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坚持服务 开拓前进——纪念《甘肃农业科技》创刊三十周年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我们以喜悦的心情,纪念《甘肃农业科技》创刊三十周年,祝贺它的生日。三十年时间,是一个不短的历程。在这期间,《甘肃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成长,既是步履艰难,又是锐意进取,特别是改革十四年以来,更加显示了它的成熟和生命旺力。可以自豪地说,《甘肃农业科技》为我省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它获得了国家科委和省上授予“优秀刊物”及科技情报成果的荣誉。当它步入“三十而立”的岁月时,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在这里,我们向支持、关怀和爱护《甘肃农业科技》的各级领导、兄弟单位、广大作者和读者表示感谢。向几代编者的辛勤耕耘表示敬意。《甘肃农业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坚持着为发展我省农业生产服务,为推动我省农业


发展甘肃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十项措施的探讨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建国以来,我省农业在各级政府、科技人员以及广大劳动农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近10年来,连续获得丰收,基本解决了温饱,人民安居乐业,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长期以来,只着重研究解决农产品数量的提高,而对于效益大小则注意不够。现已进入90年代,应在此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这对满足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要求,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小康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内容极为广泛,由政策到投入,从生产到流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本文仅


祝贺《甘肃农业科技》创刊三十周年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一)千古长河激涛声,一片春色扮金城,雄鸡报晓普天绣,兴农科技遍地锦。(二)琼林探宝苦攻关,君意切切为陇原,说种谈种三十载,为稼为穑千万言。(三)聚沙筑塔数十秋,笔耕挥汗甘为牛,回忆迢迢拼搏路,基础振兴我丰收。(四)百舸争流惊人间,万马奔腾冲霄汉,五次殊荣催奋发,


马铃薯不同芽位切块种薯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效应
《中国马铃薯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马铃薯同一块茎不同位置芽眼之间生理年龄的不同,则由其发育形成的植株生物学特性及农艺经济性状也应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探明这种芽位差异对植株的影响,并进一步为指导生产中正确选用种薯提供科学依据,于1992年进行了本项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试验以陇薯2号为参试材料,按采用种薯不同设5个处理:①整薯种;②顶芽种


甘肃省杂种春小麦利用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连续4年8个世代的试验研究,对2359份包括反映当前生产水平和育种水平的品种(系)围绕K、V型不育系进行了全面的恢保关系研究,育成适合甘肃河西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不育系、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并积极开展Q型、AL型及CHA杂交种的利用研究。经试验,K、V型杂种小麦比对照增产0.5%~24.87%。制种试验表明,恢复系具有明显的高峰期散粉规律,散粉高峰期是辅助授粉的最佳时间;不育系的颖壳开张盛期和恢复系的散粉高峰期是花期相遇的最佳时期;在花期相遇较好的前提条件下,不同组合的亩制种产量为180~353公斤。


外引甜菜杂交种的利用途径探讨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自欧洲经济共同体无偿援助的“甘肃甜菜开发”项目执行以来,我们陆续从欧洲种子公司和德国KWS公司引进了一些欧洲甜菜杂交种。经过几年的多点试验,表明这些杂交种具有长势旺、根型好、根产量高等特点,大部分杂交种在不同地区都有程度不同的增产,有些杂交种根产量比对照增产30%~40%。特别是针对近年来丛根病在我省大部分甜菜种植区有蔓延加重势头,我们引进了一些耐丛根病品种,试验表明这些品种的耐病性良好,是非常宝贵的耐丛根病品种资源。但由于这些杂交种大都是用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三倍体,杂交一代采种株大多表现雄性不育或不孕,不能直接作为育种材料利用,甚至不能繁殖保存。耐丛根病品种虽是二倍体,但也是雄性不育杂交种,不仅后代分


