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电加热转简焙炒对不同工艺生产芝麻油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白芝麻为原料,研究电加热转筒焙炒条件对水代、螺旋压榨和液压3种工艺芝麻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炒条件对不同工艺芝麻油品质影响趋势一致且影响显著,由于加工工艺的相似性螺旋压榨和液压芝麻油的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焙炒温度较低(170~180℃)时芝麻油的色泽变化不显著,而高于180℃时红值逐渐增加;水代芝麻油的酸值明显高于螺旋压榨和液压芝麻油的;过氧化值随焙炒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时间随焙炒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综合焙炒对不同工艺芝麻油品质的影响,比较好的焙炒条件是投料焙炒温度200℃,焙炒25~30 min.

关键词: 芝麻 电加热转筒焙炒 水代法 螺旋压榨法 液压法 色泽 酸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SR标记在中国花生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SR标记是广泛分布于多种生物基因组中由2~6个核苷酸组成的多次重复的一段DNA序列。根据近几年来SSR标记在中国花生上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SSR标记在花生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情况。通过对花生SSR标记相关研究的分析得知,中国花生育成品种普遍存在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认为在未来研究过程中应设计和开发大量多态性好的SSR分子标记,将标记研究工作与实际育种相结合,从而有效指导育种,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SSR 遗传多样性 花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肥料配施对砂质潮土玉米产量与土壤培肥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肥料配施对玉米增产和土壤培肥的效果,在延津县砂质潮土上开展了氮(0、90、180、270kg/hm2)、磷(0、90kg/hm2)、钾(0、90kg/hm2)的配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对照增加2.43%~17.44%。氮肥处理玉米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较对照增产6.89%、8.76%、12.57%;配施P 90kg/hm2或K 90kg/hm2后,与单施氮肥增产趋势一致,且以配施磷肥增产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7.36%~13.58%;氮磷钾配施处理效果最好,玉米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其增产幅度分别比相应单质氮、氮磷配施和氮钾配施增产4.87%~8.03%、3.86%~4.56%和7.10%~8.21%。其关键在于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百粒重增加。其中玉米茎粗较对照增加0.04~0.45cm,有效穗长增加0.10~1.82cm,百粒重提高2~10g。对土壤耕层养分分析表明,氮磷配施对砂质潮土培肥具有积极效果。与播种前比,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16~0.92g/kg,相应氮磷钾配施处理分别增加水解氮7.2~21.7mg/kg、有效磷0.73~0.94 mg/kg、有效钾0.1~1.3 mg/kg,仅氮磷配施处理有效钾降低明显,分别减少0.2~2.8mg/kg。说明科学施肥不仅能够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利于土壤培肥。考虑综合效益和肥料成本,建议采用N270P90K90配方。

关键词: 砂质潮土 玉米 施肥 产量 土壤培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氮用量对烟叶光合特性和产量质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豫西半干旱地区洛宁采用密度和施氮量2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用量对豫西地区烟叶光合有效辐射、光合特性和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肥和密度的增加,烟株能截获更多的光合有效辐射。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烟净光合速率增加。高密度和高施肥量会导致烟叶气孔导度变小。(2)从烟叶产量上看,在相同的密度下,烟叶的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以D3N4处理最高,达3 162 kg/hm2;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的影响较大,在相同施肥水平下以D3密度平均产量最高,但D3与D2密度除N4施肥水平外产量差异不显著。从产值上分析,在相同施肥水平下以D2密度产值较高,D2N2和D2N4产值分别达到42 148.5元/hm2和42 454.5元/hm2,上等烟比例分别为32.2%和32.8%,烟叶均价以D2N2处理最高,达14.9元/kg。(3)综合分析,在豫西烟区,种植密度以D2密度(16 500株/hm2),氮肥施用量以N2水平(60 kg/hm2)为宜。

关键词: 烟草 种植密度 氮用量 光合特性 豫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土壤系统综合效应研究

