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作物品种稳产性及其参数表征探讨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稳产性是农作物品种产量的行为特性,亦是农学意义上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品种—环境”互作作为稳产性表现机理的认识,在分析了环境时空要素不同性质的基础上,明确稳产性内涵包括:①取决于量的预知度和人为调控度较高的“土—肥—水”为主诸土壤环境要素的农艺型稳产性;②取决于随机性大和人为调控度甚微的“光—温—气”为主诸气候环境要素的适应型稳产性。前者侧重农学意义,后者侧重生物学意义。农作物品种区试数据分析中,各品种与地点、年份互作变异系数iCVvu,iCVvw分别作为表征农艺型稳产性和适应型稳产性的主要统计参数,在理想稳产性品种丰产性突出的前题下,应用时具有较大的iCVvu与较小的iCVvw,以量定性。本文以河北省1988~1989年常规棉区试为例,演示稳产性分析过程。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在棉株上的位置效应分析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四个陆地棉品种(系)的铃重、衣分、子指和纤维长度在棉株不同节位表现的研究表明,各性状的低值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一般出现在下部1~3果枝节位、上部果枝节位和中部果枝的外围节位上;高值和中值多出现在中部果枝的1~2节位;5~9果枝的第一节位很少出现低值
关键词: 陆地棉,经济性状,位置效应


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保纯繁殖程序及群体遗传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把玉米自交系繁殖纳入回交群体模式,设计了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确立轮回亲本群)保纯繁殖程序,在Mo17保纯繁殖实践中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优越性突出。运用群体遗传学原理,通过回交群体遗传分析,揭示了群体基因与基因型及其频率等参数取决于基因型的基因对数与世代数,总趋势是随世代的推移,逐步回归最终同一于其轮回亲本群的规律,对玉米自交系选型留雄保纯繁殖程序予以有力的理论支持


赤霉素反应敏感型和不敏感型谷子矮秆突变体的鉴定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赤霉素点滴法(苗期)、浸渍法(芽期)以及喷洒法(拔节期)对3种谷子矮秆突变体的赤霉素反应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矮宁黄和623C属赤霉素反应敏感型,它们苗期的叶片和叶鞘及拔节期的节间均可随外加赤霉素而显著伸长,达到正常株(苗)高;CH84113则属于赤霉素反应不敏感型,多种赤霉素(GA1、GA3、GA4、GA7、GA9)处理均不能使其株(苗)高恢复正常。用ELISA对3种矮秆突变体和正常品种伸长敏感期(拔节期)幼茎的GA1+3含量进行了检测,发现矮宁黄、623C和CH84113的GA1+3含量均存在着显著的亏缺。
关键词: 谷子,矮化,突变体,赤霉素,敏感性


热激处理对桃、李离体花枝 2n 花粉产生的影响
《园艺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桃和李通过休眠的花枝在20℃条件下进行水培,减数分裂前期Ⅰ进行32℃、12h热激处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二分体发生频率为5.82%~16.06%,2n花粉比例为13.33%~20.37%,处理后花粉离体萌发率较低;30℃恒温培养导致花蕾败育。二分体频率重复间、花朵间和品种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桃,李,热激,2n花粉


谷子穗分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西北植物学报 》 1998 CSCD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夏谷品种冀谷11号的穗分化进行了系统观察,比较了夏谷和春谷穗分化的异同。提出了谷子穗分化划分为穗分化前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和刚毛分化期以及小花分化期共5个时期,就谷子刚毛起源穗分化与栽培育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谷子(SetariaitalicaBeauv.),穗分化


干旱、半干旱一年两熟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配套机具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一年两熟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可行的。采取保护性耕作在经济上合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有序循环,对发展持续性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配套机具进行了选型,并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制定了作业流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