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0~2015年河北省夏播玉米审定品种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解河北省夏播玉米最新审定品种的变化规律,依据2010~2015年河北省夏播玉米品种审定公告的相关数据,对审定通过品种的数量、类型、来源、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了统计、汇总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河北省玉米夏播审定品种共60个,其中有90.0%的品种来源于企业,高密组审定品种数占审定总数的60.0%,高密仍然是研究主流趋势;审定品种的株高和穗位均呈降低趋势,叶片数和品质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其中,高密组株高、穗位、生育期、雄穗分枝数和平均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低密组和早熟组。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夏播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竹醋液灌根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竹醋液是竹材热解得到的液体产物,具有除虫抑菌和改良土壤的功效。为了探明竹醋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将竹醋液分别稀释500倍、400倍、300倍,用量均设500、400、300 m L/株3个水平,施用方法是3月15日(定植时)、4月25日和6月5日各灌根1次,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稀释浓度与用量对番茄根结线虫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稀释500、400和300倍的竹醋液灌根均对番茄根结线虫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并可提高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其中,400倍稀释液用量300 m L/株处理效果较好。该处理下,病情级别为1级,虫口减退率(83.6%)最高,防治效果(93.88%)最好;果实可溶性固形物(5.95%)、可溶性糖(34.33%)和Vc含量(18.57%)显著升高,可滴定酸含量(0.35%)明显降低。推荐使用稀释400倍的竹醋液300 m L/株灌根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辣木大棚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7
摘要:笔者从选种、苗床准备、育苗、整地与种植、定型与采收、水肥管理、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八个方面介绍了冀中南辣木大棚栽培技术,最后对辣木的食用方法进行了阐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膨化大米气味成分构成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膨化大米挥发性成分构成。结果表明,膨化大米主要为醛、碳氢、含苯衍生物、醇、酮、酸和其他类挥发性成分构成,其中醛14种(67.30%)、碳氢8种(3.35%)、含苯衍生物7种(3.29%)、酮4种(4.38%)、醇2种(1.20%)、酸2种(3.62)和其他类物质3种(16.86%),己醛(32.93%)、2-戊基-呋喃(13.28%)、(E,E)-2,4-癸二烯醛(11.27%)和壬醛(5.74%)为主要挥发性成分,醛类物质种类丰富、含量最高,为膨化米粉中重要的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杂交种冀8158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7
摘要:近年来,棉花种植过程长、用工多、投入大、比较效益低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而高产轻简化管理的棉花品种可提高农民的植棉效益,保证我国的棉花需求。冀8158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出的高产、抗逆棉花杂交种,主要针对河北省东部、天津等滨海区域,以早熟、高产、轻简化栽培为培育目标,充分发掘了远缘杂交后代的综合抗逆潜力,该品种可满足冀东和天津市棉区的生产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腐酸钾不同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7
摘要:研究黄腐酸钾肥料在设施番茄上的最佳用量,以设施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黄腐酸钾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施黄腐酸钾肥料,番茄产量、植株干物质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4.0%、14.4%和50.6%;番茄的Vc和可溶性糖分别增加了15.5%和10.0%;土壤容重平均降低了3.6%,土壤CEC增加了5.0%。并且各项指标随着黄腐酸钾施用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当黄腐酸钾施用量达到4500kg/hm~2时,各项指标达到最高值。在考虑到肥料成本和各项指标,本研究推荐黄腐酸钾肥料作为底施的最佳用量为4 50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高产绿豆新品种冀绿13号
《农村百事通 》 2017
摘要:冀绿13号是以冀绿9901为母本、豫绿87-23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绿豆新品种,于2015年5月通过了国家小宗粮豆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北方春播区和夏播区种植。冀绿13号属有限结荚习性,直立生长,春播区平均株高49厘米,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品种间比较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7
摘要:为明确黄淮海北部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为玉米籽粒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衡早8号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对照品种,研究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籽粒体积、水分含量、籽粒干质量以及灌浆特性的变化,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授粉后20 d是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快速增速期,在授粉后45 d左右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达到最大,衡早8号籽粒体积最大,郑单958最小。授粉15 d内3个玉米品种籽粒干质量增长较为缓慢,授粉15~55d是籽粒干质量增长快速期,衡早8号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最快,郑单958最慢,授粉55 d后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3个玉米品种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灌浆峰值衡早8号最高,郑单958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与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灌浆速率与含水量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籽粒含水率在57%左右时3个玉米品种达到各自灌浆最高峰值。运用Logistic模拟方程拟合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增加过程,衡早8号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mean)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衡早8号活跃灌浆期、籽粒质量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均低于其他2个品种。3个玉米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千粒质量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衡早8号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活跃灌浆期则短于其他2个品种,有利于早熟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华北地区山前平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合理的氮肥运筹。于2013-2015年2个小麦生长季,设置4个滴灌施氮量(N0-不施氮、N1-120 kg/hm~2、N2-240 kg/hm~2、N3-360 kg/hm~2)处理,研究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N1、N2和N3处理的小麦干质量及产量较处理N0显著增加,N1、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量对小麦茎秆的氮含量影响较大,但对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处理N3的小麦总吸氮量分别显著高于处理N0、N1和N2,但处理N1和N2之间无显著差异;氮肥收获指数以N2处理最高,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更加明显。采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获得小麦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为238.46~250.78 kg/hm~2,经济施氮量为174.28~207.18 kg/hm~2。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条件下小麦滴灌经济施氮量以174~207 kg/hm~2为宜。
关键词: 小麦 滴灌 水肥一体化 施氮量 氮素吸收 土壤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