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0条记录
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筛选及耐热性评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快菜萌发期耐热评价指标,筛选萌发期耐热种质,为快菜大规模鉴定和耐热机理研究提供方法及优质资源。【方法】以耐热性不同的6份快菜品系(编号分别为B18、B33、B11、B15、B2、B36)为材料,在25(对照),35,37和42℃下进行萌发试验,分析不同快菜品系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确定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模拟高温胁迫下,以38份快菜品系(编号为B1-B38)为材料,测定12个与萌发期耐热性相关的指标,以各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指标进行筛选,对耐热性进行评价。并对38份快菜品系苗期和成株期的田间热害指数及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胁迫温度升高,6份快菜品系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均下降,37℃是模拟萌发期高温胁迫的最适温度。在37℃模拟高温胁迫下,12个快菜萌发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中5个综合指标可代表不同快菜品系萌发期耐热性原始信息量的92.64%。根据隶属函数中不同品系萌发期耐热性综合评价值(D值)可知,B3品系耐热性最强,B17品系耐热性最差。与快菜耐热性密切相关的指标是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38份快菜材料按萌发期耐高温能力可分为3大类,其中20个品系对高温不敏感,8个品系对高温敏感,10个品系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苗期和成株期耐热性田间鉴定结果与萌发期室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快菜萌发期模拟高温胁迫最适温度为37℃,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可作为快菜萌发期耐热性鉴定的首选指标,获取了38份快菜材料萌发期耐热性数据。

关键词: 快菜 萌发期 高温胁迫 耐热指标 耐热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的荔枝GRF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RF转录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根、茎、叶和花的发育等。本研究基于荔枝转录组测序结果,共鉴定出22个GRF基因并分析其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基因结构、miRNA靶基因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22个GRF蛋白的大小为72~246 aa,分子量为8 055.41~250 929.9 Da,等电点为4.96~10.44。大部分GRF蛋白为亲脂蛋白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分析将其分为6类,相较于水稻,荔枝与拟南芥GRF的亲缘关系更近。22个GRF基因均含有WRC或QLQ结构域,同一类基因含有相似的基序。miRNA靶基因预测发现荔枝中有14个GRF是miRNA的靶基因,并且均通过mRNA裂解的方式抑制其表达。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10个GRF基因与GA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大部分GRF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妃子笑’中高于‘紫娘喜’,且大部分基因在顶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叶。而两个品种中,LcGRF1、LcGRF20和LcGRF22的表达水平均呈现叶高于顶芽的表达模式,表明其可能参与叶的发育调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荔枝GR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荔枝 GRF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智炭疽病病原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炭疽病是南药植物益智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为明确其病原类型,本研究通过形态观察、柯赫氏法则验证、ITS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等方法,对来自海南省5个市县的病样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显示,18份样本中分离纯化到8个菌株,形态学上分为四类,均具有炭疽菌的典型特征。进一步结合8个菌株的ITS序列测定、NCBI数据库中的序列比对、序列之间多重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菌株YZ-HN-022鉴定为C. aenigma,YZ-HN-015-1、YZ-HN-001-1-2、YZ-HN-016-2、YZ-HN-010和YZ-HN-017鉴定为C. gloeosporioides复合种,YZ-HN-015-1与其他菌种的种内分化较明显;YZ-HN-020-1-1和YZ-HN-020-1-2鉴定为C. boninense。所有病原均为在益智上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弄清益智炭疽病病原遗传分化、病害流行和防治技术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炭疽菌属 病原鉴定 ITS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份国外腰果种质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比较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针对保存在农业部乐东腰果种质资源圃的11份国外腰果种质,分别对各种质植株的花期、果熟期、两性花比例、坐果率、成果率以及单株植株的坚果产量、重量、大小、出仁率及果仁重量、大小、级别进行测定与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单株坚果产量和两性花比例、坐果率、成果率没有形成正比关系;11份国外种质和海南本地培育的高产无性系的花期在2月~3月重叠,可在此时期开展杂交育种的人工授粉工作。11份国外种质中有5份种质的单株坚果产量均超过2.0 kg;10份种质的单粒坚果重量均超过5.0 g;坚果出仁率高达30%以上的有7份;9份都属粗仁级种质(W240及以上)。初步筛选6份种质的综合经济性状较为优质腰果种质资源,可作为杂交亲本材料。种质的引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腰果种质资源库,加速开展腰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研究,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出产量高、果仁级别高的腰果新品种并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腰果 种质资源 性状与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台农17号菠萝遗传转化相关因素优化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摘要:为建立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的菠萝遗传转化体系,以台农17号菠萝幼嫩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以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为遗传转化效果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卡那霉素对台农17号菠萝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菌株、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的添加等转化相关因素对菠萝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mg/L卡那霉素浓度可完全抑制不定芽分化,农杆菌菌株采用LBA4404,菌液浓度OD600为0.8,共培养4d时遗传转化效果最佳,GUS基因瞬时表达率达到39.44%,而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未明显提高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研究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台农17号菠萝遗传转化体系,为开展菠萝关键基因功能验证和品种改良搭建了遗传转化平台.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台农17号菠萝;遗传转化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胡椒品质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定白胡椒的加工工艺,比较传统水泡法、流水浸泡法、机械脱皮法、酶辅助机械脱皮法对白胡椒水分含量、总灰分、挥发油、胡椒碱、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碎果率、黑果率、破损率、白度值、气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方法加工的白胡椒水分、总灰分、挥发油、胡椒碱、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碎果率差异不显著;传统水泡法加工的白胡椒白度值最高;酶辅助机械脱皮法加工的白胡椒黑果率最低,香味最浓郁.酶法辅助机械脱皮法加工的白胡椒水分含量、总灰分、挥发油、胡椒碱、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碎果率、黑果率、白度值、破损率依次为13.14%±0.21%、1.31%±0.080%、(2.31±0.16)mL/100 g、5.42%±0.17%、7.08%±0.15%、1.76%±0.12%、2.35%±0.15%、75.35±2.18、3.68%±0.23%.综合来看,酶辅助机械脱皮法加工的白胡椒品质最优,白胡椒的加工宜采用酶辅助机械脱皮法.

