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小麦花前氮营养在籽粒氮营养中的作用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春小麦开花前的氮营养状况对穗和籽粒氦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了花前贮存在茎叶中的氦,开花后有69.8%~75.9%转移到籽粒中,占籽粒总氦量的59.5%~70.3%,是籽粒氦营养的主要来源。采用~(15)N标记尿素溶液证明,旗叶在开花后为籽粒提供的氦最多,中部叶次之,下部叶最少。春小麦吸收肥料氦的比例开花前明显高于开花后。这些结果说明春小麦施用氦肥必须以生长早期及前、中期为主要时期。
关键词: 春小麦 ~(15)N 标记尿素 花前氮营养 氮的转移率


钛在油菜上喷施效果的初步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对灌淤土上油菜喷施5mg/kg钛两次,使其生长前期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9.3%~10.0%,使最终油籽产量显著增加15.9%,并对油籽油分含量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兰州地区芦笋适宜定植密度的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合理密植是芦笋丰产栽培中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其适宜程度又与地区自然条件、生产水平以及品种特征、生长年龄紧密相关。我们自1986年以来,在兰州市灌淤土上进行芦笋适宜品种、育苗技术、施肥量等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适宜的定植密度也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土壤:选用我所大田生产地,土壤属轻壤质灌淤土,0~20cm土层含有机质19.20g/kg,全氮1.09g/kg,全磷(P)0.91g/kg,碱解氮63mg/kg,速效磷(P)24mg/kg,速效钾163mg/kg,pH8.38。2.供试品种:选用在兰州地区表现高产优质的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初报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大斑病是我省陇南、陇东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1991年大流行,仅平凉地区发生面积就达76万亩,减产2250万kg以上;1989年中度流行,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国内外按致病力的不同,将玉米大斑病菌


马铃薯微小种薯生产力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微小种薯技术是通过专门的种薯生产技术将马铃薯生产用种微型化、无病化、整薯化,以求解决和部分解决马铃薯生产用种量大、调运困难、种薯抗逆力差、种性退化快、产量水平及经济效益低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目前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开展的脱毒微小种薯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应用还基本上局限于解决种薯生产用原种上,而距大田生产直接应用仍有一定距离。为了进一步探索微小种薯在大田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于1991~1992年两年开展了马铃薯微小种薯生产力试验研究。材料与方法试验先后在马铃薯较易退化而每年需从高寒阴湿地区调入大量种薯的武威和我省马铃薯良种基地


北方灌区农田节水技术研究现状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北方灌区是我国粮棉的集中产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同时又是我国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耕地和人口分别约占全国总量的45%和38%,而多年平均水资深总量只占全国的20%,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36%。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北方灌区农业用水量将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预计到2000年,农业用水量将增长76%,总缺水量将达到756亿m~3。针对这些矛盾,近年来北方灌区对农田节水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一、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北方稻作区从60年代初开始了各种节水种稻


花椒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花椒黑胫病(Phytophthora spp.)俗称流胶病,是一种由疫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我省白龙江下游花椒主产区甘南州的舟曲县、陇南地区的武都县、宕昌县、文县以及大夏河流域的临夏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尤以舟曲、武都两县发生最为严重,造成名优花椒品种六月椒的大面积死亡,是当前影响这一地区花淑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小麦种子病原菌及药剂拌种的作用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小麦种子携带传播病原物是十分普遍的,其病原主要是黑粉菌(Ustilago sp)、腥黑粉菌(Tilletiasp)、镰孢菌(Fusarium sp)、蠕虫菌(Helminthospri-um sp)、壳针孢属(Septoria)及线虫,以往小麦药剂拌种主要用于防治黑粉菌引起的病害,近年已扩大到苗期根腐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1991~1992年我们对5个冬、春麦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验及药剂拌种的室内和田间防病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方法1.供试小麦品种及药剂春小麦永良4号、墨卡,冬小麦里勃留拉、恩斯特拉姆潘列、7389C-184。农药有15%粉锈宁(四川


干旱地区春小麦耗水量和节水措施的探讨
《高原气象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春小麦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及其耗水规律,分析了土壤湿度、耗水量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是春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抽穗至成熟期耗水量最多,耗水模系数最大;产量与耗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出苗至拔节期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拔节至抽穗期为60%—65%,抽穗至灌浆初期为55%—60%,灌浆初期至成熟期为50%—55%。本文还对春小麦覆盖地膜的节水增产原因及效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黑河流域春小麦节水增产的技术措施及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