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25的克隆、特性与耐热性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对下游热激蛋白基因及耐热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起关键调控作用。玉米中至少有30个Hsf家族成员,其中B族有7个。在前期对玉米A1亚族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06克隆及特性、抗旱耐热性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从玉米幼叶中克隆到B族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25的完整编码序列,序列全长957 bp,编码31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序列含有DNA结合结构域、核定位信号序列和核输出信号序列,同源分析结果显示,ZmHsf25与高粱Sb06g025710的相似性最高,达92%。荧光定量分析表明,正常生长条件下,ZmHsf25在玉米多个组织器官中表达,幼嫩花粉中高表达,幼嫩根系和雌穗中表达量较低。42℃热胁迫能显著上调根系和叶片ZmHsf25的表达,叶片中上升幅度高于根系,处理50 min达到峰值;正常条件下,水杨酸和H2O2处理均使根系和叶片ZmHsf25表达下调,而热激条件下却表现为显著上调。通过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并观察GFP荧光,确定ZmHsf25定位在细胞核。通过转化酵母并进行热胁迫处理发现,热胁迫同时降低正常和转ZmHsf25酵母的耐热性,但与转空载体对照相比,转基因酵母的耐热性更强。推测ZmHsf25参与玉米热胁迫响应和花粉的发育过程,可能是水杨酸热激信号转导途径的下游组分。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特性与功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25 表达 亚细胞定位 耐热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桃坐果率的措施与方法

烟台果树 2017

摘要:本文从加强桃园综合管理、合理配置授粉树、预防倒春寒、疏花疏果技术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桃坐果率的措施和方法,为果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坐果率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中国园艺文摘 2017

摘要:炭疽病是草莓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草莓的品质和产量。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在结果期很少发生,是草莓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遇上高温高湿天气,炭疽病会成为育苗田毁灭性病害,给培育优质壮苗带来严重影响。文章简要介绍草莓炭疽病的危害特征、发生规律,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 危害特征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与行距对草产量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

摘要:[目的]为了饲用甜高粱丰产丰收,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列区试验设计与软件IBM.SPSS.Statistics.v22的LSD法,对饲用甜高粱的种植密度与播种行距进行了单株生产力及其草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种植密度与行距对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草产量均具有重要影响。明确了饲用甜高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单株生产力最大的优化组合为A_1B_4,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获得最高产量的优化组合为A_2B_4,即种植密度为22.50万株/hm~2与播种行距为40 cm的配置。[结论]为种植饲用甜高粱的生产实践提了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饲用甜高粱 种植密度 行距 草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艺措施对轻中度盐碱障碍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淮海平原盐碱障碍农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秸秆覆盖、灌溉、氮素调控等农艺措施对轻中度盐碱障碍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当地常规水肥管理,增施氮肥能够显著促进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提高,应用3年后的0~20 cm土层,相应分别提高29.02%、52.04%、75.79%和45.06%;秸秆覆盖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应用3年后,相应分别增加26.15%、19.53%、42.08%、11.22%和35.81%;加大灌溉量减少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消耗。应用3年后,秸秆覆盖和氮素调控下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均由五级上升为三级,速效钾由四级上升为三级,养分适量;秸秆覆盖和加大灌溉量下的土壤有效磷由三级下降为四级;灌溉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由五级增加到四级,碱解氮由四级增加到三级。在黄淮海平原轻中度盐碱障碍农田的管理实际中应当适当增加秸秆覆盖量、增施氮素、补充磷肥并且适量灌溉。

关键词: 农艺措施 盐碱障碍 黄淮海平原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斜纹夜蛾高效药剂及复配配方筛选

农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斜纹夜蛾的高效药剂,为其防治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浸虫和浸叶饲喂的方法,测定10种药剂对重庆巫山甘薯田斜纹夜蛾种群的触杀和胃毒毒力,并筛选高效复配药剂组合。[结果]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效触杀和胃毒作用的药剂有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触杀毒力的LC50值分别为2.6540、3.1166、6.9146 mg/L,胃毒毒力的LC50值分别为6.7751、2.9687、0.3668 mg/L。氯虫苯甲酰胺对斜纹夜蛾幼虫胃毒毒力较好,LC50值分别为1.6658 mg/L,但触杀毒力稍差。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配比在质量比(1~14)∶1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4∶1配比增效作用最高。[结论]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4∶1配比防治斜纹夜蛾增效作用最强。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杀虫剂 筛选 复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不同地理来源谷瘟病菌rDNA-IGS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谷瘟病菌引起的谷瘟病是我国谷子的主要病害之一,谷瘟病发生可造成谷子大量减产。为了研究谷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和进化关系,本研究对64个谷瘟病菌的r DNA-IGS序列进行扩增检测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谷瘟病菌之间IGS序列的长度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IGS序列中重复单元(GGGGGTGCAGGGTA和CATTTTT)的重复次数的不同是造成序列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发现IGS基因序列具有寄主特异性。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所获得的IG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谷瘟病菌划分为3个谱系。谷瘟病菌遗传分化明显,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分析表明影响谷瘟病菌IGS基因遗传分化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寄主因素。研究结果为今后深入研究谷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谷子 谷瘟病菌 基因间隔区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拌种防治玉米二点委夜蛾的药剂筛选及其安全性研究

植物保护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拌种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有效药剂,并明确其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培养皿法和室内盆栽试验比较了9种不同类型杀虫剂拌种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保苗效果。结果表明,60%溴氰虫酰胺SC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拌种处理效果较好,保苗效果分别达到90.02%和70.07%,可将死苗率控制在10%以内,被害指数控制在20%以内,且对玉米出苗安全。因此,60%溴氰虫酰胺SC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可作为拌种防止玉米二点委夜蛾为害的有效药剂。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杀虫剂 拌种 种子萌发 保苗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个葡萄品种在石家庄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

河北果树 2017

摘要:1夏至红夏至红(中葡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所葡萄新品种选育种课题组于1998年以绯红(Cardinal)为母本、玫瑰香(Muscat Hamberg)为父本进行杂交,中国果树研究所培育。夏至开始着色变红,欧亚种、极早熟品种。树势中庸偏强,幼嫩枝条绿色具紫红色条纹,成熟枝条颜色为红褐色,卷须分布间断。新梢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露地桃园节水灌溉技术规程

河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露地桃园节水灌溉技术规程(标准号:DB13/T 2359—2016)规范了露地桃园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水时期、灌水量、灌水位置以及果园保墒减蒸技术,可大幅度降低果园灌溉用水,改善果实品质,减少盲目、过量灌水而导致的涝害和枝条冗余生长,从而降低果园用工、提高果园效益,年节约灌水量900~1500 m~3/hm~2。该技术规程对于桃园节水、增产、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露地桃园 节水灌溉 灌溉制度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