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中国苹果叶片病虫害2015年光谱和图像数据集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0

摘要:中国苹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目前在果树光谱和图像数据采集研究中,多数集中在对受害苹果果实的光谱和图像数据采集,对苹果叶片病虫害数据采集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家苹果资源圃中分别患有斑点落叶病、红蜘蛛虫害、白粉病3种不同病虫害的苹果叶片光谱反射率和图像数据,为苹果叶片在不同病虫害胁迫下进行有效识别提供数据基础,并为今后利用航空航天遥感进行大面积果树病虫害监测提供数据基础。

关键词: 苹果叶片 病虫害 近红外光谱 图像 科学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2019年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茶业 2020

摘要:广东茶叶种植面积与产量,近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广东揭阳市、湛江市新发展了茶叶种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增迅猛.广东茶叶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化、优势产品核心集聚的布局.近三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较为重视茶叶产业,茶叶产业项目受资金扶持、项目数量与比例较其它产业高.近五年,广东省茶叶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占历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2%~4%、主推技术4%~9.5%.广东省涉及茶叶类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1家,仅占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07%.广东茶叶加工多数为聚集在茶叶原产地的初级加工,广东茶叶加工品类发展了陈皮茶、青柑茶等果品茶类.广东茶叶产业年总产值近百亿元,茶原料产品年消费市场规模在115亿元至200亿元区间,茶叶产业带动相关饮品年消费规模在200亿元至350亿元区间,产品消费空间庞大.

关键词: 广东 茶叶产业 发展趋势 政策扶持 科技概况 产业环节 消费市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分析技术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检验检测 2020

摘要:免疫分析技术是在免疫学实验基础上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对待测物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该技术由于其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高通量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的筛查。本文综述了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方法和原理以及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免疫分析技术 农兽药残留 筛查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热泵干燥温度对高良姜干燥品质的对比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不同的热泵干燥温度(45℃、50℃、55℃、60℃、65℃),并以日晒为对照,对高良姜干燥至水分含量8%±0.5%,分析不同热泵干燥温度对高良姜的色泽、活性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50℃干燥的高良姜与日晒干燥的高良姜色泽最为相近,△E为2.16±0.2;50℃干燥的高良姜复水率最高,为2.39±0.03,且复水比随着热泵干燥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50℃热泵干燥得到的高良姜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9.33±0.21 mg/g和8.44±0.19 mg/g,热泵温度超过50℃时,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随着热泵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热泵干燥温度对高良姜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50℃干燥的高良姜素含量为6.29±0.07 mg/g,且热泵干燥的高良姜素含量均大于日晒干燥,日晒干燥高良姜素含量为5.54±0.1 mg/g。日晒、45、50、55、60、65℃干燥高良姜挥发性物质种类分别为81、69、74、78、82和85,烯烃类物质分别为42、39、37、32、34和31,45℃热泵干燥,桉叶油醇的含量最高,为37.41%,且随着热泵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综合色泽、品质、风味等比较,50℃是热泵干燥高良姜的最佳温度参数。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热泵干燥在高良姜干燥条件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良姜 热泵 干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C-MS技术分析不同贮藏年份陈皮挥发性成分差异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份陈皮挥发性成分差异.[方法]以贮藏时间分别为1年(2017年)、5年(2013年)和15年(2003年)的新会陈皮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陈皮挥发性成分.[结果]3个不同贮藏年份的陈皮中共检测到61种化合物,且在一定贮藏年限内,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陈皮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贮藏1年陈皮中有34种挥发性成分,贮藏5年和贮藏15年陈皮中分别有38、39种.在陈皮贮藏过程中,烯烃类和萘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酯类、酚类和醇类物质含量先减少后增加,醛类化合物含量逐年递减,而烷烃类物质只在贮藏5年的陈皮中检测到.[结论]在陈皮贮藏1~15年间,随着陈皮贮藏时间延长,陈皮挥发性成分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为陈皮"陈久者良"的说法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陈皮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挥发性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宿根性甘蔗新品种中糖1号的选育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中糖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粤糖99-66×内江03-218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蔗品种。该品种表现为出芽整齐均匀、分蘖力强、宿根发株多、有效茎数多、丰产、宿根性强,耐旱、耐寒。海南临高试验结果,一新两宿3年平均蔗产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2.13%,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蔗茎产量分别为8.626 t·(667 m~2)~(-1)和8.576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产33.23%和30.45%。一新两宿3年平均产糖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糖21.1%;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产糖量均为1.08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糖25%和28.6%。该品种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关键词: 甘蔗 新品种 宿根性 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数字植物:科学内涵、瓶颈及发展策略

