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大同盆地金沙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开发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同盆地苏打型盐碱地,治理难度较大,通过4年来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表明:水利措施采用井灌井排、井渠结合,明沟、暗沟、深沟、浅沟密集相结合,地下水位可由改良前的1.63m下降到2.05m;化学改良剂(SN—01)连续施用3年后耕作层土壤pH由原来的9.76下降到8.16,EC值由原来的0.54下降到0.22ms/cm,CO32-消失,HCO3-下降89.7%,Na+下降76.4%。国产材料石膏、风化煤、黑矾、糠醛渣施用后表层土pH、碱化度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农业措施采取平整土地,耕作层脱盐率可达55%,深翻后耕作层土壤密度降低11.6%~13.7%;孔隙度提高12.2%~13.7%。增施有机肥后耕作层土壤碱化度可下降69.7%~76%;合理的耕作技术和耕作管理方法具有保墒、抑盐、躲盐的作用,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盐碱地综合治理 改良剂 碱化度 脱盐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和连锁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建立参与式农业技术推进机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提出了建立参与式农业技术推进机制,分析了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理念、方法、特点及作用,指出参与式的技术推进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技术进步的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农业技术 推进 参与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重要抗性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综述

作物杂志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完整的覆盖全基因组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完成,高粱重要抗性性状包括高粱抗旱性QTL、抗病性QTL和抗虫性QTL,根据相应的分子标记定位于相应的遗传连锁图上,对于高粱抗性机制的生理研究、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基因的定向转移及基因聚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高粱 基因定位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 抗旱性 抗虫性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点源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及验证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借助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应用Hydrus软件建立了地下点源滴灌的土壤水分轴对称二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对比了几种土壤条件下地埋点源滴灌时土壤水分的运动状况。应用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水湿润峰运移值和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等指标的实测值与模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对误差在10%以内,说明所建模型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供试土壤条件下的水分运动情况。

关键词: 土壤水运动 点源灌水器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单(糯)41玉米及其产业化开发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叙述了晋单(糯)41玉米新品种的特征特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速冻保鲜和真空保鲜加工技术;在糯玉米产业化中品种、技术、产品之间的紧密关系:品种决定产品档次和种植加工效益,品种又必需有配套的栽培、保鲜加工技术作依托,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性,保证加工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晋单(糯)41的育成和产业化开发形成了山西省地方性龙头产业,并对我国糯玉米的科研育种、生产开发、加工增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玉米 晋单(糯)41 产业化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农药对蜜蜂和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丙溴磷和残杀威对有益生物蜜蜂和家蚕的胃毒、触杀和熏蒸毒性。结果表明 :4种农药的 3种毒性高低存在较大差别 ;综合分析 4种农药对蜜蜂和家蚕均为胃毒毒性相对较高 ,熏蒸毒性相对较低。因此 ,应避免在植物的花期和桑园使用这 4种农药。

关键词: 农药 蜜蜂 家蚕 安全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50%CHORUS可分散粒剂、30%腐霉利烟剂、20%百腐烟剂、21%过氧乙酸水剂对番茄灰霉病速效、药效持久且安全性好,末次施药后14d防效在84.56%以上,适合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推广使用。30%百菌清烟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效果欠佳。

关键词: 番茄 灰霉病 化学防治 杀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高平高梁丝黑穗病菌致病力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梁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Kuehn)Langdon et Full]是世界高粱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高粱丝黑穗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据报道,美国高粱丝黑穗病菌有4个生理小种,其主要鉴别寄主为Tx7078、SA281、Tx414和TAM2571;墨西哥有3个丝黑穗病菌小种.我国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高粱丝黑穗病菌有2个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群:对中国高粱和甜玉米致病力强,对甜高粱苏马克致病力弱,对白卡佛尔和Tx3197A几乎不侵染的为1号小种;对Tx3197A、白卡佛尔和甜高粱苏马克致病力强,而对中国高粱和甜玉米致病力弱的为2号小种.徐秀德等∞.研究发现了新的丝黑穗病菌生理小种3号小种,该小种能侵染1、2号小种不侵染的ATx622和BTx622,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其鉴别寄主为ATx622和BTx622.

关键词: 黑穗病菌 致病力 病菌生理小种 中国高粱 山西 生理分化 鉴别寄主 丝黑穗病 3号小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物理方法破碎大肠杆菌比较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波和反复冻融两种物理方法,对一定浓度的标准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破碎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超声波破碎法达到97%以上的破碎率所需时间为30~50min,尤其是菌液浓度为每毫升50亿,用Ф10变幅杆破碎,30min破碎率可达99.9%。而反复冻融破碎,无论液氮的低温冷冻人为速溶或自溶,还是采取冷冻箱的冻融,达到50%以上的破碎,要耗时数小时,且要经过预冷冻的过程。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超声波破碎 冷冻破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