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供磷型土壤调理剂在酸性土壤应用效果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常存在交换性铝含量极高和磷素供应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改良南方酸化土壤,提高土壤活性磷含量是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南方酸性红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玉米盆栽试验探究了基于磷尾矿、磷酸镁铵和石灰等为主要原料的供磷营养型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玉米磷素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添加不同原料比例和数量的土壤调理剂进行土壤培养,结果表明施用量在4~8 g/kg时,可使土壤pH升高1.1~1.6个单位,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和有效铁含量,增加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磷含量;盆栽玉米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C3配方土壤调理剂明显改善玉米苗期生长和植株磷素营养,但是土壤调理剂中辅料(白云石/石灰+膨润土)对促进磷酸二铵的肥效要明显优于土壤调理剂的供磷主料(磷酸铵镁+磷尾矿),说明在供磷方面主料的作用效果优于与辅料相混,辅料在增加土壤酸性改良效果的同时也钝化了主料中的磷素,该调理剂的配方需要进一步调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TPS家族基因的鉴定、分类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是海藻糖合成过程的关键酶,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西瓜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西瓜TPS家族基因进行鉴定分类,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蛋白结构域、系统进化、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瓜中TPS家族基因共有7个成员;7个TPS基因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类,ClassⅠ包含有2个基因(ClTPS2,ClTPS7),其余为ClassⅡ;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西瓜TPS家族基因成员均单个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西瓜中TPS家族基因具有典型的TPS结构域和TPP结构域;系统进化显示,TPS家族蛋白分为四个类群,西瓜TPS蛋白在三个类群中都有分布,暗示了西瓜TPS蛋白家族成员起源的多样性;表达分析显示,西瓜TPS家族基因对渗透胁迫有不同程度的应答模式。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西瓜TPS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提高西瓜抗逆性提供了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P-HPLC法测定水果及其果酒中有机酸含量
《食品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菠萝皮渣、火龙果汁及其发酵酒中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丙酮酸、琥珀酸、乳酸和乙酸8种有机酸组成和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BP-OA,流动相A(1%H_3PO_4)和B(超纯水),柱温30℃,流速0.5 mL/min,紫外检测器(210 nm)。结果表明,各有机酸分离度在1.34以上,检出限为0.03~0.49μg/mL,RSD为0.9%~3.1%,平均回收率在93.4%~108.6%之间(S/N=3)。柠檬酸和苹果酸在菠萝皮渣中含量最高,而火龙果汁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其果酒中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含量降低,但琥珀酸、丙酮酸、乙酸、酒石酸和乳酸含量升高。菠萝酒中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含量分别降低96.04%,71.84%和77.20%,琥珀酸含量升高72.13%。火龙果酒与果汁相比苹果酸含量降低91.41%,草酸含量降低52.02%,而乙酸含量升高88.3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园覆盖对土壤肥力及橡胶树根系活力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胶园覆盖柱花草的土壤循环和根系分布特征。【方法】于2008年建立胶园覆盖柱花草复合系统,2014年对试验区土壤样品和橡胶树根系进行分析与调查。【结果】胶园覆盖柱花草分别提高了0~10和1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465%和17%、达到显著水平,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以及转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了橡胶树根系的生长,根系干重和鲜重分别增加了98.07%和77.11%,根系分布以10~20 cm为主变为0~10 cm为主,根系水分含量大于50%,细根增加,木质化程度降低。【结论】胶园覆盖柱花草提高了胶园表层土壤熟化程度,促进了养分物质的转化与利用,调控了橡胶树根系的分布,提高了根系活性,促进了土壤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分析比较琼产降香黄檀不同部位材化学成分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岛儋州10年生降香黄檀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对降香黄檀木材的心材、心边材过渡带、边材进行提取,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提取物的成分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降香黄檀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种类较完全。