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对阿维菌素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阿维菌素在生物质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解吸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特征,通过FTIR分析进一步阐述阿维菌素在生物质炭上可能存在的吸附机制。以木薯渣为原料,在限氧条件下,分别于350、550、750℃制备生物质炭(分别记作MS350、MS550、MS750),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温度升高,生物质炭呈现产率降低,pH值、灰分及比表面积增加,芳香性增大、极性减弱等特征;生物质炭吸附阿维菌素呈现先快速后缓慢最后平衡的3个阶段;吸附能力表现为MS750>MS550>MS350,吸附等温线属于非线性L型等温吸附线;解吸等温线结果表明木薯渣基生物质炭吸附阿维菌素存在解吸滞后现象。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生物质炭的吸附量会得到提升。同时根据吉布斯自由能方程计算,可知生物质炭吸附阿维菌素是物理吸附为主,且是一个吸热的、熵增大的自发反应。孔隙填充效应、π-π电子供受体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等可能是阿维菌素在生物质炭上的吸附机制。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阿维菌素 热解温度 吸附 解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嘉积鸭地面平养、网床平养与网床加发酵床平养对比试验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嘉积鸭饲养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嘉积鸭9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地面平养、网床平养和网床加发酵床平养,试验期91 d,测定其生产性能、体尺指标、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海南地区无论公鸭还是母鸭,91日龄时网床平养较地面平养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 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 05),成活率显著提高(P<0. 05);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肌率及肌肉品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 05);经济效益网床平养最高,每只鸭毛利润分别较地面平养和网床加发酵床平养增加6. 2元和5. 5元。说明海南地区嘉积鸭最优的饲养模式为网床平养。

关键词: 嘉积鸭 地面平养 网床平养 网床加发酵床平养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科植物甲基腐胺氧化酶基因进化路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甲基腐胺氧化酶(MPO)是茄科植物中腐胺衍生的生物碱合成途径中重要基因。前人研究表明,MPO基因由DAO基因进化而来,然而其在植物中的完整进化图景未见报道。本研究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全面鉴定MPO基因所属的CuAO基因的基础上,通过进化分析,构建了植物的MPO基因进化路径。首先,从已报道的MPO、CuAO及DAO基因中均鉴定得到了三个保守结构域;在此基础上,结合BLAST和HMMER,从6个植物基因组中鉴定得到了35个CuAO家族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家族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亚家族Ⅰ和Ⅱ均为AO基因;亚家族Ⅲ基因功能还未获鉴定,该亚家族基因在烟草属植物中不存在;亚家族Ⅳ基因仅在菊亚纲中发现,其在茄科中进一步分化成DAO基因和MPO基因。本研究表明,MPO基因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AO基因,而其最近的祖先出现于菊亚纲,最终在茄科植物起源后进化得到具有MPO活性的基因,从而整合入尼古丁等腐胺衍生的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

关键词: 腐胺甲基氧化酶 含铜氨基氧化酶 基因挖掘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铝胁迫对橡胶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带酸性土壤中铝毒非常普遍,其对橡胶树生长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铝离子对橡胶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铝浓度高于200mmol·L~(-1)时,橡胶苗细胞质膜透性、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相对含水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最大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潜在活性、光化学淬灭系数、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显著降低;当铝离子浓度低于100 mmol·L~(-1)时,不同处理间橡胶苗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较小或不明显.说明橡胶树是较为耐铝的植物,铝离子对橡胶苗造成伤害的阈值在100~200 mmol·L~(-1);超过这一浓度,会造成橡胶苗不可逆的伤害.

关键词: 橡胶树 铝毒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模式对辣椒-冬瓜轮作 菜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获得维持菜地土壤肥力的高效施肥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辣椒—冬瓜轮作菜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T1)、单施有机肥(T2)、施化肥+秸秆还田(T3)、施化肥+有机肥(T4)、施75%化肥+有机肥(T5)、施50%化肥+有机肥(T6)7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和T1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和单施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其中T4、T5的土壤脲酶和T2、T4、T5、T6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T2的土壤硝酸还原酶,T3、T5的土壤酸性转化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CK(P<0.01);而T1的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酸性转化酶活性显著低于CK.T2、T3、T4、T5、T6的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和T5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T1处理;T2、T4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CK、T1处理.综合5种不同土壤酶的活性来看,T5提高土壤酶活性的效果最好,是维持菜地土壤肥力的一种高效施肥模式.

