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猪乙脑病毒CSF.XZ-2D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培养特性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规模化猪场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流行株的特征,本研究对临床流产胎儿脑脊液进行病毒盲传分离,经RT-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及乳鼠感染试验,分离鉴定了1株基因Ⅲ型JEV株,命名为CSF.XZ-2D。采用BHK-21细胞对该分离株的体外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 cm2细胞瓶中,用1.25×106个细胞/瓶的初始量制备细胞单层,以较低剂量的病毒液吸附细胞并洗涤弃去游离病毒粒子,可在感染后60 h达到最大增殖量,病毒效价为105.0TCID50/0.1 mL以上。本研究为其他JEV分离株的体外培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分离鉴定 脑脊液 BHK-21细胞 体外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栽培对小麦旗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响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探索垄作栽培小麦的增产机理,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垄作对小麦旗叶光合、SPAD值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垄作小麦后期光合速率优势明显;开花后垄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传统平作,开花10d后差异达显著水平;垄作和平作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Fv、Fm在测定时期内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垄作高于平作;垄作小麦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平作显著增加。说明小麦垄作栽培有利于优化小麦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从而实现高产。

关键词: 小麦 垄作 光合速率 SPAD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导入玉米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杂交组合PA×PB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导入到玉米中。经过双丙胺膦筛选,共获得70株再生植株,其中15株经PCR检测呈阳性,将部分PCR呈阳性的植株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sb401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bar蛋白试纸条检测结果呈阳性,推测目的蛋白得到了表达。

关键词: 玉米 农杆菌介导法 高赖氨酸蛋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氨基酸合成代谢的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叶片氨基酸合成代谢网络变化。【方法】以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及其野生型L638-g为材料,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实时定量PCR,检测并分析了幼苗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合成代谢中8个重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幼苗叶片游离氨基酸总量低于野生型L638-g,被检测出的17种游离氨基酸中,有10种氨基酸含量低于野生型L638-g,而其他7种则高于野生型L638-g;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突变体L638-y与野生型L638-y叶片之间变化幅度不尽相同,其中差异显著的是甘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的变化最小。2)氨基酸合成代谢中8个重要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仅谷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谷氨酸合酶基因(GSR)的表达在L638-y中呈上调表达趋势,其余的7个基因,即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GOT)、天冬酰胺合成酶基因(ASN)、Δ′-二氢吡咯-5-羧酸还原酶基因(P5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AAT)、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基因(PGDH)、ATP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ATP-PRT)均下调表达。3)在突变体L638-y叶片氨基酸合成代谢途径中,8个重要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相关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不一致,表明氨基酸合成代谢受到了抑制。【结论】芥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L638-y幼苗叶片中氨基酸合成代谢和氮代谢受到了抑制。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黄化突变体L638-y 游离氨基酸 氨基酸合成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覆盖深松对夏玉米花后穗位叶衰老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深松覆盖、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免耕不覆盖)在河南西平进行了3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花后不同时期穗位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处理相比,深松覆盖处理下玉米穗位叶一直保持着较高SOD、POD活性,在花后15d、30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深松覆盖花后一直保持着较低的MDA含量,并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深松覆盖处理产量比深松不覆盖、免耕覆盖、免耕不覆盖处理分别高2.17%、6.06%、14.1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深松覆盖在降水较多的豫南雨养区能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夏玉米 秸秆覆盖深松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枪介导法获得转BtCry1Ac基因抗虫玉米植株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含有Cry1Ac基因的质粒转入玉米愈伤组织,获得转Bt基因玉米植株,对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分析和金标免疫试纸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化植株呈阳性,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将转基因植株自交获得T1代种子,对T1代植株进行田间抗虫鉴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玉米植株的抗虫活性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Cry1Ac基因 抗虫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地—空遥感耦合的冬小麦叶片氮积累量估算

应用生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冬小麦生态区同步的SPOT-5多光谱遥感影像、地面光谱数据和植株取样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波谱响应函数拟合和混合像元分解的纯净像元光谱提取方法,并对比分析了纯净像元光谱、模拟像元光谱和实测像元光谱与冬小麦叶片氮积累量(LNA)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模拟像元光谱对叶片氮积累量的反演效果较好,纯净像元光谱反演效果次之,实测像元光谱最差;但基于模拟像元光谱的LNA监测模型不能直接外推至空间尺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基于纯净像元光谱的LNA监测模型在2个小麦生态区均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方法综合利用了地-空遥感的优点,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从而为区域性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的遥感监测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氮积累量 波谱响应函数 混合像元分解 纯净像元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黄曲霉毒素B1单抗制备及免疫学定量方法建立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合成并鉴定了AFB1人工抗原,制备AFB1的单克隆抗体(AFB1mAb)。方法采用NHS法将AFB1分别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分别合成W人工抗原AFB1-BSA和AFB1-OVA,紫外分光光度法和SDS-PAGE进行鉴定;AFB1-BSA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法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AFB1mAb,并对其效价、亲和力、敏感性、特异性、亚型进行鉴定;体内诱生腹水法大量制备单抗。结果 UV图谱和SDS-PAGE图表明结半抗原AFB1和载体BSA及OVA偶联成功;筛选出2H5-F6、2H5-C9、2H9-C3三株杂交瘤细胞;鉴定单抗亚型均为IgG1;细胞上清效价1∶2.0×102~1∶1.28×103,2H5-F6的腹水效价1∶1.28×106,AFB1mAb亲和常数Ka为2.65×1010 L/moL,对AFB1的IC50为2.58 ng/mL;与AFB2的交叉反应率为1.61%,与其他类药物无交叉反应。结论通过试验获得高效价、敏感、特异的AFB1mAb,可用于各种食品中AFB1残留的快速免疫学检测试验。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郑4066的选育及启示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郑406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豫豆19为母本、驻豆4号为父本,采用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集高蛋白、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国家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681.3kg/hm2,较对照中豆8号平均增产8.6%,蛋白含量47.93%,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关键词: 大豆 郑4066 高蛋白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突变体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11-06菌株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实现了农杆菌AGL1(含pATMT1)介导的西瓜枯萎病菌的转化,并研究了转化介质和pH值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下,采用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农杆菌OD600=0.15、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含量为1×106个/mL、pH值为5.1~5.8时可实现T-DNA的插入转化。当转化体系pH值为5.3时,转化效率最高,达到每106个分生孢子产生553个转化子。不同共转化介质对转化效率影响明显,玻璃纸和硝酸纤维素滤膜转化效率较高,每106个分生孢子获得551个和549个转化子,显著高于滤纸。通过转化,获得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转化子1 989个,对生长速度、菌落颜色和产孢量等性状进行分析,发现有46个性状特异的突变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的生长发育、致病机制和相关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 农杆菌 T-DNA插入转化 转化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