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天津农业科学 2011

摘要:详细介绍了纤维素原料预处理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预处理 燃料乙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强筋春小麦津强5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摘要:津强5号是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于2000年5月以辽春10号做母本,津强1号做父本,进行化学杀雄配制杂交组合,利用混合系谱法经南繁北育选育而成的强筋春小麦新品种。2008年2月通过天津市审定,该品种综合性状好,品质达到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

关键词: 春小麦 强筋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筋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津农6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摘要:为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针对北部冬麦区小麦生产现状,调整育种目标,进行优优组配,选育出产量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8.0%以上,品质达国标二级强筋小麦指标的强筋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津农6号;在对津农6号进行产量、品质栽培试验基础上,总结出了津农6号栽培技术特点。

关键词: 津农6号 强筋 高产 冬小麦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1~2010年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论文统计分析

农业科技管理 2011

摘要:文章以CNKI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所收录的天津市农业科学院2001~2010年的论文情况进行了分析,建议"十二五"期间规划好已有优势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研发力度,以及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等,以期为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论文 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快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天津农业科学 2011

摘要:通过客观分析天津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及基础条件,总结天津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若干特点,继而从研究角度提出加快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与定位,并从功能提升、科技支撑、制度创新、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社会化服务等角度,提出加快天津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天津 现代农业 发展思路 对策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新品种——中麦175

天津农林科技 2011

摘要: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品种来源:BPM27/京411。2008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6。特征特性全生育期251 d左右,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京冬8号早1 d。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和成穗率较高。株高75~80 cm,株型紧凑。穗纺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渣的营养成分及在饲料中的应用

饲料与畜牧 2011

摘要:文章论述了鲜苹果渣、青贮苹果渣、干苹果渣的营养价值,以及在反刍料、猪料、禽料和鱼料中的应用情况,对开发非常规饲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苹果渣 营养价值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子叶节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北类型自交系L04-203为材料,通过对外植体类型、不定芽诱导培养基、芽伸长培养基等进行研究,建立了以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方式的黄瓜离体体细胞再生体系。研究表明:附带短下胚轴子叶节为最适外植体;BA/NAA比例对愈伤形成和再生频率有直接影响,NAA为零或低浓度时,在外植体切口处直接形成再生芽,随着NAA浓度增加,切口处愈伤量增大,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NAA(2/0.2 mg/L),每外植体出芽数可达3.8;芽伸长培养基为MS+BA 0.5 mg/L。该体系可用于相关转基因研究。

关键词: 黄瓜 子叶节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SBA技术及其在畜禽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SBA即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主要用于扩增RNA,是由一对特异性的引物介导的、连续均一的、体外核酸序列等温扩增反应过程。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快速,高通量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与动物的多种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等的检测中均表现出了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论文简要介绍了NASBA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畜禽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旨为病毒检测技术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 NASBA 原理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铁蛋白素B和天蚕素P1对投喂大肠杆菌断奶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投喂大肠杆菌后乳铁蛋白素B(Lfcin B)和天蚕素P1(Cec P1)对断奶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选用48头28日龄断奶的德国大白杂交二代断奶仔猪[(7.18±1.32)kg],根据体重、窝别、性别将其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产肠毒素组(ETEC)、乳铁蛋白素组(Lfcin B)、天蚕素组(Cec P1),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期为12 d。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对照组、ETEC组、Lfcin B组、Cec P1组仔猪体重及平均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2)ETEC组仔猪腹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进行第1次攻毒后,即仔猪29日龄,ETEC组、Lfcin B组和Cec P1组仔猪的粪便干物质均显著下降(P<0.05),第2次攻毒后的第2天,即仔猪31日龄,Lfcin B组和Cec P1组的仔猪分别饲喂了Lfcin B和Cec P1,对照组仔猪的粪便干物质仍显著高于ETEC组和LfcinB组(P<0.05),但已与Cec P1组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仔猪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各组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区系差异不显著,但Cec P1来源于猪肠道微生物寄生线虫,比Lfcin B更能适应肠道环境,更有利于仔猪健康。

关键词: Lfcin B Cec P1 ETEC 断奶仔猪 肠道 微生物区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