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芭蕉物种是栽培香蕉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探究其分类、分布及物种间系统发育关系,特别是揭示栽培香蕉亲本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a)和长梗蕉(M.balbisiana)与其他野生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对香蕉育种及品种改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形态学分类、不同分类方法的应用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等方面的进展,并对世界香蕉野生种质资源收集、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提出建议,旨在为香蕉种质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涉农平台经济:新兴模式、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中国科技论坛 》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涉农平台经济是农业分工深化过程中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演化路径,已成为农业产业组织转型与业态创新的重要方向,有以涉农电商平台、现代农业创新服务平台、新型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农业产业链服务平台等为核心形成的新兴涉农平台经济模式。涉农平台经济为现代要素进入农业和普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产业链提供了载体,在培育农业农村经济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农平台可作为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重要成员,目前存在着定位模糊,真假难辨,层次低、功能弱、同质化、盈利难,监管机制不匹配等问题。需要发挥政策推动、引导、规范作用,甄选适宜主体发展涉农平台经济,建立相匹配的产业政策体系。
关键词: 平台经济 涉农平台 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叶片中黄酮醇类物质的提取与检测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木薯叶片为试材,对木薯叶中芦丁、烟花苷、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探索和优化。【方法】在70℃条件下,以40%(芦丁、烟花苷)和80%(槲皮素、山柰酚)的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75(g/mL)超声提取30 min;HPLC分析四种黄酮醇时,流动相以甲醇0.2%的磷酸水溶液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40℃。【结果】可有效提取和分离木薯叶片中芦丁、烟花苷、槲皮素;4种黄酮醇类物质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2,检出限为0.02~0.10μg/mL;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标准偏差(RSD)都低于4.00%;样品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0.81%~99.83%,方法的准确度较好,RSD<2.84%。对三个木薯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叶片中4个黄酮醇含量进行测定,其含量呈现嫩叶期>幼叶期>成熟叶的趋势。【结论】该提取和检测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能实现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品种木薯叶中4种黄酮醇类物质的同时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素处理对艾纳香药材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用七水合硫酸镁提供镁素,测定生长期艾纳香生长指标和生物量,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艾纳香药材氮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磷含量,以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艾纳香药材钾、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以研究镁素对艾纳香药材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镁素显著增加了艾纳香叶长、叶宽、株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显著增加了艾纳香药材叶片、茎和叶茎总生物量,对叶茎生物量比影响不显著;镁素对艾纳香叶片中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钙和铁含量显著降低,1.5 mg/mL镁素处理组磷、钾和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15 mg/mL镁素处理组锰、锌和铜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艾纳香生长期施加镁素可以促进艾纳香生长,提高药材生物量,显著促进磷、钾和镁积累,抑制钙和铁的吸收,对氮影响不显著,15 mg/mL镁素处理组锰、锌和铜含量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机理及提高途径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植物胚性愈伤诱导参与的基因、诱导的机理、甲基化与提高植物胚性愈伤诱导途径之间的联系,探索提高植物胚性愈伤诱导几率的可能途径,为转化困难的植物的基因工程操作奠定基础。LBD (lateri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家族基因、伤口诱导脱分化蛋白WIND1 (wound induced dedifferentiation 1)、AP2/ERF转录因子BABYBOOM等参与了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过程;DNA甲基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植物胚性细胞通过PCG和PKL通路两种表观遗传途径促使胚性细胞保持胚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距离合子胚最近的体细胞作为外植体,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筛选具有胚性的细胞或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去甲基化的试剂等方法可能能够提高植物胚性愈伤诱导的比例,转化困难的农作物的基因工程育种有望得到显著改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农药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可降解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的菌株,命名为M6.经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菌株M6可在48 h内降解91%以上初始浓度为100mg/L的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且可在不添加其他碳源的情况下,以这3种杀虫剂为唯一碳源生长.选取菌株降解效果较好的灭幼脲为底物,研究其降解特性.菌株M6降解灭幼脲时,对温度、pH值等培养条件适应范围较宽,降解灭幼脲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可耐受400 mg/L的灭幼脲.通过对乙酰氨基酚变色和芳基酰胺酶基因克隆试验,初步确定菌株M6通过水解酰胺键降解灭幼脲、除虫脲、氟铃脲.本研究得到了苯甲酰脲类杀虫剂的高效降解菌,可为其污染修复的开展提供资源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苯甲酰脲类杀虫剂 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 降解特性 降解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HNWSW-49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株具有抗芒果炭疽病菌活性的海口湾海泥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以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来源于海口湾海泥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HNWSW-4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含氮化合物,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亮-甘)二肽(2),环-(苯丙-缬)二肽(3),环-(羟脯-苯丙)二肽(4),N-(2-苯基)乙酰胺(5),β-腺苷(6),和2-哌啶酮(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放线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叶纤维素均相酯化改性制备甲醛气体净化材料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菠萝叶纤维为原料,采用均相酯化取代反应制备了改性纤维素甲醛净化材料。以氯化血红素为催化剂、DMSO/LiCl为溶剂,在均相条件下对菠萝叶纤维素进行酯化取代改性反应。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纤维素酯化效率的影响,改性后的菠萝叶纤维素的酯化效率为15.64%,并且其对甲醛降解效果最好。对改性前后的菠萝叶纤维素进行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比表面积(BET)分析,发现改性纤维素表面出现大量颗粒状物质;有氯化血红素的吸收峰出现;改性纤维素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有利于吸附甲醛;热分解温度降低、最终残留物比例较高,说明了发生了酯化取代反应。
关键词: 菠萝叶纤维 纤维素 氯化血红素 均相改性 甲醛 净化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BA处理对香蕉果实淀粉代谢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巴西蕉为试验材料,用0.5 mmol/L ABA(生产中常用浓度)分别处理抽蕾20 d和抽蕾60 d的香蕉果穗,研究其对香蕉果实中4种不同类型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刚采收时,与对照(水处理)相比较,ABA处理的香蕉果皮颜色呈绿黄色,淀粉颗粒形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果实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0%、8.18%、0.39%,支链淀粉含量上升了7.18%。可食期与对照相比较,采前ABA处理的香蕉果实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分别上升了0.88%和0.5%;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1.97%和5.24%;相关性分析表明,采前ABA处理与不同类型淀粉含量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829 0,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