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设施番茄营养液调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瓜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形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设施农业中,基质栽培由于水肥管理高效,节水节肥效果明显,且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发生,已成为设施番茄工厂化生产的重要手段。营养液的调控是设施番茄工厂化基质栽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营养液调控,研究者已开展了营养液灌溉浓度、营养液配方、营养液灌溉频率等方面的探究,初步揭示了设施番茄工厂化基质栽培营养液调控机制,但依然还存在着营养液灌溉较为粗放、灌溉根区盐分积累严重等问题。综述了设施番茄工厂化基质栽培营养液调控的现状,概括了营养液调控中的一些方法,分析了营养液调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补充营养对槐尺蠖成虫生殖与寿命的影响
《中国森林病虫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补充营养对槐尺蠖Chiasmia cinerearia成虫的影响,在室内观察饲喂 5%蜂蜜水、5%蔗糖水和蒸馏水对其成虫生殖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补充5%蔗糖水和5%蜂蜜水,雌虫产卵历期分别为 9.8 d和 9.2 d,显著延长;单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 798.6粒和 690.1粒,显著提高;而产卵前期、交配率和卵孵化率与蒸馏水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取食 5%蔗糖水的成虫寿命,雌虫为 11.8 d,雄虫为 16.8 d,与取食 5%蜂蜜水的成虫寿命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长于蒸馏水处理;3种喂养条件下雌虫寿命均显著短于雄虫寿命.补充营养对槐尺蠖成虫的生殖和寿命均有显著影响.


基于LDA_SVM的小麦质地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基于透射光图像的小麦质地检测方法,使用工业相机采集14种小麦种子的透射光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整粒小麦、胚乳和种胚代表性区域,并提取对应区域的颜色特征数据.分别运用PCA和LDA进行数据降维,并将降维前后的数据与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算法(KNN)和决策树模型(DT)3种分类器相结合建立分类模型,对不同品种小麦质地进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透射光全部特征,建立的LDA_SVM模型分类正确率可以达到97%以上,证明透射光图像下通过机器学习对不同质地小麦快速分类鉴别是可行的.


基于DNDC模型研究春玉米长期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潜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秸秆还田对玉米氮肥减施潜力的影响,为东北黑土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开展,始于2017年,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离田条件下,设置施氮0、70、140、210、280和350 kg/hm~2,共12个处理。基于田间实测值校正和验证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并用校正后的模型模拟30年(1991—2020)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氮肥减施潜力。【结果】DNDC经参数校正后能够较好地模拟秸秆还田和离田条件下各施氮量处理春玉米产量、生物量、氮吸收和土壤无机氮含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标准平均相对误差(nARE)和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范围平均分别为-5.7%~7.6%和10.0%~28.5%。依据长期模拟结果,秸秆还田条件下,最大产量施氮量下的春玉米产量、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比秸秆离田条件下可分别平均提高6.0%、5.5%、2.7 kg/kg和6.7 kg/kg,氮素表观盈余率平均下降36.3%。与秸秆离田条件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达到秸秆离田条件下最大产量的施氮量平均减少35.5 kg/hm~2,约为18.4%。最大产量氮肥减施比例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延长而变化,秸秆还田7~15年时的氮肥减施比例最高,平均为23.6%,秸秆还田19~30年的减施比例平均为15.8%。此外,秸秆还田的氮肥减施比例在湿润年最高,平均为20.5%,其次是平水年,平均为18.7%,干旱年最低,平均为15.4%。【结论】相比于秸秆离田,长期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减少获得相同产量所需的施氮量以及氮素盈余率。按照DNDC模型预测,我国东北春玉米生产在秸秆还田下的氮肥减施潜力依年降水变化,为10%~20%。
关键词: 春玉米 秸秆还田 氮肥利用率 氮肥减施 DNDC模型


