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茶树品种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9个茶树品种(福云6号、玉龙、丹桂、优3、优510、黄旦、毛蟹、福云10号和铁观音等)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的单位叶面积产卵量和世代存活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黑刺粉虱单位叶面积产卵量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质、丙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可溶性糖、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游离氨基酸总量等的相关性不显著;黑刺粉虱的世代存活率与茶树品种新梢苯丙氨酸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生化成分 黑刺粉虱 抗虫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瓜虫抑动抗原研究综述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瓜虫是重要的淡水鱼类寄生虫.小瓜虫抑动抗原是重要的保护性抗原,它在防治小瓜虫这类体表寄生虫方面有着巨大应用潜力.该文阐述了小瓜虫抑动抗原的发现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并介绍了抑动抗原免疫学研究进展.本综述旨为抑动抗原在小瓜虫疫苗研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体表寄生虫保护性抗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瓜虫 抑动抗原 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丘陵山坡地逆温趋势分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探讨晴夜与非晴夜低丘陵山坡地逆温趋势规律结果表明:出现寒冻害的晴夜的低丘陵山坡地随相对坡位升高,与坡底温差增大,相对坡位与温差存在显著回归关系,逆温最高出现在山坡中上部,最低气温值出现在坡底;非晴夜不同相对坡位温差不大,最低气温均高于0℃,果树无冻害现象发生。晴夜最大逆温为3.3℃,不同坡向对温差变化幅度影响不大。

关键词: 果树 逆温趋势 坡地 坡位 坡向 晴夜 非晴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导大豆疫霉菌大量产生游动孢子囊的最佳方法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是疫霉菌中难在培养条件下形成孢子囊的菌种之一。对诱发大豆疫霉菌产生游动孢子囊的10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方法除了MSS溶液法外均能诱发产生游动孢子囊,其中以土壤浸出液法和皮氏液加土壤浸出液法效果最佳,产孢量大,所需的时间最短,游动孢子囊成熟度一致,且能一次性释放出游动孢子,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大豆疫霉菌产生孢子囊难这一重要问题。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菌 孢子囊诱导 游动孢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杂交籼稻新组合京福1优527

杂交水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京福1优527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京福1A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2006年2月和8月分别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京福1优527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抗药性相关酶活性及其分布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毛蟹、黄旦、铁观音、肉桂和福鼎大白茶5个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3种抗药性相关酶系,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及其分布.黄旦、福鼎大白茶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GSTs和CarE活性较高、AChE敏感性较低,其他3个品种的GSTs和CarE活性较低、AChE敏感性较高;各种酶活性分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说明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个体分化及抗性的产生有影响.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蝉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羧酸酯酶(CarE) 乙酰胆碱酯酶(ACh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雪螨属1新种和匙毛绥螨雄螨新发现(蜱螨亚纲:中气门目:裂胸螨科)

蛛形学报 2007 CSCD

摘要:本文记述全雪螨属1新种:菱形全雪螨Panteniphis rhombus sp.nov.,并描述匙毛绥螨Lasioseius spatulus Gu et Wang,1990雄螨。

关键词: 蜱螨亚纲 中气门目 裂胸螨科 全雪螨属 毛绥螨属 新种 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蜡状芽孢杆菌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影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其致病性上可分为能使植株发病的强致病力菌株和不能使植株发病的弱致病力菌株.利用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致病性稳定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进行共培养,处理后的青枯雷尔氏菌在TTC平板上表现为弱毒株的菌落特征,出现了致弱现象.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证明了用蜡状芽孢杆菌处理前后的菌株为青枯雷尔氏菌,并非是其它的污染菌株.通过回接番茄盆栽苗发现致弱前的青枯雷尔氏菌能有效引起番茄发生青枯病,而致弱后的菌株丧失致病力,不能引起番茄发病.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青枯雷尔氏菌 致弱 16S rDNA基因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转基因抗虫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试验研究转MH86CpTI基因抗虫水稻和转MH86CpTI+Bt双价基因抗虫水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可分为先锋群落、郁闭未稳定群落和郁闭稳定群落3个阶段;在水稻灌浆期到蜡熟期,转基因水稻稻田中每次采得的节肢动物的物种数为CK>MH86CpTI>MH86CpTI+Bt,个体数量大小为CK>MH86CpTI>MH86CpTI+Bt,总体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均为CK>MH86CpTI>MH86CpTI+Bt;转基因水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常规稻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在水稻生育前期与后期,转基因抗虫水稻田害虫优势度最高的分别为电光叶蝉和褐飞虱。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水稻 节肢动物 群落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CHB1生长特性与培养条件研究

生物技术 2007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CHB1的生长特性与培养条件。方法:以菌体生长量为主要评价指标,利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CHB1生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HB1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45℃和74℃,最佳培养温度为60℃;最低和最高起始生长pH值分别为6.5和9.0,最适起始pH为8.0;菌体生长到达对数期的时间为15~18h;接种量2%,装液量40mL,转速180r/min。结论:CHB1为高温菌,生长pH范围偏碱性,条件优化后总菌体浓度可达1.1×109CFU/mL。

关键词: 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CHB1 生长特性 培养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