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加工番茄CAPS遗传标记反应体系的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加工番茄M82、IL7-5为材料,研究加工番茄CAPS分析中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CAPS扩增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公开发表并检验稳定的CAPS标记C2_at5g20180为引物,PCR反应采用25μL反应体积,含模板DNA 100 ng,2.5 U raq DNA聚合酶,1.5 mmol/L MgCl2,0.2 mmol/L dNTPs,0.15μmmol/L引物。在保持其它因素一致的条件下,通过5个梯度,变化单一因子,筛选最优参数。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0 s,55℃退火40 s,72℃延伸90 s,共37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产物。【结果】通过体系优化,成功扩增出清晰稳定的PCR产物。【结论】在总体积为25μL的PCR反应中,含50 ng模板DNA,0.75 U Taq DNA聚合酶,Mg~(2+)终浓度为1.5 mmol/L,dNTP浓度为0.16 mmol/L,引物浓度为0.2μmol/L时效果最好。


杏树光合特性与小蠹虫为害关系的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揭示杏树的光合能力与小蠹虫为害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赛买提杏品种为试材,对健康树、弱势树和初期受小蠹虫为害杏树的光合性能进行测定。【结果】健康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极显著高于弱势树和受害树;健康树的光合速率最大可达到18.178μmolCO2/(m2.s),而弱势树和受害树分别仅为1.441、0.806μmolCO2/(m2.s);弱势树和受害树的叶面积均小于健康树,且二者的叶绿素含量也均低于健康树。【结论】弱势树和受害树的光合能力远远低于健康树,其光合作用受到明显抑制,杏树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对光合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光合速率降低,有利于小蠹虫的为害。


新疆乌恰泉华地震前后泉水细菌群落的变化
《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乌恰泉华地震前后泉水细菌群落的变化,采用微生物纯培养方法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法对地震前后泉水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前和地震后可培养菌落的数目、菌群结构和优势菌都存在差异。地震前,25株菌分属于11个科12个属17个种,多数菌落归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82.63%),其中优势菌株为窄食单胞菌属某种。RB25(Stenotrophomonassp.RB25)(56.86%)和不动杆菌属某种.RB11(Acinetobactersp.RB11)(24.31%);地震后,27株菌分属于14个科17个属21个种,总细菌数量减少,但生物多样性提高,变形菌门α亚群(Alphaproteobacteria)(49.64%)上升为优势类群,优势菌株为根瘤菌属某种.RA42(Rhizobiumsp.RA42)(28.21%)。该研究为泉水微生物的映震研究积累了资料。


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防治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 Sacc.)效果较好的杀菌剂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5种杀菌剂,进行防治甜菜褐斑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福星5 000倍液和氟硅唑.多菌灵(12.5%.27.5%)悬浮剂,防效分别为60.80%和58.37%。与其他杀菌剂有显著性差异。5种杀菌剂防治时应连续喷药,间隔期7 d,连续施药2次。【结论】5种杀菌剂均对甜菜褐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最高的杀菌剂是福星、氟硅唑.多菌灵,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环塔里木特色果树微灌技术研究与示范”我院土肥所承担课题项目成果丰硕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我院土肥所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塔里木特色果树微灌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课题"干旱区成龄红枣微灌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环塔里木盆地快速发展的特色林果业要求,以提高成龄红枣水分利用效率、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红枣微灌灌溉制度、形成优化微灌技术。项目自2007年执行以来,3年时间内,以环塔里木地区最


新疆断裂带含硫冷泉泉水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断裂带10号含硫冷泉泉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方法,反映和分析10号冷泉泉水中细菌种群的16S rRNA基因V3区多样性及其种群基因组成随时间的变化。【结果】细菌种群的丰度(Shannon-Wiener指数(H′))和优势度(Simpson指数(D))随时间的变化均出现显著不规律的变化,且当细菌种群丰度较大时,优势度反而较小;由样品Sorenson相似距离系数形成的二维图谱中,不存在位置完全重合的样品。【结论】新疆断裂带10号含硫冷泉泉水中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显著随机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 新疆断裂带 含硫冷泉 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PCR-DGGE


棉花生育时期SPAD值准确性与样本数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高产滴灌棉花观测样本数对SPAD诊断棉花氮素营养准确性的影响,为SPAD法指导棉花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膜下滴灌方式,在390 kg.hm-2施氮量下,设计5个氮肥运筹方案,监测棉花全生育期5个氮肥运筹方案下随机观测的60个SPAD值样本数,测定产量后分析高产施氮水平下不同样本数与标准偏差的变化关系。【结果】高产棉花各生育时期SPAD值的变异系数和标准偏差差异不大,但是存有明显不同;棉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花铃期、盛铃期、吐絮初期的SPAD值样本数(y)与标准偏差(x)的乘幂函数关系分别为:y=5632.2x-4.893(R2=0.7968),y=26456x-6.0437(R2=0.8732),y=50184x-6.5227(R2=0.9782),y=174890x-7.2601(R2=0.9655),y=27410x-5.743(R2=0.9182),y=16237x-5.3756(R2=0.942),并可通过y=ax-b(a,b均为参数)模型来预测SPAD值的变异程度及各生育时期诊断样本数量的多少;不同样本数下SPAD值和叶片含氮量线性相关性的高低排列顺序为:60个样本>30个样本>5个样本。【结论】用SPAD叶绿素仪诊断棉花各个生育时期氮素营养,测定样本数为26—60时样本数越大,SPAD均值准确性越高,SPAD均值与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就越好,SPAD值测定样本数与标准偏差呈乘幂函数关系。


棉花GhCCR1基因结构及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棉花GhCCR1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GhCCR1基因的DNA序列,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GhCCR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棉纤维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GhCCR1编码区DNA序列长度为1 161 bp,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内含子富含AT,所有外显子/内含子交接点都遵从gt/ag剪接规则.半定量RT-PCR检测表明,GhCCR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棉纤维中均有表达,在开花后20 d的棉纤维中表达量最高,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棉纤维细胞的伸长和次生壁的增厚过程.
甜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的细胞学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薄皮和厚皮类型甜瓜为试材,采用改良的染色体制片方法,系统观察了甜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1)甜瓜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细胞质是同时型分裂,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核仁在前期Ⅰ到中期Ⅰ逐渐消失,在前期Ⅱ再次出现,随后消失,染色体在前期Ⅰ到中期Ⅰ逐渐收缩,变得清晰,至末期Ⅰ变得模糊,在前期Ⅱ再次清晰;(2)2种类型甜瓜终变期的染色体构型都以环状二价体为主;(3)在后期Ⅱ,观察到染色体的垂直和平行2种分离方式;(4)在前期Ⅰ和前期Ⅱ,伽师瓜"形成了多个较小的核仁,呈现一定的特殊性;(5)雄配子体发育经历了单核期和双核期,最后形成了成熟的花粉粒.研究表明,薄皮和厚皮类型甜瓜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伽师瓜"的核仁数量表现特殊可能与其长期的生态适应性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