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2n配子在大白菜育种上的应用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二倍体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L.ssp.chinesis)的87个自交系和3个杂交一代材料进行了雌雄2n配子的测定。结果有12个材料含有2n配子,占总数的13.3%,其中有5份既含雄性2n配子又含雌性2n配子,占5.6%。用5个不同包球类型并含有2n配子的二倍体大白菜与四倍体大白菜杂交,选育出具有不同熟性、抗逆性强(抗多种病害,抗寒,耐热)、品质优良、口感好、营养成份高、生长速度快、稔性正常、可在生产上应用的四倍体大白菜材料和多育1、2、3号杂交一代组合。

关键词: 大白菜,2n配子,育种,应用

仁用杏蛀果害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野外跟踪观察,田间试验并结合室内饲养、解剖研究,明确了杏虎、杏仁蜂、李小食心虫3种蛀果害虫是影响当前仁用杏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基本摸清了上述3种蛀果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机理、发生规律及对仁用杏树的危害程度;提出了以人工控制虫源为主,以农药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仁用杏 蛀果害虫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

植物保护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分布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一般新选育的抗病品种栽种3~5a后,由于生理小种变化等原因,常导致抗病性的丧失。作者承担“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质量及其病理预测”的国家基金重点项目中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任务,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胺与番茄对烟草花叶病病毒抗性关系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番茄的抗病品种中游离态Put(腐胺)和Spd(亚精胺)的含量较高,且游离态Spd/Spm(精胺)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番茄植株中结合态Put和Spd的含量低于游离态且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TMV(烟草花叶病病毒)侵染使得番茄抗、感品种植株体内游离态和结合态多胺的水平不同程度地提高。一般地说,Put的含量在接种后48h之前大量合成,而Spm的含量在接种48h之后上升幅度较大。总之,较高含量的游离态Put和Spd及较大的游离态Spd/Spm值有利于植株抗病。

关键词: 多胺,番茄,烟草花叶病病毒,腐胺,亚精胺,精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南半湿润易旱区棉花适应性栽培技术的研究

生态农业研究 1998 CSCD

摘要:在冀南半湿润易旱区试验实施了闲季扩浇造墒、全基施肥、地膜覆盖、适度整枝等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棉花中高产农艺栽培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全基施肥与浇水配合,比对照N肥利用率提高5.56%~9.32%,避免了因缺水或遇大雨进行的非适期追肥。

关键词: 棉花 栽培技术 半湿润易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生育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后对种子带毒率和寄主抗性水平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别为95.6,82.4,63.6,11.1;种子带毒率分别为2.3%,15%,3.3%和0.78%。不同生育期接种MDMV对玉米的抗病性影响为玉米苗龄越小,抗病毒能力越弱,反之越强。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生育期 种子带毒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楂叶螨种群动态及其危害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5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冀中南部果产区,山楂叶螨种群消长呈单峰曲线,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不同果园的发生高峰不同,梨、桃园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苹果园发生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高峰的温湿度界限指标是旬日均温度26.14±2.11℃,日均相对湿度61.67%±8.92%;在发育起点温度(9.2℃)与界限指标温度范围内,种群增长与有效积温呈高度正相关,符合线性函数logy=-3.5574+2.5195logx,在果园和树冠内的种群空间分布属聚集型;山楂叶螨危害苹果、梨、桃树造成早期落叶的螨口指标分别是叶均31.79、32.34、19.47头(均指雌成螨),叶片被害指数分别为61.27%、60.07%和58.01%。

关键词: 山楂叶螨,种群动态,果园,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杆基因对春小麦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子粒产量的间接作用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著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性状的作用均为负向最大;上述3种矮秆基因及其不同的结合形式均有显著的使茎秆矮化的作用。因此认为Rht1半矮秆基因在小麦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Rht3矮秆基因利用价值则较小。

关键词: 春小麦,矮秆基因,半矮秆基因,近等基因系,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以冬麦品种Maris Huntsman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及其不同结合形式的6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穗数、粒数和粒重、地上部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或单穗)粒数和粒重、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显著降低了千粒重;Rht3矮秆基因对单株粒数、地上部生物产量均有负向作用,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1+Rht2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2+Rht3对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有负向作用;以上5种矮秆基因型均有显著的降秆作用,但对旗叶面积、穗长、每穗小穗数无影响。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半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超高产优质新品种冀粳14号育成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超高产优质新品种冀粳14号育成SelectionofaSuperHigh-yieldCultivarofRice——Jijing14在水稻育种中,高产一直是首要指标,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质和高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