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2018年度进展

蚕学通讯 2019

摘要:1年度工作总体情况2018年度广州综合试验站组织召开了桑果种植技术、菌核病防治技术、桑园管理技术、菜桑生产技术等技术培训班、研讨会10期,现场观摩会4期,开展广东省蚕桑生产调研61次,技术咨询181次,发放培训资料1028余份,培训基地县岗位人员25人次,农技人员数80人次,农民602人次,种养大户数89人次.广州综合试验站育成桑树新品种6个,其中果桑新品种粤椹123(CNA20160060.5)、粤椹14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蛹多肽螯合钙的生物可及性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补钙制剂在人体肠道环境中必须保持可溶状态,才可被吸收利用.以CaCO3、葡萄糖酸钙为对照,利用体外模拟消化法测定蚕蛹多肽螯合钙在胃肠道环境中的可溶性钙含量,评价其生物可及性.结果发现,在模拟胃消化环境中,蚕蛹多肽螯合钙的可溶性钙释放率达90 %以上;在模拟肠道消化环境中,其钙沉淀量显著低于CaCO3、葡萄糖酸钙;在食物共存成分草酸、植酸、膳食纤维的影响下,其可溶性钙含量显著高于CaCO3、葡萄糖酸钙.综合考虑,蚕蛹多肽螯合钙稳定性较好,生物可及性较高,具有补钙制剂开发的潜力.

关键词: 蚕蛹多肽 螯合反应 补钙 体外模拟消化 生物可及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新服务三农,实干振兴一方——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

长江蔬菜 2019

摘要:创客——新时代的造梦者,创意作翼,信仰为伴,以激情与坚持浇灌梦想。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也催生了这样一批欲把理想化现实的农业创客,情系黄土地,心有无限梦。他们借不同的形式,组不同的团队——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加工企业、农业公司等,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焕新、农民的致富贡献创意、倾注心血。他们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格局,更新了固有的经营主体,注入了新鲜的发展活力,以心、以诚、以智书写着农业的传奇。《长江蔬菜》关注他们的现状,聆听他们的事迹,瞩目他们的未来,以最客观的立场、最细腻的笔端为读者呈现最真实的农业创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州市茶树品种结构与分布现状

