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食物蛋白源降尿酸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慢性疾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痛风的发生。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如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存在毒副作用大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天然降尿酸活性物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食物蛋白源降尿酸活性肽是指利用食源性动、植物蛋白制得的具有降低生物体内血尿酸水平功效的生物活性肽。该文对目前国内外食物蛋白来源的降尿酸活性肽的制备、分离纯化、功能活性评价、结构鉴定予以综述,并对此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旨在为降尿酸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降尿酸活性肽 制备 分离纯化 活性评价 结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菲律宾海现代风尘物质组成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地球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识别西菲律宾海现代风尘物质的具体来源及其携带动力,本次研究于2015年冬季对西菲律宾海上空风尘进行了采集,并系统分析了碎屑态组分的矿物组成和常、微量元素组合特征.西菲律宾海现代风尘沉积物中碎屑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伊利石、斜长石和石膏等,矿物形态均呈次棱角状,具有明显的风成沉积特征.所研究样品的Al_2O_3-TiO_2投影主要与鄂尔多斯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物质相似,而其微量元素Zr-Th-Sc组成则表现为鄂尔多斯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物质的两端元混合,说明鄂尔多斯沙漠是西菲律宾海现代风尘的主要源区,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风尘输入对该区的影响较小.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西菲律宾海冬季的风尘携带动力主要是东亚冬季风.

关键词: 西菲律宾海 现代风尘 矿物学 常、微量元素 物质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浓度的维生素E促进半滑舌鳎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

海洋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垂体组织中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在每千克等氮等能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400和1 600mg的DL-α-生育酚乙酸酯(维生素E)投喂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成鱼(464±2.6) g,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另外,在L-15培养基中添加0、18和54μmol/L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成鱼(464±2.6) g的垂体细胞进行为期3 d的体外原代培养实验。分别取垂体组织和原代细胞,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其gh mRNA的相对表达量。实验结果表明:垂体组织中gh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400 mg/kg组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细胞培养液中维生素E浓度的升高, gh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维生素E能够促进半滑舌鳎垂体组织中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维生素E 生长激素基因 养殖 垂体原代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刺网生计渔业问题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内陆渔业大多是生计渔业,太湖的刺网作业是典型的家庭经营模式的生计渔业。本研究对太湖地区主要专业渔村刺网渔船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太湖生计渔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80%以上的刺网渔船渔业渔民年龄大于45岁,老龄化现象明显;(2)刺网渔船渔业渔民受教育水平最高为初中,60%以上的渔民受教育水平为小学,渔民受教育程度较低;(3)所调查的渔船中,若不考虑人力成本,有98%盈利,但是小功率渔船(6.468 kW)和较大功率渔船(8.820 kW)平均利润差别较大。太湖刺网渔船渔业的渔民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经济状况较差,面对亏损又不能放弃捕捞渔业。因此,应从可持续生计渔业的角度来制定生计渔业的管理制度,维护太湖捕捞渔业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太湖 刺网渔业 生计渔业 内陆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达氏鲟自噬基因MAP1LC3B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达氏鲟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基因(MAP1LC3B)的表达模式,为后续研究MAP1LC3B基因功能及揭示达氏鲟的抗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技术从达氏鲟组织中克隆MAP1LC3B基因,通过ProtParam、TMpred、Phyre2及Singal 4.1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达氏鲟MAP1LC3B基因cDNA序列全长2208 bp,包含378bp的开放阅读框(ORF)、202 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和1628 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编码125个氨基酸。MAP1LC3B氨基酸序列含有GABARAP泛素结构域、Agt7结合位点、脂化位点和维管束蛋白结合位点。达氏鲟MAP1LC3B蛋白由18种氨基酸组成,其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占9.6%)、丙氨酸(Ala)含量最低(占1.6%);蛋白分子量为14743.01 Da,理论等电点(pI)为8.92,不稳定系数为65.12,总平均亲水性为-0.484,是一种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也无信号肽序列。MAP1LC3B基因在达氏鲟鳃、脑、皮肤、头肾、前肾、脾脏、中肾、心脏和肠道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在鳃和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达氏鲟MAP1LC3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在鳃和肠道黏膜免疫组织中高表达,表明自噬参与达氏鲟黏膜免疫过程,调节机体免疫反应。

关键词: 达氏鲟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AP1LC3B) GABARAP泛素结构域 抗病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组织结构的影响,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0、10、15、20、30)花鲈幼鱼的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鳃丝排列紧密,顶端膨大呈棒状,鳃小片细胞饱满,有少量泌氯细胞。花鲈幼鱼鳃丝宽度随盐度的升高而缩小,鳃小片间距则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盐度为20时,部分鳃小片变形脱落,鳃丝上的泌氯细胞明显增多增大;盐度为30时,鳃丝宽度较大,出现断裂脱落,鳃丝上细胞排列疏松,泌氯细胞明显膨大,有溶解现象。脾脏在淡水条件下(盐度为0),淋巴细胞数目较少,血细胞较多;在低盐环境中(盐度为10、15),淋巴细胞增大,数量增多,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增加;在高盐度下(盐度为30),脾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出现肿大、空泡化现象,细胞排列疏松。盐度为0时,花鲈幼鱼肌纤维排列较为疏松,多角形或长椭圆形,长径和短径较大、密度较小;盐度为15时,肌纤维短径变小、密度增大,与0、10盐度组均差异显著,盐度为30时,肌纤维长径增大、密度减小;随着盐度的增加,肌纤维长径和短径均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则先增加后减小,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花鲈幼鱼鳃、脾及肌肉组织结构变化特征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有关。