心材中主要含有25种化合物,萜类、醇类、饱和烷烃类物质较多,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为6α,11α-二甲氧基-6H-苯并呋喃-[3,2-c][1]-苯并吡喃(美迪紫檀素),甲醇提取液中含量高达26.07%;心边材过渡带中主要含有酯类、酚类物质;边材中主要含有烷烃类、酯类、酚类、萜类物质。在不同部位材的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发现边材和心边材过渡带也含有心材挥发油主要活性成分反式-橙花叔醇,其含量分别为5.89%、2.83%、1.96%。检索心材成分发现,7-羟基-3-(4-甲氧基苯基)-2H-1-苯并吡喃-2-酮、3,4-二氢-3-(2-羟基-4-甲氧基苯基)-2-氢-1-苯并吡喃-7-醇和7-羟基-3-(4-甲氧基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是合成6α,11α-二甲氧基-6H-苯并呋喃-[3,2-c][1]-苯并吡喃的中间体。木材内部化合物间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逐渐累积形成心材成分。研究降香黄檀心材、心边材过渡带、边材的成分及其差异,为进一步探究心材形成的影响因素提供依据。
关键词: 降香黄檀 气质联用 化学成分 心材 边材 心边材过渡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酿酒酵母在菠萝果酒中的发酵特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4株不同的酵母(CY3079、DV10、K1、QA23)为研究对象对菠萝皮渣进行发酵,通过对感官评分、色度、酒精度及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一株性能较优的酵母。结果表明:QA23酵母发酵酒的感官评分高达86分,其次是CY3079酵母发酵酒。CY3079、K1和QA23酵母发酵酒L~*和b~*均高于DV10酵母发酵酒。四种酒酒精度均达10%vol以上;发酵过程中黄酮含量变化相对平稳,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又上升的复杂变化趋势,抗氧化活性变化与多酚的趋势相近。酵母QA23发酵的菠萝果酒在第6 d时黄酮、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0.29±0.021)mg/m L和(455.90±9.87)μg/m L,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达到(4.40±0.29)mg/m L和(0.74±0.03)mg/m L,与CY3079、DV10和K1三种酵母发酵酒相比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QA23是最适合菠萝果酒发酵的酵母,为菠萝皮渣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草兰豆荚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香草兰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累积过程,采用了混合溶剂(乙醚/正戊烷=1∶1,v/v)提取结合GC-MS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以DB-5及DB-Wax两种毛细管柱为分离柱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以DB-5毛细管柱为分离柱时,检测出45种挥发性物质,鲜豆荚、杀青豆荚、发汗豆荚、干燥豆荚及陈化豆荚分别检测出19、17、25、33、37种挥发性成分;以DB-Wax毛细管柱为分离柱时,检测出53种物质,五种豆荚中分别检测出20、21、27、38、46种挥发性成分。两种方法共分离检测出69种物质。挥发性成分主要在干燥及陈化阶段产生并累积,其中含量逐渐增加且在陈化豆荚中含量较高的有乙酸、愈创木酚、香兰醇、十六酸等物质,反式-2-癸烯醛、硬脂酸甲酯、山嵛醇等物质仅出现在发酵前期,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2-乙基己基乙酸酯的含量在发酵过程中逐渐降低。成熟豆荚的香气是由多种前体物的代谢产物混合而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龙血树肉桂酸-4-羟基化酶基因(DcC4H)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 4-hydroxylase, C4H)是植物苯丙烷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能够影响类黄酮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本研究根据海南龙血树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海南龙血树中克隆了一个C4H基因DcC4H,该基因包含一个1 51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57.82 kD。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cC4H属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Superfamily,具有Cytochrome P450保守位点;蛋白序列比对显示DcC4H与其它植物C4H同源性高,保守性强。表达结果显示,DcC4H在花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根、叶、果和茎;脱落酸(ABA)、6-苄氨基腺嘌呤(6-BA)、油菜素内酯(BR)、茉莉酸(JA)、紫外线(UVB)和蔗糖处理下,DcC4H的表达量均上调,其中UVB处理表达上调最显著。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DcC4H在海南龙血树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类黄酮 肉桂酸-4-羟基化酶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