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滨海稻区稻菇轮作栽培技术规程
《现代农村科技 》 2017
摘要:河北滨海稻区拥有丰富的稻田资源,利用水稻收割后的冬闲田进行小棚栽培蘑菇,通过水稻品种的筛选、平菇品种的引进以及种植技术、生产工艺的优化,提出适宜滨海区稻菇轮作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这种稻菇轮作模式延长了稻田种植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不仅能满足滨海城镇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需求和高品位蔬菜的需求,更有利于沿海盐碱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盐碱地高效利用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探索一条新途径,为滨海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探索出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紫花苜蓿主要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是保证河北省紫花苜蓿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为了在紫花苜蓿上合理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以2 a生的中苜1号为试材,苜蓿1 a刈割3茬,在每茬草的分枝期叶面喷施2次(间隔期7 d)0.01%的肥料溶液,试验肥料种类设铜、硒、硼、钼、锌和钙6个处理,每次溶液施用量均为100 m L/m2,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各茬次紫花苜蓿主要生物学性状(株高、茎粗、干鲜比、叶茎比和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铜、硒、硼、钼、锌和钙肥均能增加不同茬次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干鲜比以及干草产量,但是,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各茬次苜蓿指标的影响不同。其中,硼、钼肥能显著促进不同茬次苜蓿株高以及第1茬和第3茬苜蓿茎粗的生长,锌肥能显著促进第1茬和第2茬苜蓿的株高生长,钙肥能显著促进第1茬和第2茬苜蓿株高以及不同茬次苜蓿茎粗的生长,铜、硒肥仅显著促进第1茬苜蓿株高和茎粗的生长;硼肥能显著提高不同茬次苜蓿的干鲜比,钼肥仅显著促进第1茬苜蓿的干鲜比;钼肥能显著提高不同茬次苜蓿的叶茎比,硼、锌肥能显著提高第2茬和第3茬苜蓿的叶茎比,钙肥仅显著提高第3茬苜蓿的叶茎比;钼、硼肥能显著提高不同茬次苜蓿的干草产量,锌肥仅显著提高第1茬苜蓿的干草产量。喷施中微量元素肥料有利于紫花苜蓿的株高生长和茎秆发育,增加其干物质的积累,提高苜蓿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和适口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早熟谷子新品种汇华金米
《农村百事通 》 2017
摘要:汇华金米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和邢台市自然农庄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从地方品种南和金米中系统选育的优质早熟谷子新品种,于2015年12月20日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鉴定。适宜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夏谷区麦茬夏播或春白地晚春播。汇华金米生育期86天,春播一般需要5~6天出苗,夏播4~5天出苗,幼苗健壮;出苗至抽穗45天左右。株高113厘米,穗纺锤形、松紧适中,穗长18厘米、穗粗2厘米左右,单穗重17克,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系吸水模型模拟覆膜旱作水稻气孔导度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覆膜旱作水稻根系吸水模型,进一步改进气孔导度模型,该文在湖北十堰开展包含3个水分处理(淹水、覆膜湿润和覆膜旱作栽培)的田间试验,分析覆膜旱作水稻蒸腾(根系吸水)与根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覆膜旱作水稻根系吸水模型,并将其代替彭曼(Penman-Monteith,PM)方程来估算蒸腾强度,进而与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参与调控的气孔导度模型耦合,模拟覆膜旱作条件下水稻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水稻蒸腾与根长呈线性正比关系(R~2=0.96,P<0.05),据此建立的根系吸水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覆膜旱作水稻的蒸腾(根系吸水)规律,使蒸腾强度模拟值和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5%以内;经改进后的Tardieu-Davies气孔导度模型(TD模型)可有效描述不同土层根系吸水流中的ABA浓度及不同根系层ABA的合成对木质部蒸腾流中总ABA含量的贡献,可较好地模拟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过程。改进TD模型大大提高了模拟精度,使相对误差不超过7.0%。该研究可为覆膜旱作水稻生理节水机理和水分利用效率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根系 模型 蒸腾 吸水 根长密度 覆膜旱作水稻 气孔导度 ABA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粮食生产大省比较的河北省小麦生产优势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2001—2016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河北省农村统计年鉴》和《河北省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汇编》的数据为资料,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河北、山东和河南省的小麦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河北省的小麦总产及单产呈不断增加趋势,小麦生产效率优势指数高于河南省和山东省,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较低。