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果蔬型玉米新品种鲜甜2号的选育与应用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加强甜玉米新品种鲜甜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1998年以自选系T4为母本,自选系T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属早熟玉米单交种。1999~2003年在各级各类试验及生产中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好等特点,鲜果穗产量在12750~13500kg/hm2,适宜在早熟春玉米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5000~52500株/hm2为宜。

关键词: 果蔬型玉米 鲜甜2号 品种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玉米生产现状、优势及发展对策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在对山西玉米生产历史、现状、优势、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山西玉米生产的3项对策:一是加强高新技术玉米育种、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开发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工作,提高玉米科技水平,加速玉米生产发展;二是强化玉米深加工研究开发工作,提高玉米综合效益;三是做好政策扶持引导,加大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促进地区间玉米生产平衡发展。

关键词: 山西 玉米生产 现状 优势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棉花的研究应用及问题与对策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Bt毒蛋白基因被克隆并转化到植物当中,转Bt基因棉花的应用已取得了相当的效益。但随着转Bt基因棉花的种植,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抗药性的产生、抗虫谱狭窄、表达水平低等。现在转抗虫基因棉花的研究主要围绕着转多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采用特异启动子调控外源抗虫基因在棉株体内的高效表达,修饰Bt基因以改善Bt毒蛋白的杀虫效能,重视外源与内源抗虫系统间的协调性,加强现代基因工程与传统抗虫育种相结合和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广谱性抗虫棉花,等等。

关键词: 棉花 Bt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量点播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精播耧是在木耧基础上改进设计的播种机型,具有机身小、调头灵活、精量点播等特点。采用精播耧播种,可显著降低用种量,节约劳动力,每公顷每年节约投资84.6~435.72元。

关键词: 精播耧 精量播种 播种机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临优145

麦类作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临优145是山西省农科院以临汾5064为母本、陕优225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3年8月通过山西省小麦品种审定,成为山西晋南麦区第一个通过审定的强筋小麦新品种。1 特征特性 临优145为冬性品种,幼苗匍匐、抗寒,株型紧凑、叶片上挺,株高70-80 cm,秆强抗倒;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籽粒角质,产量结构为40:40:40,属均衡型品种;该品种中早熟,熟相好,综合抗性好,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施肥决策知识库研究与实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肥料用量过多或过少,各种肥料配比不合适等问题,以小麦施肥决策系统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详细论述了如何使用专家系统和知识库技术实现小麦施肥决策知识库和推理机,并对用户所提交数据的有效性验证进行了分析讨论。系统可根据用户提供的基本数据进行土壤缺素和施肥量的决策。该知识库已经集成到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中,经过示范区的生产实践已取得了成效。

关键词: 专家系统 小麦 知识库 推理机 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玉米种质创新及自交系选育途径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种质资源的多寡、优劣及其研究利用的水平,决定育种的成效。市场经济知识产权时代,使过去无条件种质交流盛况荡然无存。基于此,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种质资源交流及其共享机制形成之前,以现有的资源为基础加速开发扩增,拓宽种质;分析探讨我国育种家利用各种种质素材选育新型优良自交系及杂交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是育种机构育种家加速新品种选育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种质来源 选系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茎尖繁殖技术的研究

作物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山药茎尖大小、不同消毒处理、不同来源以及不同激素对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0.3~2mm长茎尖培养时,成苗率与茎尖大小成正相关;成苗率以茎尖用0.1%HgCl2消毒处理14min为最高(82.1%);不同来源的茎尖成苗率没太大区别,但以大田茎尖形成的试管苗质量最好;以Ms+6-BA(0.5)+NAA(0.1)+GA3(0.1)培养基成苗率最高。

关键词: 长山药 茎尖 HgCl2-6BA NAA GA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杨酸对拟南芥防卫反应酶系的诱导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研究了水杨酸对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用10 μg/ mL SA喷雾处理生长28 d的拟南芥植株,结果发现,经SA处理后,拟南芥叶片中PAL,POD,PPO和LOX活性都迅 速增强,PAL活性在处理后12 h达到高峰,较高的PAL活性可维持到48 h。POD,PPO和LOX活性在SA处理后48 h达到高峰,而在24-96 h内都可保持较高的POD和PPO活性。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SA诱导拟南芥植物的抗病 性相吻合。

关键词: 水杨酸 拟南芥 防卫酶系 诱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不同生态区叶锈菌群体毒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研究分析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群体的毒性基因频率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19、V24和V38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为5.8%、11.3%和0·0%,其对应抗性基因可视为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有效抗病基因。在所发现的43个致病类型(毒性基因组合)中THT、TRK、TRT、THK和PHT出现频率居前5位,分别为17.8%、14.4%、11.0%、8.2%和7.5%,为山西省目前小麦叶锈病的优势致病类型。

关键词: 小麦 叶锈菌 毒性基因 致病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