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鲜食玉米一年两茬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耕作与栽培 》 2017
摘要:为提高鲜食玉米种植效益,筛选了最适合"一年两茬"种植的品种,研究了其最适种植密度和播期。结果表明:迪甜10号、迪甜6号、迪糯278、京科糯2000、金菲这5个品种中,迪甜6号最符合"一年两茬"种植模式对品种的要求。优化组合为第一茬4月5日播种,密度为60000株/hm~2;第二茬6月23日播种,密度为46500株/hm~2。净收益为11250-12450元/hm~2。建议在适宜地区广泛推广。


晋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7
摘要:晋北地区是食用豆的重要生产区之一,该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约60万余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0%以上。大豆是该地区农民种植的重要作物,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本文依照晋北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特征,从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浇灌、田间管理、收获储藏五个方面,提出了晋北地区大豆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以期为本地区的生产实际提供指导,帮助种植户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


EMS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对红小豆诱变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了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快速地对红小豆种子进行遗传改良,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利用0.0%,0.3%,0.5%,0.7%,1.0%,1.5%的EMS对红小豆种子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5,10,15,20 h,以探讨不同浓度和时间EMS对红小豆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国;同时,还对其SOD,POD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EMS诱变的最佳组合为浓度0.7%、处理时间20 h;EMS对种子及幼苗的SOD活性表现为明显增强,而POD的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关键词: 甲基磺酸乙酯(EMS) 发芽率 红小豆


不同高粱品种应对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产量表现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探明碱胁迫对高粱不同品种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笔者运用以品种为主区,碱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设计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胁迫提高了高粱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在碱浓度20~40 mmol/L范围内,随着碱胁迫浓度的增加SOD、POD、Pro及MDA都在增加;随生育期的推进,SOD、POD、MDA增加,而Pro则降低,但‘纽S×7’品种增加的幅度不明显,而‘13H2842’品种增加的幅度较明显;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均随着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产量构成因素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产量。所以,在盐碱地上种植高粱,应选择对碱不敏感的品种,这样才有利于稳产和高产。


洛阳市旱地小麦播种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初报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探索机械播种条件下,旱地小麦最佳的播种方式和最适的播种量,2015年秋季采用免耕宽幅匀播、宽幅匀播(非免耕)、免耕沟播和常规条播(非免耕)4种播种模式和150,187.5,225 kg/hm~2等3个播量,在孟津县白鹤镇范村旱地进行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条播(非免耕)产量最高,免耕沟播省事省工,出苗齐全;4种播种方式除宽幅匀播外,均以播量225 kg/hm~2产量最高;在机械收获的情况下,调查所得理论产量等同于实际产量,不必再进行85%折损。
关键词: 免耕宽幅匀播 宽幅匀播 免耕沟播 常规条播 实产 理论产量


高粱对盐渍土壤的盐离子吸附初探
《农学学报 》 2017
摘要:为了研究高粱对盐渍土地的改良效应和盐渍土地上高粱秸秆离子的变化规律,在山西省清徐县盐渍土上和榆次区壤土上种植耐盐高粱‘晋甜杂3号’和‘晋杂1401’,比较种植高粱前后0~20 cm土壤中的钠、钾、钙、镁、氯离子变化和收获期高粱秸秆中钠、钾、钙、镁离子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盐渍土壤上种植两个耐盐高粱品种,虽然秸秆产量下降,但是秸秆中离子含量保持稳定,可以在清徐盐渍土上正常生长;高粱在盐渍土壤上种植,0~20 cm土壤的电导率及已测的五种离子含量均减少,而且盐渍土的离子减少量显著高于在壤土。因此,盐渍土上种植高粱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而且甜高粱秸秆产量还可以给农民增加经济效益。


费乌瑞它马铃薯脱毒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解决费乌瑞它马铃薯种薯退化问题。[方法]利用植物茎尖脱毒培养技术对费乌瑞它马铃薯进行脱毒。[结果]芽外植体灭菌方式以5%NaClO_3 min+0.1%HgCl_2灭菌7 min+70%乙醇0.5 min组合效果最好;芽外植体消毒灭菌后在MS基本培养基中培养效果最好;6-BA、NAA对芽外植体的诱导和分化有促进作用,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3 mg/L,此时芽分化成苗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费乌瑞它马铃薯种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苹果矮砧育种国内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7
摘要:为促进国内苹果矮化砧木选育工作的发展,从矮生种质资源、矮砧选育成效、矮生实生苗预选指标、矮砧育种存在问题等方面对国内苹果矮砧育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中国苹果矮砧育种目前仍以杂交育种、株系选育、实生选种为主,选出了SH系、Y系、‘GM256’等生产上表现较好的品系;在基因工程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做了探索性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筛选出了材皮率、枝条电阻值、POD酶、内源激素等多种可以应用于杂交实生苗早期预选指标,但任何一个单一指标都不能很好地预测后代矮化性能,要多指标并用方可提高预选的准确率。分析了国内目前苹果矮砧选育中存在砧木育种体系不健全、现代育种技术滞后、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并对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


扬眉线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扬眉线蛱蝶Limenitis helmanni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其分子系统发育。【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对扬眉线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基于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66种鳞翅目昆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扬眉线蛱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178 bp(Gen Bank登录号:KY290566),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46 bp的A+T富含区,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已知近缘种昆虫相同。扬眉线蛱蝶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很高的A+T含量(81.1%)。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COI以CGA作为起始密码子,ND5以GTT作为起始密码子,其余均以昆虫典型的ATN为起始密码子。COII和ND4基因使用了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其余基因均以典型的TAA为终止密码子。在所测得的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少DHU臂外,其余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与其他多数鳞翅目昆虫一样,扬眉线蛱蝶的A+T富含区中有一段由ATAGA引导的保守的多聚T结构,长度为20 bp,并散布着一些长短不一的串联重复单元。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蛱蝶科亚科级别的系统发育关系为:(绢蛱蝶亚科+眼蝶亚科)+((蛱蝶亚科+闪蛱蝶亚科)+(釉蛱蝶亚科+线蛱蝶亚科))。【结论】线蛱蝶族与翠蛱蝶族的亲缘关系较近,丽蛱蝶族是该亚科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构建的线蛱蝶亚科物种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研究结论不一致。
关键词: 鳞翅目 蛱蝶科 扬眉线蛱蝶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