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省澄迈县主要蕉园土壤肥力调查及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调查海南省澄迈县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估其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76.19%的土壤pH值大于5.5,适合香蕉生长;90.4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0~30.0g/kg;66.67%的土壤全氮含量中等,比较适合香蕉生长,仅9.52%的土壤全氮含量偏低;76.19%的土壤有效磷在10~40mg/kg;54.76%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250.0 mg/kg,仅有11.9%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100.0mg/kg;有效铜含量均高于0.2mg/kg;61.9%的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59.52%的蕉园土壤有效锌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泛素结合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玉米泛素结合酶(E2)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和功能,并研究低磷处理下泛素E2基因在玉米幼苗不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泛素E2基因响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MEGA 6.0邻接法(NJ)构建拟南芥、水稻和玉米E2基因家族成员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75个玉米E2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及理化性质预测。对玉米幼苗进行低磷处理,分别在0、1、6和24 h时采集其根部和叶片样品,并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E2亚家族XVIII成员基因即ZmUBC17、ZmUBC18、ZmUBC48、ZmUBC57和ZmUBC58在玉米幼苗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的E2基因可划分为18个亚家族,各亚家族间基因功能和进化关系较相近,但含有的E2基因数量差异明显,以亚家族VI的成员最多,亚家族X、XII和XV的成员数最少,均为3个,各亚家族中均分别含拟南芥、水稻和玉米E2基因各1个。玉米E2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DS)长度为402~2616 bp,编码133~871个氨基酸,外显子数目数量存在明显差异,以4~6个居多,最少为1个,最多为12个。86.8%的玉米E2蛋白为不稳定蛋白。玉米E2亚家族XVIII成员中,ZmUBC18、ZmUBC48、ZmUBC57和ZmUBC58蛋白UBC结构域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但与ZmUBC17存在明显差异,且这4个基因在玉米根和叶中均有表达,基因表达模式相似,整体上在低磷处理6 h时的表达量最高;低磷处理下ZmUBC17基因在根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变幅较小,但在叶0~24 h时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尤其是24 h时表达量达最高,表明ZmUBC17基因的响应部位是叶片。【结论】玉米泛素E2蛋白可能参与调控对磷元素的吸收,尤其是ZmUBC17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叶片中大量表达,推测ZmUBC17基因通过调控玉米对磷元素吸收和转运间接影响光合作用效率。
关键词: 玉米 泛素结合酶(E2) 生物信息学 系统发育进化树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蕉中3种胺类物质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蕉中5-羟色胺、色氨酸和褪黑素的分析方法:香蕉样品经甲醇漩涡提取,采用多壁碳纳米材料(MWCNTs)分散固相萃取净化。5-羟色胺、色氨酸和褪黑素的分离采用C18色谱柱,以0.05 mol/L乙酸钠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目标物质的线性范围为0.25~5mg/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平均加标回收率(n=6)为74.0%~110%,RSD≤3.99%。该方法简单快捷,重复性好,可用于香蕉中5-羟色胺、色氨酸和褪黑素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方式对澳洲坚果青皮酚类物质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新鲜澳洲坚果青皮为对照组,研究60℃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对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干燥处理对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影响,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对其影响最小,总酚提取量、总黄酮提取量分别为935.61、995.75 mg/hg,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率IC_(50)分别为6.83、63.84 mg/L,总抗氧化能力约为Trolox的1.74倍;不同干燥处理后,澳洲坚果青皮总酚、总黄酮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后抗氧化活性与总酚、总黄酮提取量显著相关(p<0.05)。因此,与60℃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相比,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的保留澳洲坚果青皮中酚类物质,并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适于澳洲坚果青皮干燥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实蝇性别决定基因tra-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的性别决定基因tra-2的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分析。根据转录组数据库及序列同源性分析,分别克隆并获得瓜实蝇雌雄成虫tra-2的基因片段,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分析;采用q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瓜实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瓜实蝇tra-2基因的cDNA序列共1 450 bp,无性别特异性,含753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250个氨基酸。该基因在瓜实蝇不同发育阶段均有不同的表达量,瓜实蝇tra-2基因具有母体遗传表达特性,在胚胎期的表达量较高,雌成虫表达量显著高于雄成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MAP30基因克隆与单倍型分析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揭示苦瓜MAP30完整基因结构及单倍型为目的,为研究MAP30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34份苦瓜初级核心种质为材料,参考苦瓜基因组序列,克隆MAP30基因,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苦瓜MAP30完整基因结构及单倍型。