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952条记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韭菜中4种杀虫剂残留

农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韭菜中吡虫啉、辛硫磷、毒死蜱和氯氰菊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石墨化炭黑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下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在0.01~0.1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4种杀虫剂的平均回收率为73.8%~106.7%,相对标准偏差为2.7%~15.9%,方法检出限均为0.003 ng,最小检出质量分数均为0.01 mg/kg。[结论]该方法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适合复杂基质韭菜样品的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韭菜 吡虫啉 辛硫磷 毒死蜱 氯氰菊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鸡禽杆菌3个血清型参考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和比较

动物医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副鸡禽杆菌生长特性,比较不同血清型菌株生长特性的差异,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副鸡禽杆菌血清A型(221株)、血清B型(0222株)、血清C型(Modesto株)3个参考菌株的生长曲线,对两种方法测定的生长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绘制的生长曲线差异较大,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菌液OD 600nm值与活菌数对数之间呈现一元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另外,3个血清型菌株的生长稳定期都比较短暂,各型菌株达到生长高峰的时间和活菌数都有差异。该试验为副鸡禽杆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副鸡禽杆菌 生长曲线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追溯系统的追溯粒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追溯系统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根据供应链实际需求及主体信息化程度,构建合理粒度的追溯系统已成为扩大追溯系统在中国进一步深入应用的关键。该文在深入分析追溯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借鉴信息论中粒度的衡量方法初步提出了追溯粒度的描述性定义,以追溯精度、追溯宽度和追溯深度为核心,构建了一个2层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子包括外部追溯单元、内部流转单元、标识单元转换、信息采集内容、信息更新频率、前向追溯距离、后向跟踪距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所有目标的权重集,其中外部追溯单元的综合权重最高,为0.1985,标识单元转换的综合权重最低,为0.0872。该研究可为评价追溯系统的差异提供量化依据。

关键词: 农产品 系统 层次分析法 可追溯系统 追溯粒度 指标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源唾液乳杆菌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中微生物数量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猪源唾液乳杆菌(L.salivarius)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中微生物数量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35.22±0.86)kg的长×大二元杂交生长猪81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每克饲粮活菌数分别为7.0×106和1.4×107CFU)的猪源L.salivarius冻干制剂。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无显著变化(P>0.05),平均日增重(ADG)有升高趋势(P>0.05);2)饲粮中添加0.2%、0.4%的猪源L.salivarius能够显著增加生长猪粪中乳酸菌数量(P<0.05),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量(P<0.05),并显著提高乳酸菌与大肠杆菌的比值(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生长猪血清总胆固醇(TCHO)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4)试验组生长猪血清结合珠蛋白(H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猪源L.salivarius能够改善生长猪肠道菌群环境和血清指标,提高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其健康生长。

关键词: 唾液乳杆菌 生长猪 生长性能 粪中微生物 血清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新品种——‘冬香’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香’是以‘卡姆罗莎’为母本,‘红颜’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草莓新品种。该品种果实长圆锥形或楔形,平均单果质量24.5 g,最大单果质量57 g,红色,光泽强,有香味,耐贮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8%,维生素C含量为0.631 mg·g-1,总糖为4.97%,总酸为0.65%。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条件下,成熟期为1月中下旬。

关键词: 草莓 新品种 ‘冬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对酶解玉米秸杆粉纤维的影响研究

生物技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粒度玉米秸秆的纤维素酶水解条件进行了探索。方法:研究了秸秆酶解产生还原糖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做了粒度、温度、纤维素酶用量、固液比等因素对秸秆酶解影响的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酶解不同粒径秸杆粉的表面形态。结果:随着玉米秸杆粉粒径的减小,其酶纤维的能力提高,即还原糖得率提高,酶解不同粒径的秸杆粉表面形貌也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超微粉碎技术可以影响玉米秸杆中纤维的酶解效率,提高了还原糖得率,在食品及生物能源加工业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关键词: 玉米秸杆 超微粉碎 酶解 还原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博卡病毒研究概述

动物医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瑞典学者在患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猪体内首次检测到猪博卡病毒,近年来对该病毒的研究已从分子病原学向流行病学、致病性等逐渐深入,对揭示该病原的致病机理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该病毒的发现、基因组结构特征、病毒分型、流行现状及检测诊断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

关键词: 猪博卡病毒 基因组结构 流行病学 检测

北京养殖鸡舍发酵床废弃垫料资源化利用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基于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技术。通过对不同养殖场发酵床废弃垫料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判断其是否能够直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土壤中。结果表明,废弃垫料中富含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营养元素。其中有机质43.19%~53.95%,全氮2.28%~2.66%,全磷(P2O5)2.36%~2.70%,全钾(K2O)2.80%~3.62%,均符合国家有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12)。但废弃垫料中p H值为8.03~8.93,EC为3 679~4 310μS/cm,大肠杆菌数量在48.00×104~52.00×104cfu/g之间,沙门氏菌数量在18.33×102~38.33×102cfu/g之间,种子发芽率指数为15.88%~31.52%。在废弃垫料资源化利用方面,发酵床废弃垫料虽具有有机肥料的基本性质,但是其p H值偏碱性,盐分含量偏高,存在使我国北方土壤碱化、土壤盐渍化风险;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具有生物安全隐患;种子发芽率指数低,说明废弃垫料中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毒素。因此施用前必须对养殖发酵床废弃垫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关键词: 发酵床 废弃垫料 资源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鲁兰多糖-明胶可食性膜的特性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可食性膜的透明度和阻隔性,制备一种速溶的普鲁兰多糖-明胶可食性膜。将普鲁兰多糖添加到明胶膜中,普鲁兰多糖和明胶的添加质量比为2∶5(PG2)。在此配比下,普鲁兰多糖-明胶可食性膜的抗拉强度是明胶可食性膜的120%,氧气透过率是明胶可食性膜的1/13。可食性膜PG2中普鲁兰多糖和明胶分子间具有较强的氢键作用,并且此时可食性膜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因此使可食性膜PG2抗拉强度增强和氧气透过率降低。可食性膜PG2具有较低的氧气透过率(0.15 mL/(m2·d))、较高的抗拉强度(97.21 MPa)和溶水时间(29.5 s),而且具有不透油和低水蒸气透过率(109.08 g/(m2·d))的性质,因此,可食性膜PG2是适合应用于可食性内包装的材料。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明胶 可食性膜 氧气透过率 抗拉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NP标记对5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

玉米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 041个SNP位点对5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35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186~0.375,平均值为0.345;Roger’s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09 2~0.704 1。根据Roger’s遗传距离信息,利用NJ聚类法将51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包括改良瑞德群、瑞德群、兰卡斯特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或称黄改群)、P群和糯质群,划分结果和系谱来源基本一致。7个杂种优势群的群体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85 0~0.432 1,瑞德群和改良瑞德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旅大红骨群和P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SNP 类群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