农产品市场价格空间传递网络特征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传导的过程和路径愈加复杂,定量分析农产品价格地域间的传递特征,有助于揭示农产品价格的时空传递规律,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本文以 2019-2022年全国 97 个批发市场的黄瓜价格为研究对象,结合农产品价格时空信息,构建农产品市场价格空间传递网络模型,分析价格传递网络的度、平均度、聚集系数等特征参数,推导农产品批发市场间的价格传递关系,发现影响价格传递的关键市场节点,获取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期间的市场传递特征.在价格平稳期,度数大于 3 的市场节点有 7 个,占总数的 7.2%,大部分的市场节点只与邻近的 1至 3 个市场节点有关联关系;在价格上涨期,度数大于 8 的市场节点有 12 个,占总数的 12.4%,多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份,形成了价格影响力聚集区域.该方法能够定量获取和可视化农产品价格的空间传递路径,有效识别作用力大的关键市场节点,为挖掘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市场传递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种鸡体重智能采集与人工称重的对比
《中国家禽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电子翅标与自动称重秤相结合的种鸡体重智能采集方式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研究将其与传统的人工称重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电子翅标显著优于铝质翅标,其佩戴效率平均提高了 41.39%,脱落比例平均降低了 0.79%(P<0.05);在称重效率和准确性方面,智能采集方式直接实现数据的电子化,准确性可达到100%;人工称重方式由于操作步骤多,称重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数据准确性平均98.84%.研究表明与人工称重方式相比,种鸡体重智能采集方式具有易操作、效率高、准确性高等优势,在未来家禽育种领域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灌溉量对温室基质栽培茄子产量、品质与根区盐分积累的影响
《节水灌溉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灌溉量对茄子产量、品质和根区盐分累积的影响,以'京茄黑宝'为试验材料,设置T1(2.4 mm)、T2(3.6 mm)、T3(4.8 mm)、T4(6.0 mm)、T5(7.2 mm)、CK(8.4 mm)6个日灌溉量处理,测定茄子根区离子浓度、光合特性、果实品质、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营养液灌溉量对番茄植株生理和果实品质影响显著,灌溉量过少,会造成离子累积,不利于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形成.随灌溉量的减少,茄子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根系活力、叶片光合参数、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现出降低趋势.当营养液灌溉量为T4(6.0 mm)时,茄子植株生物量积累量最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P<0.05).另外,随着茄子植株的生长,无机基质槽培茄子根区会发生离子积累,导致根区营养液EC上升.在植株生长64 d时,茄子根区营养液的EC值最高,各处理表现为:T1>T2>CK>T5>T3>T4,此时T1(2.4 mm)处理各离子质量浓度对根区盐分累积强度的贡献率表现为:K+>Ca2+>总磷>Mg2+>总氮.相关性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间、净光合速率与根系活力之间、维生素C与单株产量之间、可溶性糖与可溶性固形物之间、总磷与Ca2+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合分析得出,当营养液日灌溉量为T4(6.0 mm)时,茄子果实品质、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等指标最佳,适当减少营养液灌溉量有利于减轻根区盐分积累,同时也有利于茄子果实品质的形成和单株产量的增加.
关键词: 基质茄子 设施蔬菜 无土栽培 营养液灌溉量 营养液供液量 根区盐分 叶片光合参数 品质 产量


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及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三联灭活疫苗对其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禽腺病毒病(Ⅰ群,4型)(简称: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BX13株+DC株)对禽流感病毒(AIV)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对2019-2022年分别对从河北石家庄、北京密云、河北衡水、广西南宁发病鸡群中采集的病料进行AIV分离鉴定;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BX13株和2019-2022年分离株之间的相似性及亲缘关系;采用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免疫SPF鸡,免疫后21 d测定H9亚型AIV HI抗体,同时用同源BX13株和本试验中AIV分离株进行攻毒试验,检测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对H9亚型AIV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结果】2019-2022年从河北、北京和广西发病鸡群中分离获得4株AIV,均为H9亚型AIV,分别命名为SJZ19、MY20、HS21和NN22株;BX13株与2019-2022年4个分离株的相似性较高,在95.3%~96.3%之间;BX13株和4个分离株均属于DK-HK-Y280-97所在亚群的分支;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免疫后,各免疫组鸡H9亚型AIV HI抗体效价明显上升,达到9.2~9.9 log2,而对照组鸡抗体为阴性;用同源BX13株攻毒后,对照组鸡100%(5/5)阳性,免疫组鸡100%(10/10)阴性,保护率为100%;用4株H9亚型AIV分离株攻毒后,对照组鸡100%(5/5)阳性,免疫组鸡90%(9/10)~100%(10/10)阴性,保护率为90%~100%。【结论】以BX13株制备出的新流腺三联灭活疫苗对目前的流行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关键词: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流行毒株 三联灭活疫苗 免疫保护


防治葡萄溃疡病的杀菌剂筛选与评价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CSS-01s的室内生物活性,筛选出3种抑制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通过对离体葡萄绿枝条及盆栽葡萄幼苗新梢进行人工接种病原菌,进一步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可可毛色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氯氟醚菌唑、啶酰菌胺和氟啶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116、0.137、0.109μg/mL和0.119μg/mL;戊唑醇、氯氟醚菌唑、氟啶胺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0.420、0.595μg/mL和1.885μg/mL。CSS-01s接种离体葡萄绿枝条试验中,戊唑醇100、2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氟啶胺100、200 mg/L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在57.81%~65.31%;CSS-01s接种葡萄幼苗新梢试验中,氟啶胺200 mg/L的防治效果最好,为77.56%,与氟啶胺100 mg/L、氯氟醚菌唑100、300 mg/L和戊唑醇200 mg/L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戊唑醇100 mg/L。研究结果显示,氯氟醚菌唑、戊唑醇和氟啶胺可以作为推荐杀菌剂,经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评价用于葡萄溃疡病的防治。
关键词: 葡萄溃疡病 可可毛色二孢 杀菌剂 室内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