【结果】苦瓜MAP30基因全长920 bp,包括52 bp的5′-UTR,7 bp的3′-UTR,861 bp的ORF,无内含子序列,编码28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MAP30蛋白与葫芦科其他植物的RIPs蛋白亲缘关系较远,MAP30蛋白在苦瓜属植物中保守性较强。通过比较34份苦瓜种质资源MAP30基因序列,共发现6个SNP位点,第1个SNP位于5′-UTR区,其余5个SNP位于编码区。SNP分组发现:34份苦瓜种质资源MAP30基因共存在3种单倍型。3种单倍型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共存在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分别是第2位M/V、第69位R/H、第74位N/D,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分别对应于第2、3、4 SNP位点,第5、6 SNP位点并未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本研究克隆了MAP30完整基因结构并分析了MAP30蛋白与葫芦科其他植物的RIPs蛋白的亲缘关系,另外分析了不同苦瓜种质MAP30基因SNP分布情况及单倍型种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CP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PP基因家族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成员数目较少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殖发育和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橡胶树优良品种‘热研7-33-97’为供试材料,通过RT-PCR方法,在橡胶树花器官中克隆到一个CPP基因,命名为Hb CPP1(登录号为MF360959)。序列分析表明,Hb CPP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63.676 k Da,等电点(PI)为8.4。序列多重比对结果显示,HbCPP1蛋白具有CPP蛋白的特征基序,含有2个保守的CXC结构域和1个比较保守R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Hb CPP1属于A亚族基因,与其近缘物种木薯的Me CPP基因以及麻风树的Jc CPP7基因同源性较高,进化关系较近。氨基酸组分、理化性质以及蛋白结构预测分析显示,Hb CPP1蛋白是一个不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的不稳定亲水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核,其二级结构主要由两个蛋白结合区域和多个无规则的卷曲螺旋组成,其三级结构中CRC结构域构成了该蛋白的核心结构。利用QRT-PCR对Hb CPP1基因在橡胶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Hb CPP1基因在橡胶树茎尖、花序以及雌花中特异性高调表达。在干旱、盐、高温胁迫以及ABA处理下,Hb CPP1基因的表达量呈显著下调表达;而在低温处理下,Hb CPP1基因的表达量则呈显著上调表达,推测Hb CPP1基因可能参与了橡胶树花器官发育以及对多种非生物学胁迫的响应过程。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CPP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胁迫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膜尿素在胶园土壤中养分释放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包膜尿素应用于橡胶树施肥管理中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田间土壤埋袋法,研究了3种包膜尿素在胶园土壤中的养分释放特性,并对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率与积温进行了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间,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植物油包膜尿素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1.01%、95.32%、82.91%,初期溶出率分别为4.89%、1.71%、2.07%,28 d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6.30%、39.94%、43.33%。硫包衣尿素、树脂包膜尿素、植物油包膜尿素的养分累积释放率与土壤积温的关系均可用二项式方程进行拟合,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0、0.998、0.984)。可根据各植胶区的施肥时期土壤积温,利用拟合方程计算出包膜尿素养分累积释放率,确定包膜尿素科学施肥措施,有利于包膜尿素在橡胶树上合理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果壳类型油棕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3种不同果壳类型油棕花粉在散粉后不同天数和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不同花期及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油棕的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散粉第1 d即具有活力,薄壳种、厚壳种和无壳种的花粉活力分别在散粉后第2、3、4 d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日变化特点:在同一开放状态下,除12:00和18:00时,3种类型油棕的花粉活力排序为:薄壳种>厚壳种>无壳种。柱头可授性的变化特点为:雌花开放的早期,具有较弱的柱头可授性,薄壳种和无壳种在第Ⅲ期可授性最强,第Ⅳ期开始减弱,厚壳种则是在第Ⅳ期达最强,柱头的可授性日变化排序为:8:00~10:00,无壳种>薄壳种>厚壳种,12:00~18:00则是厚壳种>薄壳种>无壳种。综上可知,3种果壳类型油棕的花粉应于散粉后的第2~4 d采集;无壳种和薄壳种的雌花在开花后第Ⅲ期的10:00授粉效果最佳,厚壳种则是开花后第Ⅳ期的16:00授粉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EB17脂肽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EB17是本实验室从健康香蕉植株根部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较强抑制真菌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PCR检测多个脂肽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相关基因,并结合基质协助激光解吸附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发现该菌株能产生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泛革素Fengycin和伊枯草菌素Iturin三类脂肽类化合物以及Bacillibactin、Difficidin和Bacillaene三类聚酮类化合物。通过比较两种发酵培养基(M9和Landy培养基)和两种提取方法(酸沉淀法和大孔树脂抽提法),结果发现酸沉淀法提取较为高效,Landy培养基更易于BEB17脂肽类和聚酮类化合物的发酵。活性检测表明,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大孔树脂抽提法提取的物质抑制效果最好,当其浓度为300μg·m L-1时抑制率可达80.75%,说明该方法制备的粗提物的活性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提取物能引起Foc4菌丝膨大和畸形,并抑制其孢子萌发。分析表明,该提取物对Foc4细胞膜具有破坏作用。
关键词: 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 脂肽类化合物 聚酮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