关键词: 不同加工方法 白胡椒 胡椒碱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对小鼠水通道蛋白3、4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灌胃大黄建立小鼠腹泻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和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e polypeptide, VIP)的含量变化,探究大黄致泻下的作用机制。选取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B、C、D组灌胃不同浓度的大黄混悬液(B组1 g/kg、C组2 g/kg、D组4 g/kg),A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 d。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及结肠组织中AQP3、AQP4、VIP的含量及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黄组小鼠体重显著减轻,采食量减少,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腹泻逐渐加剧,C组、D组小鼠血清中AQP3、AQP4含量较A组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AQP3、AQP4与VIP表达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5),与B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大黄可通过降低AQP3、AQP4表达量来影响结肠对水的吸收,增加肠道含水量,通过降低VIP表达量使肠蠕动增加,从而使小鼠排便增加,引起腹泻。

关键词: 大黄 水通道蛋白 血管活性肠肽 腹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2013~2018年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K2O/N 0.6~1.2,分别简写为滴施NK0.6、NK0.8、NK1.0和NK1.2)及以不同方式施用等量氮磷钾肥(包括氮钾肥滴施而磷肥土施、氮磷钾肥均滴施及氮磷钾肥均土施,K2O/N均为1.0)对砖红壤中荔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和2017年分别受到强台风及控梢不当的影响,剔除这两年产量数据后,其他3年以滴施NK1.0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且稳产性最好。降低或提高钾氮肥滴施比例均降低产量,而且稳产性变差;果实颜色以滴施NK0.8处理最为鲜亮;随滴施钾氮肥比例提高,果实糖酸比、总游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下降,果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或先降低后提高;荔枝叶斑病发病率呈现随滴施钾氮肥比例提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以滴施NK1.0处理的叶斑病发病率最低;处理间的虫害发生则缺乏规律。整体而言,钾氮肥滴施比例对荔枝果实品质、风味和病害发生的影响大于施肥方式的影响。推荐在质地为粘土的砖红壤,以1∶1的比例滴施钾氮肥,配合滴施钙、镁和硼肥及土施磷肥,可获得最高产量且稳产性最好,果实品质、风味和耐贮性也较好。

关键词: 滴灌施肥 水肥一体化 钾氮比 磷肥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甲·嘧菌酯防控海南稻瘟病效果初探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开展田间施药试验,探索新型复配杀菌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海南水稻稻瘟病的效果。结果显示,苯甲·嘧菌酯3个用量处理对稻瘟病均具较高防效,且持效期长,第2次药后20 d防效均在85%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和30%稻瘟灵乳油处理;其35、40 mL/667m2处理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2%春雷霉素水剂处理。

关键词: 稻瘟病 复配剂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食用型盆栽矮生番茄栽培技术要点

南方农业 2021

摘要:盆栽番茄不仅具有良好的食用性也兼具观赏性,常作为观赏型蔬菜被广泛应用于庭院、阳台及农业生态园等场所。从品种与季节、培育壮苗、选盆、栽培土配制、移栽入盆及日常养护等方面总结了盆栽矮生番茄栽培技术。

关键词: 盆栽 矮生番茄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