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包埋干燥超低温保存苹果离体茎尖

园艺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继代培养70d的苹果离体茎尖,在5℃条件下低温驯化3周,经不同浓度蔗糖预培养及藻酸钠包埋后,在无菌空气中干燥脱水4h直接投入液氮,化冻后茎尖存活率达70%以上。通过选择材料的生理状态可缩短和简化保存过程。

关键词: 包埋干燥;超低温;苹果;离体茎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林丹防治成虫期小麦吸浆虫药效、残留及对天敌影响的研究

“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 1998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林丹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药效、残留及对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期喷施林丹防治小麦吸浆虫每公顷使用林丹60~90g(a.i.),防效在90%以上,可以彻底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并且可以有效地兼治麦蜘蛛、麦蚜等。林丹在作物中的残留量随施药量增加而增加,喷雾60~90g/hm~2,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量为0.0073~0.0086mg/kg,低于FAO/WHO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0.1mg/kg)2个数量级,人食用施用过林丹的小麦是安全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观察结果表明,林丹对七星瓢虫等麦田捕食性天敌的毒性显著低于氧化乐果,应用林丹防治小麦吸浆虫生态效益明显。因此,作者认为,应用林丹...

关键词: 林丹 小麦吸浆虫 药效 残留 天敌

白香草木樨等植物对黑绒金龟甲诱集作用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园点播种植白香草木樨早春诱集黑绒金龟甲等害虫、再集中药杀的技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本项研究对白香草木樨、几种作物和田间杂草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进行了比较,并试图找到白香草木樨引诱黑绒金龟甲的化学物质基础。应用嗅觉计、触角电位、田间罩笼试验及室内行为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白香草木樨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分析测定表明了白香草木樨茎叶提取物主要成分香豆素对引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香草木樨对黑绒金龟甲的引诱作用大于玉米苗、小麦苗、大豆苗、马铃薯片、狗尾草、桃叶和杨叶;大豆苗、狗尾草喷上香豆素溶液后对黑绒金龟甲的诱集作用有所提高。黑绒金龟甲对白香草木樨、巴天酸模、藜及香豆素溶液的触角电位反应测定结果中以藜和白香草木樨引起的电位反应最大。

关键词: 黑绒金龟甲(SericaorientalisMotschulsky),白香草木樨(MelilotusalbaDesr.),嗅觉测定,触角电位,行为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的活性测定及其影响条件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菌90-2菌株系是从大田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上分离的对野败型(W)CMS专化致病的生理小种。研究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毒素在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本试验测定了此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中培养对毒素产生的影响、毒素的热稳定性及pH值变化对毒素活性的影响等。离体叶片法测定毒素活性发现毒素使离体叶段褪绿和细胞坏死,珍汕97A褪绿程度大于珍汕97B,进一步测定了毒素对W珍汕97A、97B叶绿素总含量的影响和对W珍汕97A、97B呼吸作用的影响,初步测定了粗毒素的致病作用。用根冠细胞法测定了90-2菌株毒素对一套4种同核异质CMS材料的致病力,表明稻瘟病菌90-2菌株是CMS野败型的专化生理小种。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菌,毒素,雄性不育细胞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基因型离体叶片失水与产量结构和植株性状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4年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在冬小麦基因型产量和株高变异较大时,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产量构成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RWL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多数情况下,RWL与产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基因型位次随失水时间的变化,有低失水,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和高失水4种类型。RWL与产量的负相关随失水时间延长而减弱。基因型差异以失水2~3h最为明显,且更具有较大生理意义,因此提出以离体2~3h为测定RWL的适宜时间。否定了国外多年延用6~9hRWL作为指标的结论。

关键词: 冬小麦,基因型,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产量结构,植株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对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的专化性致病机理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野败型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的一叶一心期幼苗为试验材料,用对珍汕97A专化致病的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粗毒素处理幼苗,测定两种试材不同时间叶片中几种细胞保护酶、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的酶、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探讨A、B两系对专化性毒素的反应差异,进而分析由于细胞质不同而引起病理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稻瘟病菌90-2毒素处理对珍汕97A的损害大于珍汕97B。(2)引起植株体内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抗性相关酶、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珍汕97A、B之间有差异;毒素对珍汕97A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有专化性刺激作用。(3)超氧化物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上升幅度与珍汕97A、B对稻瘟病菌90-2菌株的抗性大小成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抗性大小成负相关。试验结果还表明,粗毒素对幼苗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合成有刺激作用。

关键词: 水稻;野败型不育细胞质;毒素;抗性相关酶;活性氧;稻瘟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梨木虱分泌物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中国梨木虱分泌物的研究,明确了中国梨木虱若虫产生分泌物的过程,分泌物的主要成份及其田间消长规律,分泌物与叶片被害程度的关系等。

关键词: 中国梨木虱 分泌物 成分 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种小麦分蘖发生、成穗及农艺因子效应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续3个年度的杂种小麦分蘖发生、成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化杀(CHA)杂种小麦分蘖发生早,着生次生根多,长势强,干物质积累快,蘖质系数高,分蘖与主茎的差距小,成穗相对较整齐,穗粒重高,为降低密度,利用分蘖成穗奠定了基础;播期、密度、供水等影响分蘖的生长,但主要是高级位分蘖的差异;随播期推迟,密度增加,杂种优势降低,但稀播(90万苗/hm2以下)和早播(9月25日)时主茎或Ⅰ蘖成穗率受到影响;在适期早播情况下,90~210万苗/hm2可以获得较好结果。春季早浇起身水可促进高位一级蘖和晚生二级蘖的生长,但群体质量降低,“前控”管理可使群体稳健发展,省水,节能,高产,稳产。

关键词: 杂种小麦,分蘖,成穗,农艺因子,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直接组织印迹斑免疫法检测玉米矮花叶病毒

植物保护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日趋严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研究玉米抗病机理是快速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国外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DMV在接种叶片上的侵染和扩展。该法定位效果好,但对于叶片有较厚角质层的禾本科作物需要酶消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春小麦黄矮病的主要介体和病毒株系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2~199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春麦区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ab.)是传播小麦黄矮病毒的优势种群,占张家口坝上、坝下及承德麦蚜发生总量的94.75%~100%。有翅蚜迁入麦田的时期和数量是影响春麦黄矮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张家口坝上小麦黄矮病毒株系以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株系(GAV)占绝对优势,张家口坝下及承德地区的株系种类较为复杂,除以GAV株系为主外,存在禾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株系(PAGV)及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株系(GAV)与禾缢管蚜、麦长管蚜(PAV)株系的复合感染。该研究为春麦区的病害防治及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 病毒株系 麦蚜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