针对河北省小麦综合优势较弱、生产总成本投入较高和净收益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适当调整小麦生产成本投入,充分发挥生产效率优势,统筹耕地保护,加强用地监管,培育小麦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优化生产结构等发展对策和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腐酸钾定位施肥对棉花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为提高棉花产量、品质,研究黄腐酸钾的最佳用量。[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F:单施化肥750 kg/hm~2,F+H1: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75 kg/hm~2,F+H2: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150 kg/hm~2,F+H3: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300 kg/hm~2,F+H4: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450 kg/hm~2,定位4年后测定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化肥与黄腐酸钾配施能促进棉花后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随着黄腐酸钾用量增加秋桃数与秋桃比例呈增加趋势;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随黄腐酸钾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个配施黄腐酸钾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籽棉产量分别提高3.3%、5.4%、5.2%与9.0%;配施黄腐酸钾提高了棉花纤维品质,尤其是对纺纱均匀性指数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化肥配合施用黄腐酸钾450 kg/hm~2,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
《杂草学报 》 2017
摘要:使用农艺措施调控农田杂草的发生和生长是生态控草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明确玉米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田间杂草的影响,将玉米种植密度分别设置为6.0万、7.5万株/hm~2,耕作模式分别设置为翻耕、免耕,水分管理分别设置为玉米播种前浇水、玉米播种后浇水,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调查杂草的数量和鲜质量。结果表明,与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相比,玉米在7.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杂草的密度和杂草地上部鲜质量均有下降的趋势。翻耕模式下,水分管理对杂草密度的影响不显著,玉米播种后浇水处理比播种前浇水处理的杂草鲜质量减少26.4%;免耕模式下,玉米播种后浇水处理的杂草密度和鲜质量均显著低于玉米播种前浇水处理(P<0.05),前者杂草密度、地上部鲜质量分别比后者减少36.7%、30.9%。研究表明,玉米播种密度增加,田间杂草密度和鲜质量均有减少的趋势,但不显著;无论是翻耕还是免耕,玉米播种前浇水均有利于杂草获得竞争优势,杂草鲜质量显著高于玉米播种后浇水。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翻耕 免耕 水分管理 杂草 地上部鲜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
《植物病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分布的土传真菌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冬小麦种植区发生普遍,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大障碍~([1])。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近几年小麦纹枯病的发生面积连续在300万hm~2左右,危害严重~([2])。目前,尚未发现高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控制该病害主要依靠药剂种子处理结合春季喷雾来进行,所用药剂包括井冈霉素和以三唑酮为代表的三唑类化学药剂。随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树不同方位叶片光合能力与果实质地关系的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桃树主干形和开心形冠内不同方位叶片光合特性与果实质地的关系。以7a生‘大久保’为试材,以树干为中心,划分为不同的方位,在生长时期测量每个方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质量分数,果实采摘时测量不同部位果实的质构参数。结果表明:主干形桃树不同方位叶片Pn、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质地特性差异显著,而开心形差异不显著。2种树形都表现为东北上层Pn、叶绿素和果实胶着性、咀嚼性高于其他方位,以西北下层最低,开心形桃树果实质地参数较为一致,且各部位果实的咀嚼性较高,果实成熟度一致性好。由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叶绿素a、Pn与果实质地参数的相关性显著,初步认为,二者可以作为桃树果实质地优劣的评价指标之一。
关键词: 桃树 主干形 开心形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 果实质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科协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山西科技 》 2017
摘要:科协是科技界的重要民间组织。阐述了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建设成绩,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基层组织不够健全、培训和学习针对性不强、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