合成生物学 2020

摘要:当前,各类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及超性能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正使得植物科学从描述性、定性研究向精细定量研究乃至理性设计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植物的研究应运而生。数字植物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多尺度、多生理生化现象的系统定量模拟,以实现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数字植物将为定量植物科学研究、植物设计及改造提供理论工具。数字植物的发展将支持新代谢通路、基因调控网络的设计,乃至植物理想基因系统的设计,从而为以提升作物产量和优化作物品质为目标的植物合成生物学提供设计工具。本文在分析当前构建数字植物遇到的瓶颈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数字植物所需要的关键措施,即:构建植物生长发育基本模型;获得同化物在各器官间分配的代谢数据;创建模块模型耦联方法;建立数字植物研究公共平台;发展表型数据与机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以水稻为模式植物,开展数字植物指导的分子设计育种;建立支持数字植物的人才培养及储备策略。利用数字植物定量模拟和设计植物是未来植物合成生物学发展的趋势,数字植物指导下的作物栽培和育种也是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数字植物 合成生物学 产量潜力 理想株型 水稻 系统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岭南特色水果保鲜与加工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岭南特色水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以荔枝、龙眼为代表,其中我国种植面积、产量居世界首位,岭南地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50%~60%,但因保鲜加工技术瓶颈,水果产业实际经济价值远低于水果自身价值.目前国内外对岭南特色水果保鲜技术研究包括化学保鲜、气调包装保鲜、辐照保鲜、新型智能化气调包装、可食性涂抹保鲜、微胶囊化天然抗菌剂、低温等离子体保鲜,其中前三者为传统技术,后四者属于新型技术;加工方面的研究包括果干干燥(热风干燥、热泵节能干燥、冷冻干燥)、水果发酵(果酒、果醋、乳酸菌发酵)、果汁加工(传统热杀与化学杀菌、新型非热杀菌(超高压和脉冲电场)、新型浓缩加工(冷冻浓缩、气体水合物浓缩)、副产物综合利用.保鲜与加工方面的研究方向为传统技术的改善、新型技术的探索,前者主要为联合使用;后者主要采用物理场辅助、生物发酵等方式,皆不能满足产业需求;新技术的成熟化、产业化,以及与传统技术的有效结合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从岭南特色水果保鲜与加工现状、存在问题与难点、保鲜与加工新技术等方面系统分析岭南特色水果保鲜与加工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岭南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岭南特色水果 保鲜 干燥 发酵 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段式远红外-热泵干燥对龙眼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分段式远红外-热泵干燥对龙眼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单一热泵干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分段式远红外-热泵干燥后龙眼的质构、微观结构、褐变度、色泽和糖、游离氨基酸、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分段式远红外-热泵干燥能显著降低龙眼的硬度,提高其弹性和咀嚼性(P<0.05),同时增加龙眼内部孔隙;龙眼干燥后色泽的变化主要源于L*值的下降(变暗)和a*值的升高(变黄),60℃远红外-热泵干燥能有效抑制龙眼褐变;糖、游离氨基酸及5-HMF含量与龙眼色泽相关,100℃远红外干燥会造成龙眼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显著降低及5-HMF含量的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确证了分段式远红外-热泵干燥能有效提高干燥龙眼品质,美拉德反应是引起龙眼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龙眼 远红外-热泵 分段干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乡融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都市农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生态、社会贡献出发,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对都市农业的需求:一是大湾区城市空间扩展和农业生产用地保护利用,二是大湾区城乡要素系统的优化配置,三是大湾区建设成为高质量一流湾区,四是大湾区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这些需求都需要都市农业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湾区都市农业发展的六大原则:灵活多样、合作共享、适度规模、长期战略、技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都市农业的功能与意义;二是明确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业;三是制定政策法规,确定都市农业的合法地位;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吸引公众对都市农业的广泛参与和普遍支持;五是加强宜机化农田建设,增加都市农业设施装备和经营管理投入;六是加强都市农业理论模式和政策法规的研究.

关键词: 城乡融合 都市农业 粤港澳大湾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