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967条记录
`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穗发芽及光周期的分子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及穗发芽抗性水平,利用Ppd-D1及Vp1B3标记对95个推广品种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68个品种扩增出了与抗穗发芽相关的569bp特异条带,占供试品种总数的71.6%;有27个品种扩增出与感穗发芽相关的652bp特异条带,占供试品种总数的28.4%,说明在黑龙江省加强抗穗发芽品种选育十分必要。有70个品种(占总数的73.7%)扩增出了与光周期敏感性相关的414bp特异带;有25个品种(占总数的26.3%)扩增出了与光周期不敏感相关的288bp特异带,这些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光周期 功能标记

大豆疫霉菌检测鉴定方法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菌是一种较难分离和培养的病原菌,在国内,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因此,对大豆疫霉菌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传统的分离检测鉴定方法主要有病组织分离法、土壤诱集检测法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血清学技术、同工酶技术及核酸技术等已应用到大豆疫霉菌的检测鉴定中。现综述这些方法在大豆疫霉菌检测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评价。

关键词: 大豆疫霉菌 病原菌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诱导下SSH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研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疫霉菌诱导的大豆抗病品种绥农10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从文库中共筛选到2 067个阳性克隆,PCR鉴定插入片段大部分集中在100~800 bp之间,利用BLAST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获得有功能的EST375个,分析表明这些EST功能涉及大豆的抑制病原菌生长、细胞自身保护、信号传导、系统获得抗性、蛋白质合成、呼吸作用等。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 cDNA文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果穗秃尖性状遗传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秃尖与不秃尖两种结实类型的育种材料分析玉米果穗秃尖性状的遗传特点。【方法】试验以不秃尖类型自交系lx01-3和秃尖类型自交系wx04-1及其F1、F2、BC1、BC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低密度种植以促进植株个体发育,分析各世代群体的果穗秃尖表现。【结果】F1代植株的果穗均为秃尖类型。果穗秃尖与不秃尖类型的分离比例在F2群体中为12.78﹕1,在BC1群体中为2.75﹕1。经卡方测验,符合2对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的遗传特点。SPSS分析表明,F2群体中秃尖类型果穗的秃尖长度性状分布曲线呈明显的偏态分布。【结论】(1)结实类型是由2对存在重叠作用的基因所控制的质量性状。秃尖类型对不秃尖类型为显性;(2)秃尖长度属于存在主效基因作用的数量性状。

关键词: 玉米 秃尖类型 结实习性 显性遗传 重叠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eb草原遥感影像与专题图半透明叠加系统的初步实现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基础专题图和正蓝旗的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系统地介绍了遥感影像与专题图基于Web叠加的关键技术,并通过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原理和理论,使用Java开发语言设计开发试验版的WebGIS小软件,初步实现了遥感影像与专题图在Web上半透明叠加的系统。

关键词: 遥感影像 专题图 Web 半透明叠加

刈割对混播草地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响应

草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 +草原3号苜蓿Medicago varia cv. Caoyuan No.3草地组分种根重及翌年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牧草根重和产草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重下降,刈割3次比刈割1次根重分别下降53.39%和29.88%。在试验组分频率下,播种当年刈割1次,有利于苜蓿生长,翌年草地总产量最高,但降低了无芒雀麦的比例;在苜蓿孕蕾期(无芒雀麦拔节后期)初次刈割,年刈割2次,翌年草地产草量较高,群落稳定性最好;刈割3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关键词: 混播草地 刈割 根重 产草量 群落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大豆育种协作网正式建立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高油相关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高产大豆品系哈交5448-4和高油大豆品种黑农45为亲本杂交获得F2分离群体,进行大豆高油基因SSR分子标记。共筛选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325对SSR引物,利用筛选出的63对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F2分离群体的120个单株进行SSR扩增,经电泳检测后,所得数据用于作图和定位分析。定位到高油QTL 1个,与satt160连锁,遗传距离为26.0 cM,贡献率为23.20%,位于大豆公共遗传图谱的F连锁群。利用该引物在24份大豆材料中进行高油材料检测和筛选,在15份高油材料中筛选到11份,检出率达到73.33%。结果说明satt160具有一定的检测通用性,可以利用它对高油大豆材料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关键词: 大豆 SSR 高油QT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大豆新品系哈交5337和哈交5489再生条件的优化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拓宽大豆受体材料基因型,提高转基因大豆的应用价值,对两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新品系大豆哈交5337和哈交5489进行子叶节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条件的优化研究。在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6-BA和IBA,采用正交法进行分析,取含6-BA(G1)萌发培养基中的大豆子叶节与不含6-BA(G2)萌发培养基中的大豆子叶节做平行对照,结果表明:哈交5337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合为G1S7(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7mg·mL-16-BA和0.1mg·mL-1IBA)和G2S4(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0mg·mL-1的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mg·mL-16-BA和0.1mg·mL-1IBA);哈交5489最适的萌发培养基与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合为G1S4(萌发培养基中不添加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mg·mL-16-BA和0.1mg·mL-1IBA)和G2S4(萌发培养基中添加1.0mg·mL-1的6-BA,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1mg·mL-16-BA和0.1mg·mL-1IBA);同时确定两个品系大豆在丛生芽分化阶段采用延迟筛选方法,草铵膦筛选浓度为3.5mg·mL-1。

关键词: 大豆 子叶节 分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迟播对早熟大豆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龙江省5个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8个播期,研究了迟播对早熟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救灾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后,早熟大豆品种的株高、单株荚数、百粒重变化节律是先是略有升高然后降低,单株粒数降低,蛋白质含量呈升高,脂肪含量下降。产量与晚播早熟品种的播期呈负相关,随着播期的延后,熟期越晚的品种产量下降的越快,当晚于一定播期时,出现早熟品种的产量超过晚熟品种的现象。早熟品种晚播,在不同的播期应选择熟期不同的品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大豆 迟播 产量 品质 农艺性状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