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长延缓剂在早实核桃生长结实中的应用分析
《南方农业 》 2017
摘要:于7月上旬,对五年生早实核桃品种香玲摘心短截2周后土施多效唑处理。结果表明,株施2.0~6.0 g多效唑可有效抑制树体营养生长,使短截摘心后的新梢能安全越冬。4.0 g/株多效唑处理的新梢长度、新梢粗度、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平均降低54.4%、36.4%、25.9%,而单果数、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增加了45.24%、3.83%、56.26%。
关键词: 早实核桃 多效唑(PP333) 夏剪枝条 抗寒性


糜子育成品种农艺、产量及品质性状综合鉴定与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近年育成糜子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粳性和糯性糜子间的差异,分析糜子品种改良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中国糜子育种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近年育成的22个粳性糜子品种和18个糯性糜子品种为材料。田间考种获取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节数、粒色、花序色和穗形)和产量性状(千粒重、穗粒重和主穗)。室内通过正丁醇提取法测定黄色素含量、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双波长法测定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结果】粳性糜子品种平均产量为3 465.5 kg·hm~(-2),变幅为2 976.0—3 915.0 kg·hm~(-2);糯性糜子品种平均产量为3 163.4 kg·hm~(-2),变幅为2 575.5—4 002.0 kg·hm~(-2)。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糜子产量与生育期、千粒重、主穗长、穗粒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数据分析表明,育成品种在生育期、株高、节数、千粒重、穗粒重、主穗长、产量等方面变幅较小。粳性糜子品种黄色素含量平均为2.7 mg·kg~(-1),变幅为1.7—3.3 mg·kg~(-1);糯性糜子品种黄色素含量平均为2.4 mg·kg~(-1),变幅为2.1—2.9 mg·kg~(-1)。粳性糜子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为3.6%,变幅为1.7%—5.6%;糯性糜子品种粗脂肪含量平均为4.1%,变幅为2.7%—5.5%。粳糯糜子之间黄色素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差异性不显著。粳性糜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2.22%,变幅为11.31%—38.67%;支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5.01%,变幅为21.43%—64.02%;总淀粉含量平均为67.23%,变幅为58.59%—77.87%;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平均为1.00,变幅为0.18—1.73。糯性糜子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3.69%,变幅为2.24%—5.55%;支链淀粉含量平均为57.37%,变幅为49.40%—68.01%;总淀粉含量平均为61.06%,变幅为54.18%—72.11%;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比值平均为0.07,变幅为0.05—0.11。其中,陇糜5号和陇糜8号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宁糜17号和榆糜2号直链淀粉含量适中,晋黍9号和雁黍7号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粳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13%,变幅为9.64%—13.26%;糯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3.72%,变幅为12.10%—15.72%,糯性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粳性糜子。【结论】近年育成的糜子品种在多种农艺及产量性状中变幅较小,品种类型相对单一,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对糜子品种多元化需求。针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挖掘、利用和创新优异糜子资源,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新技术结合,开展多元化、多目标育种,培育性状优良、抗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糜子新品种是糜子品种改良的方向。


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述论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通过查阅、检索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梳理了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了山西主要农事机构及学校的创办情况,从选育优良品种、推广农业技术、开展科学试验3个方面介绍了农事机构及学校的科技活动。对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活动的成效和局限性做了简单的归纳,认为北洋政府以及山西地方政府的农业改良措施,对于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恢复农业生产起到一定作用。从理念上看,引进品种的同时注重科学试验以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将棉业作为当时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与当下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创新实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有相似之处。


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应用初探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在山西的增产效果及筛选适宜的大豆品种,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与玉米品种大丰30研究了山西省传统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对比,应用大豆品种汾豆78、79、56、92及93与玉米品种大丰30进行了大豆新品种筛选。测定了大豆苗期、盛花期、结荚期的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大豆成熟后的品质,大豆玉米成熟后的植株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与传统套作模式相比,带状复种技术下大豆植株总叶绿素、籽粒蛋白质及油脂含量更高,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2.28%和19.84%,大豆与玉米产量分别为531.0和9 514.5 kg·hm~(-2),分别增产6.6%和70.7%。大豆新品种筛选结果显示,汾豆93在植株生长后期干物质及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性状最佳,成熟后籽粒的品质最好,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4.08%和20.2%,玉米大豆综合产量最高,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为894.0及10 550.7 kg·hm-2,比对照组分别增产了68.7%和10.9%。表明这种大豆玉米"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技术适合在山西省生态环境条件下应用推广,汾豆93与大丰30是"扩行增密"带状复种模式较好的搭配品种。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战略格局探析
《山西农经 》 2017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战略格局有了更大的突破,"一带一路"沿途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其中还有很大农业发达的国家。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方支持下,在农业方面加强与外国的合作,对于社会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战略格局与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与沿途国家农业合作的基本策略。


采用ICP-AES法测定棱柄马鞍菌中无机元素含量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采用ICP-AES法对棱柄马鞍菌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以分析山西省芦芽山棱柄马鞍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的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棱柄马鞍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的无机元素含量相当,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可用棱柄马鞍菌菌丝体代替子实体进行生产和再加工,以填补目前棱柄马鞍菌人工驯化栽培的空白。
关键词: 棱柄马鞍菌 无机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子实体 菌丝体


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配方优化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小麦、荞麦、燕麦为原料,通过挤压膨化技术,研究大豆蛋白、大豆卵磷酯及蔗糖等配料对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品质的影响。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挤压膨化产品进行感官评定,以膨化率和感官评定结果作为产品综合评分,采取五分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挤压膨化产品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大豆蛋白3.3%,大豆卵磷脂0.4%,蔗糖8.3%。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全谷物挤压膨化产品的综合评分为3.94,产品可被大多数人接受。


葡萄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业与技术 》 2017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改革逐渐推动,提升种植技术,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以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栽培葡萄仍然存在急迫解决的问题。本文细致的分析葡萄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出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栽培葡萄的技术水平。


覆盖材料和方式对模拟旱作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的影响
《中药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寻较好的旱地党参播种覆盖新型材料及其覆盖技术,为党参规范化种植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方法:研究不同颜色(黑色、绿色)、不同密度(3针、4针、6针)遮阳网和不同覆盖方式(单层、双层覆盖)对模拟旱作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颜色、不同密度遮阳网及不同覆盖方式对党参播种出苗与成苗特性以及播种田地面环境均有不同的影响。黑色遮阳网覆盖效应显著好于绿色遮阳网。同在黑色遮阳网覆盖条件下,党参播种田出苗早晚、出苗整齐度、0~20 cm土层土壤湿度与杂草防除效应基本随遮阳网遮光度的增加而提早或提高,但幼苗生长势、种苗产量与群体质量水平并不随遮阳网遮光度的增加呈渐增或渐降趋势。结论:采用黑色3针网双层覆盖方式,党参播种出苗早、出苗整齐、单位面积优质种苗数多,并有较好的保墒防草效应,其综合效应最佳。


强化源头治理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农技推广 》 2017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各个环节都强化了安全风险的防范,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农药的使用事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从2001年62.5%上升到近几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