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杜鹃花新品种‘霞绣’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霞绣’是‘秋霞’杜鹃与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yrum Sweet)杂交育成的杜鹃花新品种。花紫红色(Red Purple Group-N65A);单瓣,5裂,瓣圆,上部裂片有醒目深紫色斑点;花径4.5~5.0cm。植株长势强健,株形紧凑美观;耐高温高湿,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棚室盆栽和露地栽培应用。自然始花期较早,为3月上中旬,持续20~25 d。

关键词: 杜鹃花 盆栽 地栽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黄花叶病相关基因WRKY55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麦种植区域的主要病毒病害,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及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Barley mild mosaic virus)引起,自然条件下病毒寄生于禾谷多黏菌中,通过感染大麦根部导致病害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RNA-seq数据,获得感染BaMMV后上调表达的基因HORVU1Hr1G069640(WRKY55).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WRKY55在感病品种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抗病材料,说明WRKY55参与到大麦感染黄花叶病的过程.WRKY55全长870bp,在415~594位核苷酸之间含有WRKY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位于独立的进化分枝.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在根部和幼嫩组织中表达,而其他成熟部位表达较少甚至没有.农杆菌介导的烟草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WRKY55位于整个细胞.酵母转录因子活性分析实验未检测到转录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实验未检测到WRKY55与感病基因编码蛋白eIF4E和PDIL5-1存在物理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显示WRKY55参与到大麦黄花叶病感染.

关键词: 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BaYMV/BaMMV WRKY转录因子 抗病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对‘淮稻5号’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

植物生理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淮稻5号’具有抗倒性强、高产稳产、米质优良等优点,自推广以来,以其独有的优越性在粳稻市场中占有重要竞争份额。因此,开发可用于该品种真实性鉴定的分子标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前期筛选获得的99对水稻InDel分子标记对‘淮稻5号’标准品(H1)和4个生产中与‘淮稻5号’无明显表型差异的供测品种进行基因型分析,筛选获得4对‘淮稻5号’品种特异性InDel分子标记:chr1_3386-1、chr5_751、chr8_6491-1和chr11_5641-0。为进一步验证这4对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对供测品种基因组进行了2b-RAD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In Del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供测品种H2、H4虽然表型与其他供测品种几乎一致,但与标准品(H1)及其他供测品种(H3、H5)在基因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这4对In Del分子标记对来自不同地区以及举报的‘淮稻5号’问题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本研究获得的4对分子标记可用于‘淮稻5号’品种真实性的快速检测鉴定。因此,本研究结果为加强‘淮稻5号’品种权的保护及种子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淮稻5号’ 分子标记 InDel 2b-RAD 真实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消化系统全仿生模型分析酸奶发酵对钙形态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酸奶发酵对Ca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该试验采用体外全仿生消化技术对纯牛奶和酸奶进行预处理,得到胃、肠全仿生提取液;通过0.45μm微孔滤膜和D101大孔树脂实现不同形态Ca的分离;再分别以正辛醇和单层脂质体模拟细胞膜,建立正辛醇吸收模型和单层脂质体吸收模型,模拟纯牛奶和酸奶中Ca在人体胃、肠中的吸收。以微波消解作为前处理方式,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最佳测定条件下,测定纯牛奶和酸奶中Ca分别约为12.894 mg/g和15.920 mg/g,在酸奶胃、肠全仿生提取液中其它各形态Ca的质量分数和所占总量百分比都高于纯牛奶(除悬浮态),正辛醇吸收模型中分配系数(K_(OW)值)、单层脂质体吸收模型中分配系数(D_(MW)值)和生物可给性也高于纯牛奶,表明酸奶的补Ca效果优于纯牛奶。该模型可靠、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人体补充有益金属元素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仿生 模型 发酵 纯牛奶 酸奶 形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减菌预处理技术对辣椒品质影响的对比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减菌预处理技术对辣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臭氧杀菌、紫外线照射和短时热烫对辣椒进行减菌化预处理,然后进行低温贮藏。考察了3种处理方式对辣椒减菌率、失水率、色差值以及贮藏过程中还原糖、维生素C含量和色差值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均能明显减少辣椒表面的菌落总数,当臭氧浓度为10 mg/m~3处理2 min时,减菌效果最佳,且失水率和色差值均低于紫外线照射和短时热烫处理。在低温贮藏过程中,臭氧处理能有效延缓辣椒还原糖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并且较好地保持辣椒的色泽。综合分析得出10 mg/m~3的臭氧处理2 min为最佳减菌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辣椒表面菌落总数,较好地保持原料辣椒品质。

