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黎巴嫩引进大麦种质的黄花叶病抗性及农艺性状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丰富国内大麦育种的种质资源,从黎巴嫩引进了365份大麦种质资源并对其黄花叶病抗性及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种质中二棱品种(系)占46.03%、六棱品种(系)占53.97%,大部分品种生育期适宜,表现为弱春性。株高为矮秆和中秆类型,平均穗长较当地推广品种长,且穗粒数多。引进品种(系)对大麦黄花叶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7份高抗大麦黄花叶病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分别为INBON-HI-33、GSBSN-9、GSBSN-13、GSBSN-19、IBON-HI-28、IBON-HI-33、IBON-HI-74。

关键词: 大麦 种质资源 黄花叶病 农艺性状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灰生物有机肥在啤酒大麦上的应用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江苏沿海农区,以常规施肥、秸秆灰代替化学钾肥及空白施肥为对照,通过二季定位试验分析秸秆灰生物有机肥对啤酒大麦生育进程、产量结构、啤麦品质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秆灰生物有机肥处理和其他处理相比生育期延长2~5 d,成穗数、成穗率、分蘖成穗率分别达801.1万个/hm~2、54.6%、41.3%,与其他处理相比分别提高64.6万~186.9万个/hm~2、8.1%~10.5%、9.1%~14.7%;试验实产量达6 934.5 kg/hm~2,较其他处理增产655.5~3 427.2 kg/hm~2,增幅达10.4%~97.7%,增产作用极显著;同时啤麦籽粒的千粒质量增加,发芽势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啤麦品质得到改善;经测定发现,连续2年施用秸秆灰生物有机肥的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达17.6 g/kg,比试验前及其他3个处理高2.1~7.5 g/kg,耕层土壤的产出能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 江苏沿海浓区 秸秆灰生物有机肥 啤酒大麦 应用效果 二季定位试验 生育进程 产量结构 品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江苏沿海滩涂种植水稻是促进盐土脱盐改良和开发利用滩涂的主要技术之一,研究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为发展滩涂种稻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耐盐性较好的通粳981、盐稻12、盐稻10号和南粳5055等4个粳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非盐逆境(S0,电导率0.207 d S/m)和逆境(S1,电导率1.112 d S/m)2个处理,分别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光合参数、稻米品质和淀粉黏滞特性。【结果】与非盐逆境相比,盐逆境下水稻产量显著下降,仅为非逆境的40.5%,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显著下降,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稻米加工品质显著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大,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均未发生显著的变化,消减值和起始糊化温度显著增高。【结论】盐逆境对水稻产量、光合参数、稻米品质等均有不利的影响,可在盐逆境对产量、品质影响的关键时期孕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采取措施缓解盐逆境的危害。