关键词: 施肥模式 辣椒—冬瓜轮作 菜地 土壤酶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持续性环境热应激对公羊血液生化指标、生殖激素及精液品质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持续性环境热应激对公羊血液生理化指标、生殖激素等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5只海南黑山羊种公羊开展2个阶段的饲养试验(春季非应激期和夏季持续性热应激期),分别测定不同阶段种公羊血液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以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和精液品质。结果表明,热应激显著增加种公羊血液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P<0.05),白细胞数(WBC)显著降低(P<0.05),对血小板数(PLT)、淋巴细胞数(LYM)无显著影响(P>0.05);热应激造成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显著提高(P<0.05),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含量和免疫球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种公羊血清生殖激素FSH和LH水平在热应激期极显著下降(P<0.01),睾酮T浓度也显著低于非应激期(P<0.05);持续性的热应激还造成种公羊精液品质的下降。因此,持续性的热应激可导致海南黑山羊种公羊血生理生化指标的显著改变,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降低,精液品质下降,生产实践中要防范持续性环境热应激对种公羊健康及繁殖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山羊 热应激 血液指标 生殖激素 精液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蕉果肉类黄酮生物合成特点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巴西蕉果肉类黄酮生物合成的特点及其关键酶基因的差异表达特性,本研究选取抽蕾期(0 DAF)、断蕾期(20 DAF)、采收期(80 DAF)、成熟度Ⅱ期(8 DPH)、成熟度Ⅵ期(16 DPH)的巴西蕉的果肉,分别测量总黄酮的含量,观察其变化趋势。分别提取根、叶、花、果实以及上述五个时期的果肉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发育成熟阶段的表达特性,并对其中10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抽蕾期至断蕾期再到采收期,巴西蕉果肉黄酮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至采收时下降到最低点,在采后成熟过程中小幅上升再下降。类黄酮生物合成6个关键酶基因家族共78个基因在巴西蕉不同组织器官中是差异表达的,其中3个基因在根、叶、花和果实中都高水平表达,有42个、11个、18个、8个基因分别在根、叶、花、果实中高表达;这78个基因也在巴西蕉果实不同发育成熟阶段差异表达,有4个基因在果实发育成熟阶段都高水平表达,有27个、27个、19个、15个、9个基因分别只在抽蕾期、断蕾期、采收期、成熟度Ⅱ期和成熟度Ⅵ期中高水平表达;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CHS(Ma02_t24860.1)、CHI(Ma11_t21950.1)和F3'H(Ma03_t31570.1和Ma05_t26350.1)与总黄酮的变化趋势相似,推测这4个关键酶基因在香蕉果实黄酮生物合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巴西蕉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

关键词: 巴西蕉 类黄酮 生物合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叶片生防细菌的鉴定及其拮抗作用测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由豇豆叶片分离出的20株生防内生菌的生理生化性质及其潜在生防价值,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平板对峙、PCR技术、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20株生防细菌进行鉴定研究,并以4株病原真菌为靶标病菌,测定20株生防菌对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20株内生细菌中有3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12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剩余5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经过革兰氏染色得知2号、16号、19号三株假单胞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株,其余为阳性菌;通过解淀粉测定,2、16、19三株菌株没有形成不变色透明圈,无解淀粉功能,其余中间形成明显的透明圈,有解淀粉功能;经过V-P测定,发现1号、2号、11号、15号、16号、18号共6株菌株呈阴性,其余呈阳性;在MR甲基红测定中,1号、6号、7号、10号、11号共5株菌株测定呈阳性,其余呈阴性;由氧化酶测定可知2号、16号、17号、19号4株菌株氧化酶测定为阳性,其余为阴性;由接触酶测定得知20株细菌均为阳性;在抑菌试验中20株生防细菌对4株供试的植物病原真菌均产生了拮抗作用,其抑菌率为29.58%~80.28%,其中抑菌率最高的是18号菌株枯草芽孢杆菌对真菌橡胶树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抑菌率为80.28%,抑菌率最低的是2号菌株假单胞菌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les),抑菌率为29.58%。不同菌株之间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大部分菌株对供试的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后续生防机理的研究、植物病害的防治和生物药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防细菌 鉴定 病原真菌 拮抗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不同发育期块根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NA甲基化在植物的转座子沉默和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的两个木薯种质SC5和Cas36-12为研究材料,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通过LabChip GX Touch微流控毛细管电泳系统分析其块根发育过程中的甲基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4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在SC5和Cas36-12中分别扩增出345和339个甲基化条带,SC5三个发育期的甲基化率高于Cas36-12,且都超过50%。比较SC5和Cas36-12块根发育3个关键时期的甲基化变化情况,发现两份材料甲基化变化的整体趋势是一致的。形成期到膨大期主要以发生甲基化为主;而膨大期到成熟期主要以去甲基化为主。

关键词: SC5 Cas36-12 储藏根 DNA甲基化 MSAP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源农产品中涕灭威CAC残留限量标准的评估转化研究

食品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涕灭威在肉类和生乳中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转化为中国标准的可行性,通过计算涕灭威的理论最大每日摄入量(TMDI)评估涕灭威最大残留限量标准u对消费者的保护水平,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30份猪肉样品和30份牛乳样品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普通人群涕灭威的每日理论最大摄入量为0.023 6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12.5%。现行涕灭威最大残留限量通常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同时,所有实际样品中涕灭威均未检出,符合CAC标准转化的要求。因此,推荐把CAC现行涕灭威在肉类和生乳中的残留限量0.01 mg/kg转化为中国标准。

关键词: 涕灭威 动物源农产品 最大残留限量 食品法典委员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