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扁穗雀麦对白三叶和红三叶的化感作用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扁穗雀麦为供体,白三叶和红三叶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扁穗雀麦茎叶和根提取液对受体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扁穗雀麦茎叶提取液对两种豆科牧草的发芽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25 g/L茎叶提取液的低浓度处理对两种三叶草的苗高有促进作用,且差异显著;所有提取液处理对其根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50 g/L根提取液对白三叶发芽率、苗高、根长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抑制红三叶的苗高和根长生长。各提取液对两豆科牧草幼苗鲜干重表现一致,均为抑制作用。同浓度处理下,白三叶对扁穗雀麦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大于红三叶。


固相微萃取结合GC-O分析两种葡萄柚汁香气成分
《食品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白葡萄柚和红葡萄柚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分别检测出45种和41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84.43%和89.16%。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嗅觉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分析发现两种葡萄柚汁中呈现气味的化合物分别有20种和21种,白葡萄柚中香气较强的组分是3-羟基-丁酸乙酯,乙酸香叶酯和RI=1006(水果香、清香、松油),红葡萄柚中有较强气味的是2-甲基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反式-2-己烯-1-醇、庚醛、1-辛烯-3-醇、α-松油烯、3-羟基己酸乙酯、香芹酮和3种未知化合物(RI=971、1156、1390)。气味轮廓分析发现白葡萄柚以果香为主,红葡萄柚以木头/树叶味为主。
关键词: 葡萄柚汁 香气 气相色谱-嗅觉检测法(GC-O) 固相微萃取


反向PCR法扩增花粉特异表达基因PSG076启动子
《植物科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SG076基因是从奥地利小麦品种‘Ferdinand’中分离的花粉特异性表达基因,功能未知。为获得可用于小麦基因工程的花粉特异性启动子,采用优化的反向PCR法分离PSG076启动子,获得了起始密码子上游约1.4 kb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启动子除含有与花粉特异性表达相关的调控元件AGAAA和GTGA外,还含有花粉特异性表达相关的数量元件AGGTCA和AAATGA,推测其为活性较强的花粉特异性启动子。实验中对反向PCR方法的优化可提高扩增侧翼未知序列的效率,特别适用于启动子序列的扩增。


八种药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效和增产作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对8种药剂对稻曲病[病原菌为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和齐穗期两次喷药,30%苯甲.丙环唑乳油、43%戊唑醇悬浮剂、井冈霉素A 2%.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108CFU/g水剂、20%井冈.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对稻曲病的防效较好,防效在81.64%以上,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0.5%氨基寡糖素水剂防效较差。8种药剂对水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增幅为3.84%~8.88%。
关键词: 农药 稻曲病(病原菌为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 防效 增产


麻城黑山羊及其杂交一代肉质特性的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给合理利用地方山羊和培育优质肉羊新品种提供依据,试验对麻城黑山羊及其波麻F1代羔羊肥育、屠宰性能和肉质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波麻F1代羔羊在肥育、屠宰性能方面比麻城黑山羊有极显著提高(P<0.01);在肉质特性及营养价值水平方面,波麻F1代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原有的风味和品质,特别在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有提高的趋势,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波尔山羊杂交改良麻城黑山羊技术可行,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酶解法提取玉米须中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采用纤维素酶酶解的方法从玉米(Zea mays)须中提取总黄酮。设计单因素试验分析了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等6个因素对玉米须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总黄酮提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玉米须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5.0 g干燥的玉米须粉末中加入3.0 g纤维素酶、酶解温度45.00℃、酶解时间149.1 min、pH4.49、体积分数30%的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20(m∶V,g/mL),此条件下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0.837%。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须 总黄酮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棉花新型栽培方式——含种压缩营养钵
《中国棉花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棉花含种压缩营养钵是将种子放置在压缩营养钵内,用机械直接直播到大田的一种新型棉花栽培方式,省去了棉苗移栽费工费时的工序,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其中"含种压缩营养钵"2011年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516402.4),"含种压缩营养钵及其直播方法"2012年获得了国


NaCl和等渗PEG4000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等渗的NaCl和PEG溶液模拟盐分和水分胁迫条件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选取5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对其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5个品种受2种胁迫后,其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变化趋势相似,即NaCl能显著降低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P<0.05),PEG4000则影响不大;其胚根长度变化趋势为:受NaCl胁迫后胚根较粗短,PEG4000胁迫后细而长。对受2种胁迫影响较小的中苜三号发芽后其电导率、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发现,胁迫后电导率均增大,但受NaCl胁迫处理的差异极显著(P<0.01);游离脯氨酸积累均增高,其中PEG4000胁迫处理后,脯氨酸的积累极显著增高(P<0.01);中苜3号受等渗NaCl胁迫后,叶绿素含量最低,对照是其含量的2.3倍(P<0.01),受PEG4000处理后叶绿素含量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等渗胁迫条件下,盐胁迫比干旱胁迫对中苜三号的伤害更大。
噻嗪酮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数学模型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GC-ECD法测定噻嗪酮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中的残留水平,建立Rayleigh动态模型、双室降解模型、阻滞动力学模型、指数负增长函数模型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模型,然后对其进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Rayleigh动态模型的拟合度最高,噻嗪酮在生态环境中的降解过程典型地受农药本身的化学分子结构、环境、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应用Rayleigh动态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噻嗪酮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关键词: 噻嗪酮 水稻(Oryza sativa L.) 消解 数学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