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述论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通过查阅、检索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梳理了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了山西主要农事机构及学校的创办情况,从选育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技术、开展科学试验3个方面介绍了农事机构及学校的科技活动。对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活动的成效和局限性做了简单的归纳,认为北洋政府以及山西地方政府的农业改良措施,对于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恢复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从理念上看,引进品种的同时注重科学试验以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将棉业作为当时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与当下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创新实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相似之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应用初探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的增产效果及筛选适宜的大豆品种,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与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山西省传统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对比,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79、56、92及93与玉米品种大丰30进行了大豆新品种筛选。测定了大豆苗期、盛花期、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大豆成熟后的品质,大豆玉米成熟后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与传统套作模式相比,带状复种技术下大豆植株总叶绿素、籽粒蛋白质及油脂含量更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2.28%和19.84%,大豆与玉米产量分别为531.0和9 514.5 kg·hm~(-2),分别增产6.6%和70.7%。大豆新品种筛选结果显示,汾豆93在植株生长后期干物质及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性状最佳,成熟后籽粒的品质最好,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4.08%和20.2%,玉米大豆综合产量最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为894.0及10 550.7 kg·hm-2,比对照组分别增产了68.7%和10.9%。表明这种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适合在山西省生态环境条件下应用推广,汾豆93与大丰30是"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模式较好的搭配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战略格局探析
《山西农经 》 2017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战略格局有了更大的突破,"一带一路"沿途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其中还有很大农业发达的国家。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方支持下,在农业方面加强与外国的合作,对于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战略格局与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与沿途国家农业合作的基本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ICP-AES法测定棱柄马鞍菌中无机元素含量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采用ICP-AES法对棱柄马鞍菌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以分析山西省芦芽山棱柄马鞍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的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棱柄马鞍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的无机元素含量相当,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用棱柄马鞍菌菌丝体代替子实体进行生产和再加工,以填补目前棱柄马鞍菌人工驯化栽培的空白。
关键词: 棱柄马鞍菌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子实体 菌丝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配方优化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小麦、荞麦、燕麦为原料,通过挤压膨化技术,研究大豆蛋白、大豆卵磷酯及蔗糖等配料对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挤压膨化产品进行感官评定,以膨化率和感官评定结果作为产品综合评分,采取五分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挤压膨化产品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大豆蛋白3.3%,大豆卵磷脂0.4%,蔗糖8.3%。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综合评分为3.94,产品可被大多数人接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业与技术 》 2017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改革逐渐推动,提升种植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栽培葡萄仍然存在急迫解决的问题。本文细致的分析葡萄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出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栽培葡萄的技术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材料和方式对模拟旱作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的影响
《中药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寻较好的旱地党参播种覆盖新型材料及其覆盖技术,为党参规范化种植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颜色(黑色、绿色)、不同密度(3针、4针、6针)遮阳网和不同覆盖方式(单层、双层覆盖)对模拟旱作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颜色、不同密度遮阳网及不同覆盖方式对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特性以及播种田地面环境均有不同的影响。黑色遮阳网覆盖效应显著好于绿色遮阳网。同在黑色遮阳网覆盖条件下,党参播种田出苗早晚、出苗整齐度、0~20 cm土层土壤湿度与杂草防除效应基本随遮阳网遮光度的增加而提早或提高,但幼苗生长势、种苗产量与群体质量水平并不随遮阳网遮光度的增加呈渐增或渐降趋势。结论:采用黑色3针网双层覆盖方式,党参播种出苗早、出苗整齐、单位面积优质种苗数多,并有较好的保墒防草效应,其综合效应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化源头治理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农技推广 》 2017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各个环节都强化了安全风险的防范,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农药的使用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从2001年62.5%上升到近几年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温度和有机肥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有机肥处理在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养分有效性及植株养分吸收能力,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温度(对照不加温(10±2)℃和加温(20±2)℃)及有机肥(对照无有机肥、鸡粪有机肥和猪粪有机肥)对黄瓜生长、根系特征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并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脲酶活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鸡粪和猪粪)可以抵御低土壤温度对黄瓜生长的不利影响,使黄瓜正常开花结果,提高土壤温度可以使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加温土壤比不加温可使鸡粪处理的黄瓜产量提高44.33%,使猪粪处理的黄瓜产量提高31.08%;另外,加温土壤还改善了黄瓜果实的品质,使果实可溶性蛋白和果皮叶绿素含量增加,并减少了果实内硝酸盐积累;提高土壤温度使黄瓜根系干物质量提高,根系表面积、根长和根尖数等增加,对养分吸收增加。根系在低土壤温度下做出适应性响应,根系平均直径增大,根系变粗;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脲酶活性增加,有效促进了有效氮养分的转化。因此,冬季反季节栽培中,施用有机肥同时提高土壤温度可为黄瓜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同时可提高植株对养分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监测系统对梨小食心虫日活动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水果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害虫,研究梨小食心虫在田间的活动规律,有助于防控其危害。本研究通过物联网自动监测系统对梨小食心虫田间活动规律及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实时监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日活动有2个峰期,第1个峰期发生在6∶00左右,第2个峰期发生在19∶00左右。梨小食心虫在田间最适活动温度范围为22℃-23℃、相对湿度为3%-31%、光照强度为300-4000 Lx,其中光照是影响梨小食心虫的主要环境因子,光照强度与梨小食心虫日活动呈负相关,300 Lx左右的弱光条件为刺激梨小食心虫活动的主要环境信号。本研究丰富了梨小食心虫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可用于指导梨小食心虫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