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对离体叶片失水率作为小麦抗旱性指标的评价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和加拿大合作的有关小麦叶片失水率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用冬小麦抗旱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筛选出的典型材料,分别在中国和加拿大的实验室进行离体叶片失水率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测定者的不同重复间的重复性较高,同一试材不同测定者之间重复性较差;离体叶片失水率值与品种的旱地产量之间未发现有相关关系。因此,将离体叶片失水率用作小麦抗旱性状选择指标目前条件尚不成熟。
关键词: 小麦,离体叶片,失水率,抗旱性指标


陆地棉体细胞胚的白化与植株再生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棉花体细胞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发现,其发育的四个时期即球形期,心形期,鱼雷期和子叶期均有白化现象。成熟期的白色子叶胚比绿色子叶胚在成苗培养基上生长快,且形成再生植株的频率高。
关键词: 陆地棉,体细胞胚,白化,植株再生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4个不同来源的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组成4×8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抽穗期、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及F1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杂种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作用,用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可预测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较强的不育系是91-32s,恢复系是C8420、9022和92016等,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好的组合是91-32S/C8420和91-32S/92016分别比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冀梗8号增产56.57%和51.81%。
关键词: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配合力,优势


茶翅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翅蝽是本地区梨生产上为害最重的害虫之一,一般防治区害果率达18.23%~38.9%,管理不善的梨园害果率达99.36%。本文对梨茶翅蝽各若虫期进行了调查;报道了生活史及匀性;不同季节为害梨果的特征;并提出了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


谷子根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在土壤中分布的动态模拟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两个谷子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的根系取样,研究了其根重、根长在土壤中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谷子平均根深在130cm左右,0~20cm土层中根系表面积占总根系表面积的80%以上;谷子早期生成的次生根一般向土壤深层生长,而后期生成的根系扎得较浅,也是谷子中后期生长的主要根群。根据测定结果,建立了谷子根系生长的动态模型。
关键词: 谷子,根系,模拟


水分胁迫对玉米幼叶质膜ATPase活性影响及其与钙调素和渗透调节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0.5MPaPEG-6000胁迫24h明显刺激三叶期玉米幼苗,第三叶质膜ATPase活性提高,并且Vmax增加近一倍,而Km值却降低;水分胁迫下渗透调节因子脯氨酸累积,K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渗透调节的起动与质膜ATPase活性上升可能无直接关系。实验也表明质膜ATPase活性被三氟拉嗪(TFP)促进而受钙调素抑制,由此推断质膜ATPase在钙调素参与的磷酸化后活性降低。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及利用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北省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及利用Ident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RustResistanceofWheatVarietiesinHebeiProvince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有的年份曾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是值得...


低酚棉籽仁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 》 1997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9个低酚棉品种中棉籽仁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样品所含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为58.90%~64.88%。与普通棉籽仁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两者脂肪酸组成一致,但低酚棉的亚油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普通棉
关键词: 气相色谱,低酚棉,脂肪酸


普通小麦中国春和Sava单体的繁育行为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991年至1994年对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和Sava两套单体的繁育行为进行研究。观察表明,在分析的668株中国春单体自交种子中,55.3%为单体,41.0%为二体,3.2%为缺体。检查了630株Sava单体自交种子根尖染色体数目,其中单体、二体和缺体株频率分别为52.7%、42.6%和3.8%。观察到的其他类型非整倍体有三体、四体、单端体和双单体,频率不超过1%。
关键词: 普通小麦,单体,繁育行为


保护性耕作和植物残体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生态农业研究 》 1997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1年2熟(冬小麦-玉米)条件下壤质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耕翻程度的降低,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增加。免耕表土(0~10cm)有机质、全N和速效磷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耕作(浅耕)方式,其速效钾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耕作方式,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与免耕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以及由此导致的pH值下降显著相关,他们之间存在着显著(P<0.05)的线性关系;秸秆覆盖有利于表土养分的积累,但与其他秸秆还田方式积累养分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