关键词: 盐度 花鲈 脾脏 肌肉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黄姑鱼增殖群体早期生态适应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增殖放流3个月内象山港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增殖群体的摄食能力和生长速率,阐述了黄姑鱼放流初期对自然水体的生态适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放流结束1个月,黄姑鱼增殖群体的摄食能力较弱,空胃率高达80.95%,饵料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仅为自然群体的63.0%;肝脏指数较放流前明显降低,说明肝脏储能大幅消耗;特定生长速率仅为0.079%/d,个体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时间推移,增殖群体对自然水体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至放流结束2个月,其空胃率下降到了46.15%,饵料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上升到了2.16,与自然群体的空胃率(38.24%)和饵料生物生态位宽度指数(2.62)相比差距已经大幅度缩小,摄食能力明显提升,肝脏指数基本恢复至放流前水平;生长速率较前一时期明显加快,呈现出一定的补偿性生长特征。

关键词: 象山港 黄姑鱼 增殖放流 生长速率 摄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尺度不规则矢量海洋涡旋提取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西北太平洋是我国远洋渔船从事大规模商业性捕捞的重要作业海域,也是中尺度涡的活跃区域,因此中尺度涡的提取方法研究对渔场分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研究方法多依赖栅格数据进行涡旋提取,并用标准圆形来拟合涡旋,难以提取涡旋的多核结构,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改进。方法利用海表面高度异常数据,充分考虑海洋涡旋形状多样性以及矢量数据结构的优点,结合过去研究中的涡旋约束条件,基于无阈值的闭合等值线法,确定涡旋边界和中心,实现对西北太平洋黑潮延伸区的不规则矢量涡旋的提取。结果由于原始的海表面高度异常栅格数据图最接近海洋中涡旋实际存在的形状和位置,因此分别以1997年6月1日、2000年6月1日、2003年6月1日、2006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2015年6月1日的涡旋提取结果为例与同一时间同一研究区域内原始海表面高度异常数据栅格图以及传统研究方法中标准圆形的涡旋提取结果进行比较。选取1994年6月1日的提取结果为例,同等比例放大同一位置涡旋,计算重叠率,重叠率的最大值为89%,最小值为22%,平均重叠率为65%。结果表明,本文的提取结果更接近海洋中涡旋的实际形状和位置,且精度更高。结论本文基于海洋卫星高度计的涡旋提取方法,充分考虑了海洋涡旋形状不规则的特点,综合了矢量数据结构的优点,更符合海洋中涡旋的实际形状和位置,比传统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易用性,适用于涡旋与渔场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 海洋涡旋 海洋卫星高度计 不规则矢量 矢量数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活史特征的数据有限条件下渔业资源评估方法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资源评估是开展渔业资源管理,维系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需要统计产量、资源丰度指数甚至年龄结构等大量数据,由于调查经费和数据的缺乏,全球仅1%的鱼种进行过系统性的资源评估。近年来,在数据有限(data-limited)条件下如何开展资源评估已日益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基于生活史特征的评估方法分为仅需要生活史参数,需要产量数据和生活史参数,需要产量数据、生活史参数及体长或年龄数据等3大类,分别从方法、数据要求、输出结果及局限性进行了系统回顾分析,提供了关于生活史特征参数的常见估算方法,并就其中两种模型对北大西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的可持续渔获量进行了初步评估与比较。最后,对数据缺乏模型的使用及模型在中国近海渔业资源评估中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渔业资源 评估模型 数据缺乏 生活史特征 北大西洋大青鲨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施氏鲟的性腺转录组特征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软骨硬鳞鱼类之一,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的第二性征。为了解人工养殖下鲟性腺发育的分子特征,研究以人工养殖2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为研究对象,对其精巢与卵巢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雌雄性腺中共有19690个差异表达基因转录本,其中与性别分化相关基因包括转录因子Dmrt1、Sox9、Foxl2等和生长转化因子Amh、Bmp15、Gdf9等。另外,通过差异表达基因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了4条与卵巢发育相关的通路,分别为黄体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卵巢类固醇合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信号通路。其中,卵巢类固醇合成通路中18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暗示了2龄施氏鲟限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但精巢中雄激素的合成未受影响。研究结果为研究鲟性腺分化和发育机制以及今后在m RNA表达水平上鉴定鲟性别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施氏鲟 转录组 性腺发育 卵巢类固醇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