核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与短期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室内化验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了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籽粒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及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高24.8%、14.3%、7.8%和24.8%;而对小麦增产效果并不显著。4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免耕、浅耕相比旋耕、深耕,提高小麦穗数15.0%~32.2%,提高穗粒数2.6%~12.6%,但4种处理间小麦千粒重及籽粒产量效果无显著差异;免耕、浅耕较旋耕、深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苗期和灌浆期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并显著提高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免耕与浅耕是较为适宜河南省小麦生产及土壤可持续利用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小麦产量 土壤有机质 碱解氮 有效磷 交换性钾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胁迫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阈值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当前农业研究的热点领域-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研究大田环境下Cd、Pb、As、Hg、Cr这5种重金属对郑麦9023、小偃22的株高、穗长及产量等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Cd、Pb、As、Hg、Cr胁迫对郑麦9023的穗长及As、Cd、Cr胁迫对小偃22的穗长均表现出抑制效应;而Hg、Pb胁迫对小偃22的穗长表现为促进效应。与对照相比,5种重金属对小偃22的株高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As、Hg胁迫对郑麦9023的株高则表现为促进作用,Cd、Pb胁迫则表现为"高促低抑"的特点,Cr胁迫表现为"低促高抑"趋势。此外,5种重金属胁迫下,只有重金属Cr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而Cd、Hg、Pb、As胁迫则没有表现出抑制现象。通过对重金属胁迫浓度与产量的拟合分析,得出As、Cd、Cr、Hg、Pb这5种重金属对郑麦9023的产量阈值分别为53.42,1.31,749.73,7.43,555.57 mg/kg,对小偃22的产量阈值分别为42.58,1.80,828.18,10.30,437.01 mg/kg。表明郑麦9023抗As、Pb胁迫能力较强,而小偃22抗Cd、Cr、Hg胁迫的能力相对较强。

关键词: 重金属 小麦 生长因子 影响 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异大豆组合郑州135×泗豆2号的育种贡献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郑州135×泗豆2号是黄淮海地区衍生大豆品种最多的组合之一,以郑州135×泗豆2号及其衍生种质为亲本材料在全国8个省市选育出87个通过省审或国审的大豆品种,其中国审品种39个、高蛋白品种20个、高油品种11个,获省部级以上奖13项。郑州135和泗豆2号的育种贡献,证明了优异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种质创新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郑州135 泗豆2号 育种 应用 衍生品种 系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吸虫塔对麦田冠层上部空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序动态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中国首次应用吸虫塔(suction trap)进行农田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2010年4月7日-6月2日在河南省原阳县小麦田开展了吸虫塔采集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冠层上部空间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较为丰富,共采集有8目38科64种;不同时间优势集中性较高的种群均集中在双翅目和半翅目,其次是鞘翅目和膜翅目。其中采集的优势昆虫种类为:半翅目的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双翅目的瘿蚊科(Cecidomyiidae)、摇蚊科(Chironomidae)、膜翅目的蚜茧蜂(Aphidiidae)等。从昆虫多样性分析来看,物种丰富度、总数量以及多样性指数随时间而变化,基本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均匀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主要害虫与天敌盛发期在5月1日以后,蚜茧蜂盛发期比其寄主麦蚜迟10~20d。

关键词: 小麦田 吸虫塔 节肢动物 多样性 群落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发育转录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系统了解芝麻发育及种子形成转录组特征,丰富芝麻转录组数据信息。【方法】选用6份芝麻样品(5个不同芝麻品种的完整植株、1份不同发育阶段的芝麻籽粒),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并进行Illumina RNA-seq双端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原始数据12.69 Gb,有效数据8.80 Gb。通过de novo拼接获得了长度大于100 bp的转录物26 837条(http://www.ncbi.nlm.nih.gov/genbank/TSA.html,登录号:JP631635—JP668414);转录物总长度18.35 Mb,平均长度683 bp,N50长度1 006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25 331条转录物序列具有同源比对信息;1 506条转录物序列无匹配(no hits)序列信息,可能为芝麻特有的基因序列。采用COG、GO功能分类工具可将已注释转录物序列划分为24个或42个功能类别,共涉及物质及能量代谢、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及防卫反应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通过比较不同材料间转录物序列及表达水平,初步确定1 277条序列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表达量下调10倍以上,990条序列仅在芝麻植株中表达而未在籽粒中表达;660条序列在种子形成过程中表达量上调10倍以上,296条序列可能与种子形成特异相关。【结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芝麻野生种和不同栽培种现蕾期植株以及种子形成过程的转录组进行研究,揭示了芝麻发育转录组的整体表达特征,在得到大量芝麻转录组unigene序列的同时,获得了一批在芝麻生长发育及籽粒形成过程中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序列。为深入开展芝麻生长发育、籽粒发育相关基因功能及调控以及芝麻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关键词: 芝麻 发育 转录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内参基因的筛选

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CodeHop方法设计简并引物并克隆得到了GAPDH、β-actin、α-tubulin、UBQ5、RPL4、eIF4A和eEF1α7个看家基因的部分序列,将这7个基因和GenBank中已公布的18SrRNA、NADHD2个基因共9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茎点枯病菌诱导下芝麻中的表达稳定性。经BestKeeper、NormFinder和GeNorm软件分析可知,UBQ5、eIF4A、α-tubulin3个基因表达均较稳定,eEF1α变化最大。当使用多基因作为内参基因时,选择这3个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即可准确矫正定量结果。

关键词: 芝麻 茎点枯病菌 qRT-PCR 内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