中国茶叶 2019

摘要:调查梅州市茶树品种结构及主栽品种的分布情况,分析梅州市茶树品种推广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茶树良种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品种结构 良种化 梅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后氟啶虫胺腈的消解动态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效果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丸粒化包衣处理后氟啶虫胺腈在菜薹体内的消解动态和对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的防控效果,为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氟啶虫胺腈在菜薹各营养器官和根系周边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氟啶虫胺腈在土壤中的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发展趋势,播种后第1天氟啶虫胺腈在土壤中的浓度为17.03mg/kg,第10天升高至33.87 mg/kg,随后缓慢下降,在第31天时下降到0.17 mg/kg.氟啶虫胺腈在菜薹根和叶中的浓度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发展趋势,播种后第4天根、叶中的浓度分别为82.14 mg/kg和279.67 mg/kg,随后逐渐升高,在第7天达到56.85 mg/kg和325.27 mg/kg,此后缓慢下降,第31天时氟啶虫胺腈在根和叶中的浓度均低于检测限.氟啶虫胺腈在菜薹茎中的浓度呈现下降趋势,播种后第4天茎中氟啶虫胺腈的浓度为81.47 mg/kg,然后一直下降,直至第31天时低于检测限.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菜薹种子应用氟啶虫胺腈丸粒化包衣技术处理后黄曲条跳甲的田间种群数量和受害株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证明了氟啶虫胺腈丸粒化包衣在菜薹生产中安全可行,并且对黄曲条跳甲防控效果显著,为黄曲条跳甲的防治和十字花科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种子丸粒化 氟啶虫胺腈 防治效果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氧化碳浸渍处理对生姜真空微波干燥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二氧化碳浸渍处理对生姜真空微波干燥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别选用不同浸渍温度(35、40、45℃)、压力(1、2、3 MPa)、时间(3、5、7 h)对生姜进行预处理,测定干燥过程中水分比、干燥速率、有效扩散系数的变化,并进行薄层干燥模型拟合.此外,对不同浸渍条件下生姜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经二氧化碳浸渍后,生姜的干燥速率显著提高,尤其在干燥后期.当浸渍条件为2 MPa、45℃、7h时,样品的水分扩散最快,且干燥时间相比于直接干燥样品缩短了47%.5种薄层干燥模型中,通过比较决定系数(R2)、卡方(χ2)和均方根差(RMSE),认为Modified Page模型对生姜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的拟合效果最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浸渍增大了生姜内部的细胞面积,增加孔隙率,提高物料的传质传热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浸渍对于改善生姜内部结构、提高干燥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为生姜干燥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二氧化碳浸渍(CM) 生姜 真空微波干燥(MVD) 干燥速率 水分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鼻肺炎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 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马疱疹病毒1型(EHV1)和4型(EHV4)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EHV1、EHV4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基础,针对糖蛋白B(gB)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EHV1与EHV4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筛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分型检测马疱疹病毒(EHV1、EHV4).[结果]检测到EHV1、EHV4、EIV、EAV、EVJ和EIAV标准毒株,EHV1、EHV4为阳性结果,其余病毒为阴性结果;EHV1、EHV4 DNA模板的最低检出限为1.47×102 copies/μL;检测64份临床样本,阳性检出率为14.06%,病毒分离证实100% 符合.[结论]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检测并区分EHV1、EHV4,并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对EHV1/EHV4特异性及敏感性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 马鼻肺炎 马疱疹病毒1型 马疱疹病毒4型 实时荧光PCR 特异性 敏感性 分型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碱渣钙镁肥对镉污染土壤、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验证生物炭+碱渣钙镁肥对重金属镉(Cd)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在习惯施肥NPK对照的基础上,设置生物炭20 t/hm~2、碱渣钙镁肥3 t/hm~2和生物炭20 t/hm~(2+)碱渣钙镁肥3 t/hm~2处理进行花生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材料处理对Cd污染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效Cd含量,以及花生米、花生壳和花生茎叶Cd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生物炭+碱渣钙镁肥处理土壤pH值提高0.91个单位,土壤有效Cd含量降低11.63%,土壤pH与土壤有效Cd含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交换性Mg和有效Si含量分别提高21.71%、72.05%和39.34%(P<0.05);花生荚果产量和花生米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22.57%和9.39%(P<0.05);生物炭+碱渣钙镁肥处理对减少花生茎叶对重金属Cd的吸收累积有明显作用。【结论】生物炭+碱渣钙镁肥能有效钝化土壤重金属Cd,提高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可以作为重金属Cd污染土壤的复混改良材料。

关键词: 生物炭 碱渣钙镁肥 镉污染土壤 花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棱尖橄榄’绿色生产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2019

摘要:‘棱尖橄榄’已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证书,是2019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本文总结了‘棱尖橄榄’绿色食品A级标准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基地选择,建园,定植,高接换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与包装,果园生产档案管理

关键词: 棱尖橄榄 绿色食品 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外源镉老化过程中形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土壤组分相互作用及老化时间对外源镉(Cd)化学形态的影响,向红壤、褐土及黑土中添加秸秆或秸秆+细菌后施入外源Cd,土壤培养360 d,每120 d取样1次,测定土壤中Cd化学形态及不同类型有机碳和铁氧化物含量,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土壤中Cd老化的因素。结果显示:3种土壤中离子交换态Cd含量均最高,红壤和黑土中离子交换态Cd含量超过总Cd含量的50%;秸秆、秸秆+细菌添加处理降低了褐土中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提高了3种土壤中腐殖酸结合态Cd含量;3种土壤中残渣态Cd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秸秆、秸秆+细菌添加处理促进红壤及黑土中Cd老化的效果更显著。红壤中促进Cd老化的因素为腐殖酸和络合铁,游离铁可促进褐土中Cd的固定,黑土中腐殖酸和非晶型铁对Cd老化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外源镉 秸秆 细菌 老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