植被恢复对土壤古菌群落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8种次生植物根际土壤,以同土层裸地为对照,测量土壤化学性质,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塌陷区次生植物对土壤古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植物根际土壤养分显著(P<0.05)高于对照,其主要古菌类群为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群落间多样性差异大,相似性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古菌的优势类群数量差异较大,鼠掌老鹳草高达18种,西北绢蒿少为2种。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古菌优势类群分布影响最大(HhaⅠ酶切:r=0.94;RsaⅠ酶切:r=0.74),速效磷含量与古菌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氮含量与均匀度指数E呈显著正相关(P<0.05)。新疆地震断裂带植被的恢复可影响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的分布、组成和结构,其原因与植物根际土壤化学性质有关,同时在改善土壤肥力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地震断裂带 根际微生物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T-NIR光谱技术检测酿酒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中国食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定量分析49种酿酒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实用性。在11 987.7~3 999.5 cm-1范围,通过KennardStone算法划分样品校正集与预测集,比较10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谱经一阶导数法处理,在11 987.7~7 498.1 cm-1和6 101.8~4 597.6 cm-1范围建模,所得定量分析模型效果最佳,分析结果精度较高,其校正相关系数(Rca)、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主因子数、相对标准差(RSD)和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972,0.951,7,2.76%和4.03。模型经预测集检验,预测相关系数Rp达到0.961,说明建立的模型可靠,预测效果好,能满足酿酒葡萄快速、无损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 酿酒葡萄 可溶性固形物 Kennard-stone算法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Aroona近等基因系研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包加工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以Glu-A3c、Glu-B3b、Glu-D3c为背景,明确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对面团流变学特性、贮藏蛋白组份含量和面包加工品质作用大小。【方法】在新疆乌鲁木齐和石河子种植以澳大利亚小麦品种Aroona作为轮回亲本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s),并测定其粉质仪、拉伸仪、贮藏蛋白组份含量和面包加工品质等参数。【结果】HMW-GS对延展性效应不显著,对面团强度效应大小为Glu-D1>Glu-B1>Glu-A1;就单个亚基对而言,7+9、17+18和5+10面团强度最大;亚基组合1、7+9、5+10具有最大面团强度,2*、7+9、2+12和1、7+9、2.2+12具有最好的延展性。HMW-GS对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百分含量(%UPP)效应大小为Glu-D1>Glu-B1>Glu-A1;就单个亚基对而言,7+9、17+18和5+10的%UPP最高;亚基组合1、7+9、5+10具有最高的%UPP。HMW-GS对面包总分效应大小为Glu-D1>Glu-A1>Glu-B1;就单个亚基或亚基对而言,1、2*、2+12和5+10具有最高的面包总分;亚基组合1、7+9、2+12面包总分最高,1、7+9、5+10次之,null、7+9、2+12最低。【结论】在相同LMW-GS(Glu-A3c、Glu-B3b、Glu-D3c)背景下,HMW-GS对面团强度、%UPP和面包加工品质影响较大,对延展性影响较小;单个亚基或亚基对1、2*、7+9、17+18和5+10对小麦品质影响较大;亚基组合1、7+9、5+10可作为品质改良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近等基因系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面包加工品质
吉尔吉斯斯坦土壤的微量元素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初步探明吉尔吉斯斯坦6个州农区和草场的土壤微量元素的"丰缺"情况,并针对"丰缺"情况提出建议。【方法】对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塔拉斯州、奥什州、贾拉拉巴德州、纳伦州、伊塞克湖州等6个州52个样点,156份土壤样品中的铜、锰、锌、铁、硼5种微量元素有效性含量进行数据统计、分级评价。【结果】吉尔吉斯斯坦锰、锌元素含量极其丰富;铁、硼元素总体含量也比较丰富;而铜元素有58.14%的样品分布在低或极低水平,铜元素含量比较缺乏。【结论】根据吉尔吉斯斯坦的情况,适当施用铜肥和硼肥是改善土壤缺素状况、改良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锰肥和锌肥短期内不需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干方式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制干方式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无核白鸡心’为试材,2010年、2011年连续2 a分别采用晒制和晾制2种方式制得葡萄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常规方法对其香气成分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晒制和晾制方式对葡萄干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小,但是对葡萄干的加工耗时、色泽以及葡萄干的香气影响较大,晒制葡萄干检出48种香气成分,晾制葡萄干检出54种香气成分,晒制葡萄干的乙醇和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低于晾制葡萄干,而2,3-丁二酮、3-羟基-2-丁酮和乙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晾制葡萄干。【结论】晒制和晾制方式对葡萄干的营养品质无显著性影响,但是显著影响葡萄干的外观、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贫营养环境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各种贫营养环境细菌资源多样性特征和获得可培养寡营养微生物资源,选择新疆沙漠等7个典型贫营养环境,利用改进的稀释培养法分离培养贫营养微生物,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16S rRNA序列初步分析了细菌培养物类型;同时利用PCR-DGGE方法对这些典型贫营养环境细菌类群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改进的稀释培养法是一种有效分离培养新疆沙漠等不同贫营养环境微生物的方法,从培养到的800多个单菌落中初步鉴定了包括真菌在内的50余种贫营养微生物纯培养物,随机选择10株细菌培养物经过16S rRNA序列信息分析,推测部分培养物可能是新种;另外通过DGGE条带数据分析对比了这些不同贫营养环境下细菌资源丰度、多样性及相似性特征.
关键词: 贫营养极端环境 贫营养微生物 培养分离 16S rRNA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