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黑龙港地区晚春播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草原与草坪 》 2017 CSCD
摘要:在河北省黑龙港地区选择深州市护驾迟、威县赵村和沧县前营3个试验点,对14个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逆性、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旨在筛选出晚春播条件下适宜和饲用小黑麦搭配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为该地区"粮改饲"及草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北农青贮2932、北农青贮208和辽单青贮625与饲用小黑麦搭配种植较好。3个品种生物产量均超过1 300kg/hm~2,一致表现为抗病、抗倒,生长期适中、叶量丰富、饲用品质优,适宜在黑龙港地区晚春播条件下和饲用小黑麦复种,形成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T-DNA传递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杆菌已广泛应用于单、双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T-DNA的传递是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分子基础。T-DNA的传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Ti质粒毒性区基因(Vir)、农杆菌染色体上毒性相关基因(chv)有关,另外植物体内部分基因也参与T-DNA的传递。T-DNA传递时在VirD1-VirD2蛋白的作用下形成T链,进一步形成T复合物,经农杆菌四型分泌系统(Type IV secretion system,T4SS)穿过细菌和植物细胞膜,运输到植物细胞胞质。进入植物细胞的T复合物在植物相关蛋白的作用下经核运输和T链的整合,最终整合到植物基因组。本研究从农杆菌对植物细胞的识别和附着、农杆菌对植物信号的感知和Vir基因的活化、T链的形成、T-复合物的运输、T链进入植物细胞后的核运输和T链的整合机制及相关基因作了详细综述,探讨了农杆菌转化机制研究中的问题,对今后农杆菌转化机制研究做了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6S rDNA克隆文库方法分析太岁样品中细菌的多样性
《微生物学杂志 》 2017 CSCD
摘要:通过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的方法,分析太岁样品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太岁样品中的细菌归属于4个门9个目,优势类群依次是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33.01%)、柄杆菌目(Caulobacterales,32.04%)和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12.62%);优势属为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30.10%)、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9.13%)和食酸菌属(Acidovorax,7.77%)。并且其中的5个目中含有未培养的细菌,红杆菌目(Rhodobacterales)、伯克霍尔德氏菌目和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的11个克隆子的细菌16S rDNA序列同源性低于97%。研究表明太岁样品中细菌多样性较丰富,且蕴藏着许多未知的微生物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甲戊灵与扑草净或异丙甲草胺复配制剂的活性和安全性测定
《杂草学报 》 2017
摘要: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测定35%二甲戊灵·扑草净乳油和45%二甲戊灵·异丙甲草胺乳油对棉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棉花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药后45 d,35%二甲戊灵·扑草净乳油1 312.5、2 100.0 g a.i./hm~2处理对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在84%左右,787.5、1050.0、1 312.5、2 100.0 g a.i./hm~2处理对杂草的总株数防效分别为54.0%、60.3%、70.4%、75.6%,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0.7%、77.6%、81.7%、84.9%。45%二甲戊灵·异丙甲草胺乳油1 100.0、1 900.0 g a.i./hm~2处理对杂草的鲜质量防效在90%左右,800.0、950.0、1 100.0、1 900.0 g a.i./hm~2处理对杂草的总株数防效分别为61.4%、65.2%、70.9%、73.2%,鲜质量防效分别为76.0%、81.9%、88.7%、92.0%。35%二甲戊灵·扑草净乳油、45%二甲戊灵·异丙甲草胺乳油的推荐适宜用量分别为1 312.5、1 100.0 g a.i./hm~2;在供试剂量下,2种药剂对棉花出苗、生长、产量和品质无不良影响,对棉花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透射电镜技术与细胞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作用位点,揭示了白粉菌以及寄主细胞在超微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处理前后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率、菌丝的生长、产孢时间。结果表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表明,寄主细胞对病原菌的侵入产生了防卫反应结构,表现为寄主细胞壁加厚,染色加深,在寄主细胞壁下产生结构致密的乳突,在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有黑色沉积物质。黄瓜白粉菌产生吸器的数目明显减少,吸器畸形,吸器壁增厚,细胞器泡囊化解体,最终吸器坏死,不能从寄主细胞中更好地吸取营养,达到防病的目的。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Men-myco-93-63发酵液使白粉菌的孢子萌发率降低31.51%,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菌丝的生长,寄主体表的菌丝形态表现为菌丝扭曲变形,菌落稀疏变小,延迟其产孢时间约2 d。Men-myco-93-63发酵液能通过直接对菌体作用达到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目的。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Men-myco-93-63发酵液 抗病机理 超微结构 电镜 菌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四级梯次鉴定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作物,在粮食及饲料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玉米单产的提高,35%~40%归功于品种。针对当前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差的现状,建立并完善了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四级梯次鉴定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新组合初级鉴定、中级联合鉴定、高级联合鉴定和生产鉴定4个相互关联并梯次递进的阶段。应用此方法能够对玉米新组合的适应性和产量等主要生物学及经济学性状进行全面鉴定、评价与选择,加快培育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品种步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盐胁迫下芦笋植株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芦笋品种‘NJ978’为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真菌(AMF)对NaC1胁迫下芦笋幼苗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盐条件下,接种AMF可以显著促进芦笋植株的生长,提高拟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SOD、POD和CAT活性.在NaC1胁迫下,芦笋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干质量均显著降低,接种AMF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芦笋幼苗生长的抑制.在盐胁迫下,芦笋拟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MDA质量分数、电解质渗透率和POD活性均比对照显著升高,SOD和CAT活性显著降低;接种AMF可以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芦笋拟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SOD、POD和CAT活性,而显著降低MDA质量分数和电解质渗透率.由此表明,盐胁迫下接种AMF可通过促进芦笋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降低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从而缓解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