关键词: 盐逆境 水稻品种 产量 光合参数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生植物和秸秆覆盖对滩涂极重度盐土养分和降盐效果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盐生植物和秸秆覆盖对滩涂极重度盐土土壤养分和降盐效果的影响,为沿海滩涂土壤降盐改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10 g/kg以上)中开展秸秆和植被覆盖的田间试验,设置对照(CK,裸地)、种植碱蓬(PS)、15 t/ha秸秆覆盖(SM-A)和30 t/ha秸秆覆盖(SM-2A)4种处理,测定各处理0~100 cm(即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土壤各层的盐分含量、pH、水分含量和表层养分含量。【结果】与CK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滩涂极重度盐土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且其0~60、60~80和80~100 cm土壤盐分分别降低96.0%、84.9%和55.8%以上;PS处理可显著降低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分51.0%以上,但对20~80 cm土壤盐分无明显影响。与CK和PS处理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0~100 cm土壤pH和0~60 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提高;与CK相比,桔秆覆盖处理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土壤全氮、碳氮比和容重等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考虑降盐和培肥效果,秸秆覆盖处理结合适量有机肥施用可能是将来进行滩涂极重度盐土降盐和培肥改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盐生植物 秸秆覆盖 沿海滩涂 极重度盐土 降盐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气候变暖、秸秆还田和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上升使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提高。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频率已达60%以上,多菌灵的防效明显下降,低于60%。研究明确了赤霉病的防控适期和防治次数,对淮南、淮北主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自然发病鉴定,并阐述了品种抗性和药剂防治间的互作效应。研究结果揭示,选育推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抗性的品种是小麦赤霉病防控的基础,把握适期于小麦扬花期施用非多菌灵类的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其他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关键词: 新常态 赤霉病 防控技术 抗性频率 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自发性恶性肿瘤,给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对乳腺癌的相关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索上,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得以实现。理想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应与人类乳腺癌在肿瘤分子特性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存在共性,以便于研究各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药的开发。本文对5种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乳腺癌 实验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对芦笋营养与品质特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芦笋为试材,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处理与真空冷冻联合干燥的方法,比较了干燥后芦笋中维生素C、粗蛋白质、总糖等营养成分,冻干时间、复水性、微观结构、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后芦笋的维生素C、粗蛋白质、总糖含量相对于新鲜芦笋的保存率分别为63.86%、80.49%和81.68%;微波处理与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后的芦笋维生素C、粗蛋白质、总糖含量的保存率分别为59.66%、75.20%和75.57%。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处理与真空冷冻联合干燥芦笋的冻干时间和复水比分别为12.5、8.0h和5.3、4.9。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处理与真空冷冻联合干燥脱水的芦笋组织结构均保持良好,没有明显的破坏变形现象,二者无明显差别。真空冷冻干燥芦笋的细菌杀菌率为92.7%,霉菌杀菌率为83.5%,微波真空联合冷冻干燥的细菌杀菌率为96.8%,霉菌杀菌率为97.8%。

关键词: 芦笋 真空冷冻干燥 微波冷冻干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洞庭碧螺春质量评价模型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洞庭东山6个不同厂家的碧螺春茶为原料,通过测定含水量、干物质、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含量,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碧螺春茶的质量评价模型,并对碧螺春茶按照得分进行排序;利用聚类分析法对碧螺春茶进行质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干物质、茶多酚、咖啡碱等指标可以表明碧螺春特级茶和非特级茶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构建质量评价模型为:F=0.365 81F_1+0.215 03F_2+0.162 79F_3+0.116 16F_4,利用此模型能初步鉴别碧螺春特级茶和非特级茶;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洞庭碧螺春 质量评价 营养成分 主成分分析 化学计量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发展绿色食品葡萄,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实现"双减"增效,保证食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针对江苏鲜食葡萄生产实际,结合国内外新技术成果,总结出鲜食葡萄绿色发展目标与"双减"增效关键技术,分别从技术目标、技术模式、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关键技术包括土壤改良与生物修复技术、农艺措施与生态调控技术、理化诱杀技术、低残留风险农药使用技术以及精准施药技术。

关键词: 鲜食葡萄 绿色发展 “双减”增效 技术目标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叶紫薇新品系叶色变化转录组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紫叶紫薇新品系的叶片进行RNA-Seq测序和分析,共获取145 338条Contig,得到组装的Unigene有53 654条,平均长度1 186.25 bp.32 667条Unigene可以匹配到蛋白质数据库获得注释信息,KEGG和GO注释与富集分析显示,差异DEG主要调节激素信号转导、碳水化合物代谢、核糖体代谢等生物学功能.58个表达差异基因分别对比到毛果杨和拟南芥2个模式植物的数据库,筛出与叶绿素代谢相关候选基因9个,其中2个候选基因共同参与了叶绿素兼类黄酮代谢的调控,2个候选基因可能参与类黄酮代谢过程,它们分别属于DUF547、Polyketidecyc2、Pkinase、Calreticulin、NADGly3PdhN、Glycohydro9等13个基因家族,主要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能量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机制介入紫薇叶色调控.本研究结果为探究紫叶紫薇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紫叶紫薇 叶色变化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