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木豆种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模拟贵州岩溶地区土壤富钙的生境(CK和50 mmol·L~-1CaCl_2),以岩溶地区常见饲用灌木木豆(Cajanus cajan)为材料,研究外源钙对干旱胁迫(CK,5%,10%,20%PEG-6000)下木豆种子的萌发率、保护性酶活性(SOD,POD,CAT)及可溶性蛋白质和GSH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木豆种子萌发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而呈显著线性下降趋势(P<0.01),施加外源钙对其无显著影响;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保护酶SOD和POD成指数关系,CAT成负二次关系;施加外源钙能显著提高低浓度干旱胁迫下木豆种子SOD和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GSH含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呈现指数和二次曲线关系,施加外源钙显著提高了木豆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和GSH含量(P<0.05)。表明外源钙的施加能缓解木豆种子受到的干旱伤害,提高木豆苗期抗旱性。

关键词: 外源钙 干旱胁迫 木豆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繁殖技术研究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原有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繁殖技术在较大面积应用时存在不育株率低的问题,本研究将传统法于初花期后7~10d用红油漆标记不育株方法进行改进,于现蕾至初花期人为将繁殖田按1∶3行比划分,即1行可育株保留作授粉株并标记,另3行的可育株全部拔除,并于尾花期将标记保留作授粉株的可育株砍除运离繁殖田外,成熟期由农户自行收割脱粒的种子即为不育系原种。通过对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繁殖技术的改进,繁殖亲本的不育株率提高了5.5%,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 隐性核不育 两型系 繁殖技术 油研50 金农油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下结球白菜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结球白菜低温抗性的机理,指导抗寒品种的选育和冬春淡季反季节生产,测定了黔白5号、早皇白、四季王(耐抽薹品种),81-1、C×38、3×C、3-4×C、小杂55(中等抽薹品种),贵蔬3号、亚春19(易抽薹品种)等10个结球白菜品种(品系)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黔白5号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最大;耐抽薹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Ci)均高于易抽薹品种,且Pn和Ci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不同抽薹特性结球白菜品种的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与光合速率以及抽薹特性之间的关系较为一致,可作为判断结球白菜耐寒性的辅助指标。

关键词: 结球白菜 抽薹特性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栽培模式对田间微环境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单垄双行、单垄单行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温湿度、行间气温等环境因素变化规律,及马铃薯植株光合能力与产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垄单行栽培相比,单垄双行的马铃薯在产量、商品薯率上均有所降低;在存在有效降水的情况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提高土壤截留和积蓄降水的能力;在缺乏有效降水的条件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两种栽培模式下,植株叶绿素含量与离体叶片光合速率变化无明显规律;与单垄单行模式相比,单垄双行模式除了在水分利用上对马铃薯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外,但在其他方面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 马铃薯 单垄双行 单垄单行 田间微环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杏叶点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银杏叶点霉引起的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对贵州采集的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形态和分子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银杏叶点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Phyllosticta captilensis。

关键词: 银杏叶斑病 叶点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谷蛋白水稻品种W3660的分子改良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加快低谷蛋白水稻品种在贵州省的应用,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低谷蛋白水稻品种W3660种子,从1 600份诱变材料中筛选出4份农艺性状优于W3660的突变体,用与低谷蛋白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RM1358和蛋白质SDS-PAGE电泳分析其低谷蛋白特性。结果表明,4份突变材料与W3660的DNA带型一致,其中M1的基因型为杂合型,其余3份为纯合型;对纯合突变体进行加代后获得3份农艺性状稳定的改良材料,其低谷蛋白特性与W3660一致;与W3660相比,改良材料的每穗粒数增加55.5%~69.2%,千粒重增加15%~17.5%,产量最高增产31%。结论: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低谷蛋白水稻品种W3660获得的3份低谷蛋白水稻改良材料适宜贵州稻作区种植,对贵州低谷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应用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分子标记 SDS-PAGE 谷蛋白 功能稻 甲基磺酸乙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PEG胁迫对刺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刺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刺槐种子吸水规律及不同温度和PEG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明确刺槐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条件,以期为刺槐资源开发及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槐种子在吸胀24 h后种子吸水率达到58.75%,并在44 h后种子开始萌发;在5~35℃时,刺槐种子均能萌发,但5℃时种子萌发率很低,只有1%,20℃时种子萌发达到最高响应,萌发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同PEG胁迫对刺槐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萌发率随PEG浓度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处理中,萌发率最高为59.33%,20%PEG处理的萌发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

关键词: 刺槐 种子萌发 温度 干旱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珍珠番石榴不同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珍珠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为试验材料,在旱坡地采用等高带状进行坡改梯,设3 333、2 222、1 667、1 333、1 111株/hm2等5个种植密度,探讨珍珠番石榴在旱坡地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处理1 667株/hm2的效果较好,在植株生长上与其他种植密度相比属于中等,平均单果重153.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8%,是贵州珍珠番石榴发展的最佳种植密度。

关键词: 珍珠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 旱坡地 种植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基及采花期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种辣椒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基、采花期和基因型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花药培养中,MS培养基中花药褐化率、污染率均最低,膨大率最高,分别为33.2%、17.5%和39.4%;花药在3种培养基中反应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表现为B5=CP>MS,胚状体诱导率大小为MS>CP>B5。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5种辣椒材料的单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国塔106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1.18%,单身如意最低,仅为0.24%,杂6、8024和辛香8号诱导率为0.52%~1.03%。其中,只有杂6、8024和辛香8号3种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胚状体诱导率分别为0.06%、1.25%和0.05%,单身如意和国塔106均未诱导出胚状体。说明在相同的诱导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辣椒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在盛花期采样,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和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82%和1.840%。

关键词: 辣椒 花药培养 胚状体 愈伤组织 培养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辣椒的冠层光谱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辣椒田间光谱诊断技术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辣椒冠层高光谱响应在不同测定日期内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田间辣椒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域350~760 nm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60~1350 nm先急剧升高后波动下降;过量施氮处理辣椒的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其叶片SPAD的相关系数曲线基本呈反相关,光谱范围内的相关系数达95%显著水平。

关键词: 辣椒 氮肥 冠层光谱 叶绿素相对含量 地上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