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化杀灵对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DX95-58A的微粉控制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DX95-58A制种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DX95-58A在不同生长时期喷施不同浓度化杀灵WP1对其微粉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菜不育系LDX95-58A有70%主花序单个花蕾直径达0.3~0.5mm时,喷施0.09g/L化杀灵WP1的不育株率达95.00%,杂交种F1代的纯度达97.06%,比对照提高17.69百分点,喷药后的油菜花瓣皱缩,色淡,花丝缩短,花药无粉或败育。即化杀灵WP1对不育系LDX95-58A微粉的控制效果较好。


铁皮石斛离体开花结实研究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缩短石斛兰的育种周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ABA、TDZ及NAA对铁皮石斛离体开花的影响,并进行了离体结实及育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TDZ对铁皮石斛花芽诱导率及正常花开放率的影响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ABA和NAA则无显著性差异,适宜铁皮石斛离体开花的培养基是MS+TDZ(0.05~0.1mg/L)+NAA(1.0mg/L),其花芽诱导率最高达50%,正常花开放率最高达84%;正常结实植株占总授粉植株的30%,与自然栽培植株相比,离体果实发育时间缩短110~140d,但种子萌发及育苗移栽正常。


云南杜鹃群落不同海拔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广西植物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云南省杜鹃属植物集中分布区的2 183~3 310m海拔带内土壤养分受海拔高度变化及杜鹃群落种类的影响,采集了10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杜鹃群落土壤,分析土壤pH、电导率、总溶解固体量、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全钾、全磷、全锰、全锌、全铁和全铜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高度杜鹃群落土壤各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具有高山土壤养分变化的特点;(2)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杜鹃群落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全锰、全锌含量均表现为沿海拔升高而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分布规律,电导率、总溶解固体量、全钾、全磷、全铁和全铜含量表现为沿海拔升高而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3)杜鹃群落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与海拔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得出,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受到海拔的影响,并且土壤各养分之间也相互影响。


不同碳源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及种子为试材,利用3种碳源(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和2种用量(30、60g/L)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组织培养,分析不同碳源对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可以促进种子膨大变绿,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蔗糖能显著提高幼苗的株高、叶长、叶宽、鲜重和根长;最初播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用量为30g/L),适合幼苗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该研究筛选出适合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碳源及用量,为缩短育苗时间奠定了基础。


结球白菜COR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COR基因结构特征,设计1对保守简并引物,利用RT-PCR和普通PCR方法扩增COR基因。结果表明:获得冷诱导结球白菜COR基因的编码区cDNA。该基因命名为BpCOR,预测编码1个由142个氨基酸组成的理论分子量为14.82kD的蛋白。BpCOR蛋白与十字花科其他植物COR蛋白高度同源,具有很高的亲水性,且预测能形成α-螺旋-环-螺旋的超二级结构。


贵定鸟王种与福鼎种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贵定当地茶种鸟王种与引进福鼎种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差异,进一步提升鸟王种茶叶品质,选取种植在同一自然条件、不同茶叶等级、不同采摘时期的贵定鸟王种,以福鼎茶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两种茶叶中的氨基酸、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含量,并分析其茶叶品质指标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两种茶叶中茶氨酸含量均显示出秋茶>春茶>夏茶的规律;鸟王种无论是嫩叶还是老叶,儿茶素没食子酸的含量均高于同等级福鼎种的含量,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和表儿茶素3种化合物(酯型儿茶素类)之和在鸟王种嫩叶、老叶和福鼎种嫩叶、老叶中的总含量分别为3 430.16μg/g、2 085.75μg/g和2964.10μg/g、1689.34μg/g,鸟王种儿茶素类(酯型儿茶素类)含量高于福鼎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没有明显差异。


甘蓝型油菜含油率环境钝敏感基因型材料的筛选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筛选含油率高、稳定性好、受环境影响小的甘蓝型油菜资源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以含有219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SWU-2群体为材料,采取田间多年多点试验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油菜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WU-2群体父本中油821的含油率对环境较钝感,母本GH06含油率对环境较敏感;在SWU-2群体的219个家系中,有8个基因型材料的含油率对环境钝感,其含油率变化小于2百分点;有5个基因型材料对环境敏感,其含油率变化大于5百分点。SWU-2群体219个家系中的8个基因型材料可作为含油率稳定型资源用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


隐性上位核不育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科1号的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科1号在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63.52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7.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平均产油量为74.7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1.82%;平均生育期为214.2 d,比对照早熟2.8 d。含油量45.72%,芥酸0.1%,硫甙28.23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16%;抗倒性和抗寒性强,耐菌核病。推广应用前景好。


玉米自交系耐旱性的田间观察与分子标记检测
《贵州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玉米自交系耐旱性的田间鉴定与分子标记检测的一致性程度,从483份玉米自交系中筛选出田间耐旱性较好的17份,并在人为干旱胁迫下,观察鉴定了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CML536、CML537、CML538和CML539的耐旱性。结果显示:CML537、CML538和CML539的耐旱性较好;玉米dhn1基因位点的CAPS标记dhnC397检测17份自鉴耐旱系和4份CIMMYT引进耐旱系的结果与田间耐旱性表现基本一致。用分子标记检测6份o2、o16和wx基因聚合系,其中4份不抗旱,表明有必要进一步聚合耐旱基因。结论,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初步检测玉米材料的耐旱性,此结果有利于促进分子标记辅助耐旱育种的开展。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耐旱性 田间观察 CAPS标记 分子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