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高加索蜜蜂对俄罗斯紫花苜蓿授粉的效果

草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自花授粉率低,利用传粉昆虫辅助授粉紫花苜蓿是提高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高加索蜜蜂Apis mellifera饲养管理方便、技术成熟、成本低。试验研究了高加索蜜蜂对俄罗斯紫花苜蓿授粉效果,结果表明:高加索蜜蜂吻特长,达7.2 mm,每日访花始期为9:00,访花高峰期为12:00,访花结束期为18:00。访花适宜气温为15~25℃,访花速度为30~40朵/min,日平均访花次数为1.98万~2.64万朵/只。高加索蜜蜂授粉俄罗斯紫花苜蓿的有效放蜂容量为125 000只/hm2以上(6个以上强群高加索蜜蜂),俄罗斯紫花苜蓿最高表现种子产量为1 067.6 kg/hm2。

关键词: 俄罗斯紫花苜蓿 高加索蜜蜂 授粉 有效放蜂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麻品种比较鉴定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通过对宁夏6762、宁夏6757、甘肃农垦、清水、原2004-10、第聂伯14、第聂伯6号、USO14、金刀15、USO31 10个品种的适应性、熟性和品质进行比较鉴定,选出第聂伯6号、金刀15为大面积推广品种。

关键词: 大麻 品种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2006年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生理小种动态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中国稻瘟病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2006年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采集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出的134个单孢菌株进行鉴定,鉴定出6个群14个生理小种(ZC群生理小种没有出现),ZE群为优势菌群,其次为ZG群、ZF群和ZA群;从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得出,ZE1和ZG1分布地域比ZF1和ZE3广;全省不同积温带稻瘟病优势小种的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早、晚)稻瘟病生理小种分化简单,第二积温带(早、晚)稻瘟病生理小种分化复杂,ZG、ZE、ZF、ZA为全省的优势菌群,但ZB和ZD菌群有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优势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管理与农业信息化相关性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通过分析农业科技管理对农业信息化的需求变化、发展趋势的研究,明确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信息技术为科技管理服务的具体做法,阐述了农业信息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功能机制及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了增强科技信息服务能力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科技管理 信息化 相关性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农田草害发生防治现状、问题和建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根据多年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农田草害发生防治的现状和农田杂草防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生产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农田草害 发生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60)Coγ射线诱导水稻抗瘟突变体的筛选

核农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为材料,通过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采用以黑龙江省优势稻瘟病菌谱系产生的混合粗毒素提取液作为选择压力,进行继代培养和分化培养筛选抗瘟水稻突变体。研究表明,水稻成熟胚经过60Coγ射线辐照后,获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很低而且褐化率很高,但是通过苗瘟抗性鉴定发现,再生植株中对稻瘟病表现抗性的植株比例较大,说明辐射诱发突变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抗病育种途径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稻瘟病 粗毒素 组织培养 辐射诱变育种 抗瘟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年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CSCD

摘要:目的掌握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人间和动物间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HFRS疫情资料,并在固定监测点及面上常规调查中采集人血清、鼠肺和鼠血做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测。结果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HFRS病例3870例,死亡33例,年平均发病率10.13/10万,死亡率为0.09/10万,病死率为0.85%,与2005年相比,病例数下降7.68%,主要发病地区为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黑河和鸡西市。在固定监测点捕获小兽10种2554只,采集鼠肺、鼠血各2461份,患者或疑似患者血清598份,健康人血清527份,其中小兽密度为11.19%,野外和村内优势鼠种分别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3.88%,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较低;鼠带病毒率为7.6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73%。结论进一步证实黑龙江省是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人间疫情有下降趋势,但小兽密度和鼠带病毒率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治,尤其应扩大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范围。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探讨大豆黄酮(Daidzein,Da)和染料木素(Genistein,Ge)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试验分空白对照组、10 ng/mL雌二醇(E2)组、不同浓度Da和Ge(1、10、100、1000ng/mL)组,培养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表明,10、100 ng/mL Ge组和100、1000 ng/mL Da组同空白对照组比较可显著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P<0.05),但均显著低于E2组(P<0.05)。另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上皮细胞加入不同浓度Da和Ge(1、10、100、1000 ng/mL)继续培养24 h,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表明,100、1000 ng/mL Da组及1001、000 ng/mL Ge组较空白组显著提高了T-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MDA含量(P<0.05);100、1000 ng/mL Da组及10、100、1000 ng/mL Ge组显著提高了NO含量(P<0.05);1000ng/mL Da组及100、1000 ng/mL Ge组显著提高了GSH-PX活性(P<0.05)。可见,Da和Ge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有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提高的作用。

关键词: 大豆黄酮 染料木素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增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我国6省区玉米丝黑穗病菌的生理分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10个随机引物将来自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河北、内蒙古自治区的102株玉米丝黑穗病菌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相似系数0.42),在更高的相似水平上,类群A和类群B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众多的亚群。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相似性较高的菌株大多来源于相同或相近的地区,说明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亲缘关系存在一定的地域性。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菌 生理分化 RAPD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CSTB基因的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RT-PCR方法克隆猪CSTB基因exon2序列,对所得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方法]以大白猪cDNA为模板,采用RT-PCR克隆方法,首次获得猪exon2序列,提交GenBank收录(GenBank登录号:DQ534493)。[结果]通过RT-PCR方法,克隆测序得到的猪CSTB基因exon2序列与人、鼠的CSTB基因exon2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39%与72.55%。对所得猪exon2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第26和78个碱基位置发生突变,分别为A→T和C→T,其中第26个碱基为错意突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结论]CSTB基因exon2序列在猪、人和鼠上相对保守。

关键词: CSTB RT-PCR 多态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