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山西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抗锈病、白粉病鉴定

中国植保导刊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2011—2015年,采用人工接菌方法,对25个育种单位的601份小麦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了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鉴定,筛选出对小麦条锈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36份,对小麦叶锈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16份,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表现良好的品种材料12份。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育种材料 锈病 白粉病 抗病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基于ISO 22000标准)认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产品加工 2017

摘要:通过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基于ISO 22000标准)认证作用的简要介绍,系统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现状,对近年来认证趋势的变化、认证证书数量及地区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存在的问题,以期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起到一定基础作用。

关键词: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22000标准 现状 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品种晋谷59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2017

摘要:晋谷59号(太选15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晋谷30号×晋谷36号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质谷子品种,2015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并定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谷子主要病害等特点,为国家一级优质米。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无霜期150d以上的西北春谷中晚熟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谷子 晋谷59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新品种晋汾02的选育

甘肃农业科技 2017

摘要:晋汾02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87-160为母本、148×85-31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并定名。该品种幼苗绿色,生育期128 d,穗呈筒型,出谷率78.1%,千粒重3.0 g,白谷黄米。白发病发病率为10.12%,红叶病发病率为6.9%,米质一级,粗蛋白含量13.57%,粗脂肪含量2.41%。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无霜期150 d以上的谷子中晚熟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谷子 品种 选育 晋汾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蔬菜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优质种苗是蔬菜生产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育苗方式费工、费料、浪费种子,并且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已经不能适应种苗业的需要,必将会被工厂化育苗所替代。综述了我国不同地区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现状,重点讨论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并指出我国工厂化育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发展建议。

关键词: 蔬菜 工厂化育苗 发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植机械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南方农业 2017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世界玉米种植中我国位居第二.作为玉米生产大国,在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中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玉米在缓解能源危机中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玉米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分析玉米种植机械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机械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荧光SSR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了解糜子起源与进化,可为糜子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15个糜子特异性荧光SSR标记检测来源于中国11个省(区)的132份糜子种质资源,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2~14个,平均7个;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36~0.8676,平均0.529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893~0.8538,平均0.4864。采用遗传距离的聚类将试验材料分为4类,类群I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II来自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类群III来自于北方春糜子区,类群IV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分析模型的遗传结构表明,中国糜子资源来自4个(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基因库,与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材料的地理起源相关。糜子遗传变异丰富,主要存在于糜子材料间。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准确揭示了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糜子 荧光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蝶类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小红珠绢蝶Parnassius nomion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并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蝶类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及Sequencher 4.8拼接软件获得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参考鳞翅目昆虫已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使用MEGA6.0软件对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各基因进行定位和注释。采用tRNA Scan-SE 1.21在线预测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重建了包含凤蝶总科中凤蝶科(Papilionidae)、绢蝶科(Parnassiidae)、粉蝶科(Pieridae)、眼蝶科(Satyridae)、蛱蝶科(Nymphalidae)、灰蝶科(Lycaenidae)、斑蝶科(Danaidae)、珍蝶科(Acraeidae)、喙蝶科(Libyheidae)和蚬蝶科(Riodinidae)10个科28种蝴蝶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总长度为15 362 bp(Gen Bank登录号:MF496134),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A+T富含区。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较高的A+T含量(79.6%)。小红珠绢蝶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UUA的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最高(5.08),而AGG和CCG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均较低(0),这与大紫蛱蝶Sasakia charonda coreana的分析结果一致。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基因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这与鳞翅目中目前已得到的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中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一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凤蝶总科内蚬蝶科与灰蝶科的亲缘关系最近;粉蝶科与蛱蝶科、珍蝶科、眼蝶科、斑蝶科、喙蝶科、蚬蝶科和灰蝶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更近;绢蝶科与凤蝶科锯凤蝶亚科亲缘关系最近,随后二者与凤蝶亚科物种聚为一支。在绢蝶科中,小红珠绢蝶与依帕绢蝶Parnassius epaphus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研究支持绢蝶科物种归为绢蝶亚科,绢蝶亚科、锯凤蝶亚科和凤蝶亚科归入凤蝶科,且绢蝶亚科与锯凤蝶亚科为姐妹群。

关键词: 鳞翅目 凤蝶总科 小红珠绢蝶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对拔节期弱光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述拔节期弱光胁迫降低谷子产量的光合生理机制,以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为研究对象,在拔节期分别进行30%、60%和85%的遮阴处理15 d,以不遮阴作为对照,探究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对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遮阴处理降低了2个品种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 P)、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穗长、穗重、穗粒重和产量,却显著提高了胞间CO2浓度(Ci)和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张杂谷5号的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产量在遮阴30%时显著下降,而晋谷21号在遮阴程度超过60%时才显著变化。总之,拔节期弱光胁迫下,谷子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捕捉利用光能的能力减弱,PSⅡ光化学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变弱,最终影响产量;张杂谷5号比晋谷21号对弱光胁迫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为拔节期通过改善谷子叶片的光合功能来增强抗弱光胁迫以达到稳产指明了方向,并为选育耐弱光胁迫谷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谷子 拔节期 遮阴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染色体易位系对杂交一代西瓜性状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用~(60)Co-γ射线辐照干种子诱变西瓜种子,选育西瓜染色体易位系,得到2个纯合的自交系,并用其与正常二倍体自交系进行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易位系杂交F_1每个植株花粉均为半败育;组合多数保留了对照组合(非易位系亲本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特征特性;其单瓜籽粒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合,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从而提高了西瓜杂交种F_1的品质和商品价值。

关键词: 西瓜 易位系 ~(60)Co-γ辐射 果实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