关键词: 辣椒 减菌预处理 臭氧 紫外线照射 热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对甘蓝幼苗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低温胁迫下不同甘蓝品种抗氧化性差异,本试验以2个耐寒(173、174)和2个不耐寒(165、166)甘蓝品种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的方式,研究苗期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4℃)处理下,4个甘蓝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有所增加,且耐寒品种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不耐寒品种;173和174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65和166在低温处理后期降低,脯氨酸的变化与之相似。低温处理下,甘蓝幼叶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165和166的增加幅度显著低于173和174,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在各处理时间下,耐寒品种的酶活性显著高于不耐寒品种。综上,低温胁迫下,耐寒品种与不耐寒品种的生理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蓝幼苗抵御低温伤害的生理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蓝 低温胁迫 抗氧化 活性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苏粳9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稻米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苏粳9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等特点。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苏粳9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苏粳9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追施钾肥对早熟砂梨果实发育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追施不同质量浓度叶面钾肥对早熟砂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该试验以早熟砂梨‘翠冠’和‘苏翠1号’为研究试材,分别在2个品种果实生长周期内追施0.5(T1)、1.5(T2)和2.5 g·L~(-1)(T3)叶面钾肥。【结果】(1)T2和T3质量浓度追施钾肥,尤其是T2处理早熟砂梨果实纵横径生长速度高,单果重总体较大,‘翠冠’T2处理后的果实纵横径、单果重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8.46%、5.27%、28.51%,‘苏翠1号’T2处理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9.88%、5.28%、35.22%。(2)不同追施钾肥处理对‘翠冠’梨果实果形指数影响较小,‘苏翠1号’T2处理果实的果形指数高于T1和T3处理4.23%、5.02%,但2个品种梨果梗粗度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3)追施钾肥后,2个早熟砂梨品种果实可溶性糖总量、蔗糖、果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依次为T2>T3>T1,不同质量浓度钾肥对2个品种早熟砂梨果实有机酸含量和硬度总体影响不大。【结论】在早熟砂梨果实发育期选择追施1.5 g·L~(-1)(K_2O元素含量为31%)质量浓度叶面钾肥,成熟果实单果重增大,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形指数高,综合品质得到有效改善,追施钾肥质量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钾肥 早熟砂梨 发育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4(t)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通过叶色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解析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从早熟晚粳稻品系鉴定出的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ygl14(t)为试验材料,利用ygl14(t)/9311的F2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候选基因预测、cDNA测序以及Real-time PCR。结果表明,ygl14(t)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黄绿叶;与野生型相比,ygl14(t)的色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绿体发育异常,类囊体结构较松散、片层数目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抽穗显著延迟。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表明,ygl14(t)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定位于第11条染色体短臂上的标记D-6和W1之间,两者相距40.8 kb,有6个候选基因。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体信号识别颗粒cpSRP54基因Os11g0153600的第1个内含子与第2个外显子交界处的第2个碱基A变为T。cDNA测序证实,该基因第1个内含子未发生剪切,突变体ygl14(t)的编码区序列比野生型多了119 bp,造成第47位氨基酸开始错译。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及光合系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rpoC2表达下调,HEME表达无变化外,其他基因全部表达上调。综上所述,YGL14(t)影响叶绿体发育,可能反馈调控色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的结果,这为进一步开展高光效的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水稻 黄绿叶 可变剪接 叶绿体信号识别颗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青花菜早期发育小孢子转录组分析与基因功能注释

核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青花菜小孢子胚胎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 Seq TM 2000平台对在32.5℃环境下分别培养17 h和24 h以及25℃环境下分别培养0、1和6 d的小孢子进行转录组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共获得174 324条Unigenes,其中有144 194条注释到GO、COG、KEGG、NR、Swissprot和Pfam数据库。GO注释显示,小孢子差异表达基因在细胞部分、细胞和细胞器、结合和催化活性、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和单一生物过程功能亚类中所占比较最高;功能分类中一般功能预测(R)、复制、重组与修复(L)、转录(K)、信号转导机制(T)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分子伴侣(O)在COG同源分类所占比例最高;KEGG注释结果表明,热击后小孢子差异基因最显著富集通路为内质网蛋白加工代谢途径、植物病原互作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剪接体途径。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青花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小孢子胚胎发育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 基因功能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