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科技创新发展对策探析

广东科技 2020

摘要:0引言2018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广东区域发展新战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式提出"一核一带一区"概念。201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三大功能区定义和定位,其中"一区"即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本文从科技创新发展的视角,结合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概况,对其发展短板和发展对策进行探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和温度调控对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光温调控对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水平的影响,本实验以Micro-Tom番茄为试材,利用LED设备和光照培养箱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研究在高温(HT) 35℃、低温(LT) 15℃、常温(NT) 25℃、高光(HL) 260μmol·m-2·s-1、正常光(NL) 130μmol·m-2·s-1和低光(LL) 65μmol·m-2·s-1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组分之间的变化,以及环境调控对其合成代谢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果实的着色过程受高、低温抑制;高温可使番茄果实提早转色,但同时也导致果实即使至完熟期,其类胡萝卜素含量也一直维持在转色期水平,并严重影响果实中番茄红素的积累,而低温则会造成果实无法转色.光照对类胡萝卜素积累总体影响不大,但高光条件可加快果实转色速度,从而促进完熟期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不同光温处理条件下番茄类胡萝卜素测定的高效液相数据显示,番茄果实中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为番茄红素.对番茄红素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lcy-b进行分析可知,高温和低温条件均会抑制其表达.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番茄的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 类胡萝卜素 光照 温度 lcy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特征融合与冗余剔除的普洱茶种类电子鼻识别方法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更好地维护普洱茶的产业秩序,拟探究1种用电子鼻识别普洱茶种类的方法.采用电子鼻对7种普洱古树茶(拨玛、贺开、老班章、老曼峨、帕莎、那卡和易武)和1种普洱台地茶(易武)进行电子鼻采样后,先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初步探究电子鼻传感器响应不同特征(最大值、平均值、平均微分值、稳定值和融合特征)对普洱茶种类的分类效果(将传感器R1~R10的特征按照最大值、平均值、平均微分值、稳定值的重复顺序进行提取,用编号1~40表示),再用简单相关分析(SCA)和互信息理论(MIT)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进行分析,揭示并剔除融合特征中的冗余特征,对去冗余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通过LDA、k-最近邻分析(KNN)和概率神经网络(PNN)建立普洱茶种类的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多特征融合比单一特征提取的LDA普洱茶种类识别结果更佳,但识别精度仍有待提高.剔除冗余特征前,PLSR对普洱茶种类识别训练集、测试集的R~2分别为0.864 5、0.834 5;采用SCA-PLSR剔除弱相关特征31、35、24、39、36、33后,PLSR对训练集、测试集识别的R~2分别为0.885 2、0.864 3;采用MIT结合PLSR剔除重复信息特征6、7、14、18、22、25后,PLSR对训练集、测试集识别的R~2分别为0.918 7、0.896 5.对去除冗余特征的融合特征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再结合LDA可有效识别各普洱茶种类,结合KNN、PNN对普洱茶种类训练集的回判正确率分别为96.67%、97.50%,对测试集的识别正确率均为90.00%,可较好地识别普洱茶种类.试验结果可为普洱茶种类的识别及电子鼻传感响应特征的提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普洱茶 种类 电子鼻 特征融合 冗余剔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院功能食品创新团队揭示全谷物糙米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健康效应机制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增加主食中全谷物的摄入比例能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T2D)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糙米是一种典型的全谷物,富含酚类物质,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主要集中分布在米糠中。我院功能食品创新团队分别对全谷物糙米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慢性酒精摄入诱导的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首次探究了米糠游离态酚类物质提取物(RBPE)对酒精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食生产区域演变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粮食生产区域变迁是关乎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国内外多位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国内外文献,总结出当前主要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粮食生产空间数据统计,并逐渐应用空间回归模型,可避免由于因变量自身相关或者遗漏变量造成的偏差,对普通回归模型的研究起到了较好的矫正作用;(2)由理论层面逐渐向实际应用层面延伸,表现为研究区域由国家、省层面逐渐缩小到市和县域层面,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开始由多因素综合分析向单因素分析转变,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实际应用意义得到提升.同时存在重宏观轻微观、重一般轻特殊、重静态轻动态等不足.对下一步关于粮食生产区域变迁的研究,提出了研究视角的细化、回归分析的内生性考虑、空间计量中的地理异质性等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区域变迁 空间相关 影响因素 溢出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现状调查及传播力建设-以中文核心期刊为例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搜索62种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并添加关注,对各刊微信的开通基本情况、发布内容、基本功能、特色服务、推送消息及推送频率、过刊全文浏览格式等进行逐个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2种期刊中,45种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基本功能较为齐全、内容更新及时的仅有《南方水产科学》《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等12种期刊(占27%),HTML、Rich HTML、XML等超文本格式的采用率非常低.分析发现广东中文核心期刊微信运营普遍存在开通流于形式、运营思维和用户服务意识缺乏、增值服务太少、未能把握多元可持续的盈利模式等问题.建议通过高度重视"互联网+"背景下的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微信构建顶层设计、开发多元可持续盈利模式、培养或引进数字化出版人才等举措,不断提升广东科技期刊的微信平台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广东科技期刊 微信 HTML 用户服务意识 传播力提升 盈利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媒体融合发展调查

今传媒 2020

摘要:本文以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的24种广东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当前广东省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广东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与国内大型期刊数据库合作紧密,与其它商业期刊网合作较少;期刊门户网站已具普遍性,但数字采编系统需进一步普及应用,少数期刊门户网站提供开放获取(OA)服务和推行文章传播相关服务;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处于应用探索阶段,服务功能与期刊门户网站基本重复;少数期刊采用网络首发、文章DOI码,调查未见有期刊二维码、文章二维码、期刊APP等应用。广东人文社科期刊融合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关键词: 人文社科期刊 数字化转型 媒体融合 期刊网站 期刊数据库 微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PP模式的城市生鲜产品冷链配送平台构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摘要:在厘清目前城市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基于PPP模式的城市生鲜产品冷链配送平台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DBO模式的城市生鲜产品冷链配送平台建设、基于BOO模式的社区电子菜箱服务,并探讨了基于PPP模式的城市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研究表明,基于PPP模式的城市生鲜产品冷链配送平台建设和服务,可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减轻政府投资压力,缓解城市交通、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以期为城市农产品冷链配送中政府与企业、第三方组织的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 生鲜产品 冷链配送 PPP模式 DBO BOO 社会资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在畜牧水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兽药杂志 2020

摘要: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溶于水后发生链式反应,产生活性氧,进而形成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自由基、次氯酸等多种活性成分,不仅可以作为畜牧水产中的消毒剂使用,也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治理、底质改造等.就国内外近些年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在畜牧水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过硫酸氢钾复合物 畜牧 水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果義薪品种粵椹145

农村百事通 2020

摘要:粤椹145于2018年获得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1.特征特性.该品种树形稍开展,主枝发条数多,侧枝萌发力较弱.冬芽卵圆形、黄褐色,副芽小而少.叶面平展,光泽性强,叶柄细长.坐果率96.1%~99.8%,单芽坐果数3~7粒.果大、紫黑色、长圆筒形,不易落果.

关键词: 植物新品种权 萌发力 特征特性 冬芽 坐果率 单芽 副芽 光泽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