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及监测中的应用
《河北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利用RFID、红外感应、激光扫描等信息感应技术,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并将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物联网网络应用于农产品监测中,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保障广大城乡居民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详细论述了依托物联网的环境信息采集系统、农事信息采集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系统、包装管理与追溯码打印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系统等,利用各系统有机结合组成农产品物联网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平台,为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监控,提供了一种可行、高效的途径。通过为产品加贴电子标签等措施,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建立与"市场准入"和以"产地准出"相配套的监管体系,实现质量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源头控制。实现对农产品从产地到加工经营企业直至消费者整个流程实施有效监管和追溯,做到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市民拥有消费者知情权、真正吃上"放心菜",同时也提高了设施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增加了农民收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从都市休闲农业的内涵出发,对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适合天津发展的六大都市休闲农业模式及其发展的空间布局,最后提出促进天津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采食量、产后体重和体况评分的影响
《中国奶牛 》 2011
摘要:选用32头干奶后期荷斯坦牛,按照年龄、体重、胎次和上个周期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研究在日粮中添加草香味调味剂、焦糖味调味剂和果香味调味剂(添加比例100g/t TMR日粮),对奶牛采食量、产后体重恢复和体况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前和产后的干物质采食量有提高的趋势,其中产前日粮添加调味剂A(草香味)和调味剂B(焦糖味)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5);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后体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组奶牛在产后28天和42天的测定值显示,可以显著影响围产期奶牛产后的体重恢复(P<0.05);在日粮中添加调味剂对围产期奶牛产后体况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其中在奶牛产后14天的测定值显示,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在产后28天,添加调味剂B(焦糖味)和调味剂C(果香味)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在产后42天,添加调味剂A(草香味)、调味剂B(焦糖味)和调味剂C(果香味)都可以显著改善奶牛的体况(P<0.05)。即在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风味的调味剂,都可以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促进奶牛产后体重和体况的恢复,其中焦糖味调味剂的效果最为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农业产业化发展典型模式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从天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入手,对天津农业产业化的典型模式和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加快天津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