我国白瓜籽生产现状及前景初探
《中国蔬菜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白瓜籽是葫芦科南瓜属3个栽培种的有壳种子之俗称。其咬嗑易开、仁肉香酥、营养丰富,为炒货之佳品。还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效。随着生活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市场对白瓜籽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推动白瓜籽生产稳步发展,笔者自1986年以来,在白瓜籽生产区及20多个大中城市,进行了白瓜籽产销状况的调查研究,获得了下述结果。 市场现状 白瓜籽是重要的外贸商品,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主要销往西欧、北美、中东、东南亚及港澳等地区。年出口量l~l.5万t,占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自80年代以来,白瓜籽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售价由以前的每公斤4元左右稳定上升为8元以上。但大中城市销售的白瓜籽中一等品很少,笔者收集的33份样品中一等品不到总数的10%。 市场上白瓜籽有光板、雪白、黄厚皮、毛板4类。光板是美洲南瓜(Cucurbita、WW L.)的种子。雪白、黄厚皮是印度南瓜( Cucurbila max。a Duch.ex Lain.)种壳外色不同的两类种子。毛板又名毛边,是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种子。光板、雪白、黄厚皮的籽粒较大,每粒宽度在 10mm以上,被称为大片;毛板较小,一般宽度在 gmm LZ下,被称为小片。根据商品综合性状,一、二等品多为雪白、光板的大片类型,三等品主要是黄厚皮、毛板类型。国际市场只需要一、二等品。白瓜籽加工比较落后,至今尚未出现象阿里山、傻瓜等黑瓜籽、葵花籽那样的名牌产品。 产地及生产水平 南瓜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不过,以生产白瓜籽为目标的,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西南三大产区,全国白瓜籽种植面积约有 16. 7万 hm‘,其中单作约 6.7万 hm‘,与玉米间作约有 10万hlllZ,年总产 4~5万 t。 一、东北产区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宝清、密山、样南等县和吉林省的烨甸、蛀河、伊通、四平等县市。种植面积与产量居全国首位。1987年以来,种植面积达 6.7万 hth’以L,年产量约2万t,年出口量约1万t。1988年以来主要种植雪白类型。种植方式以单作为主。吉林省地甸县,1986年白瓜籽开发引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后,发展速度大大加快。1987年种植面积达 1500hm‘,平均产量55kg/ 666. 7m‘,总产 1240t,分别比上年增加23%、31.2%与56.3%。 二、西北产区 包括陕甘宁三省区。产量较多的有陕北的延安、黄龙、宜川、米脂、绥德等县市及甘肃省的l了水、华池、崇信、灵台、华亭、武威等县市。种植面积2~2.7万hm’,多与玉米间作,年总产 4 000~ 6 000t,主产光板类型。 三、西南产区 包括云贵川三省。产量较多的有四);D省盐源、宜宾、涪陵、万县等县市及云南省文山、昭通、丽江、曲靖等县。种植面积4.6~5.3万 hm’,多与玉米间作,年总产 1.1~1.4万t,主产光板,毛板类型。地处川西的盐源县的白瓜籽久负盛名,全县玉米间作白瓜籽 6 666hm’左右,年产 2 000t以k,出口近 1000t。 四、技术状况 白瓜籽产地多在边远山区,生产技术水平长期低下,不少地方间作产量每 666.7m’仅10多公斤,单作产量30余公斤。卞要问题是: (一)品种混杂退化几年来,从全国收集到的296份种质资源。通过整理、观察鉴定,发现这些材料中以美洲南瓜、早熟、长蔓类型为主,各个品种实际都是严重混杂的群体。生产上又不注意隔离留种与提纯复壮。现有农家品种生产性能差,坐瓜率与结籽率均较低。 (二)栽培管理粗放普遍采用广种薄收,乱秧放任栽培,除中耕之外,很少进行别的田间管理。而且,一般是先采食嫩瓜,留部分老瓜收籽。 (三)病虫害日趋严重南瓜抗病性较强,过去病虫害少,70年代后病虫害有日益加重的趋势。L要有白粉病、病毒病、蚜虫、黄守瓜等,有的地方田鼠危害较重。目前,威胁最大的是一种检疫对象一南亚寡鬃实蝇(又名南瓜实蝇)。此虫原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华南地区,现已向北蔓延。80年代在陇东为害严重。许多地块虫瓜率达50%~80%,造成大幅度减产,使种植面积缩小。 近年来,随着科技兴农与星火计划的深入开展,各地白瓜籽生产技术已开始改进。黑龙江省烨南县选出的无权南瓜新品种,一般比老品种增产30%以上,单作最高产量可达 105kg/666.7m2,目前正在向全省推广。吉林省烨甸县推广的新技术主要是:合理轮作、旱地穴种、水地垄种、地膜覆盖、科学追肥、整枝压蔓及人工授粉等。四川省盐源县椎广玉米与南瓜带状种植,使两种作物双获丰收。笔者已选育出了平凉大板与平凉雪白两个良种,分别通过了省、地两级品种审定;并研究了优化间作方式与密度,改良放任式栽培,单蔓整枝式栽培,氮磷钾肥施用最数学模型与优化方案等种植技术;还查清与掌握南瓜实蝇在陇东的分布、生活史、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等。近年,通过示范推广,使大面积白瓜籽间作单产由不到10蛇提高到机比以I:,此外,甘肃武威、辽宁熊岳等地还开展厂瓜肉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提出了加工果脯、蜜饯、南瓜粉等的技术工艺。 前景预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国白瓜籽生产n前正处于开发起步阶段。各产区的技术改进工作已见成效,如果将现在已有的技术成果组装配套,迅速地全面推广应用,很可能在十年内使白瓜籽平均产量每 666. 7m’提高10kg左右。在稳定种植面积的情况下,按这样的发展速度,全国总年产将增加3万t以_L,达到7~8万t。如果出口最稳定不变,国内城市人均占有量将达到0.Zkg左右。今后,决定白瓜籽生产发展进程的7i要因素是国内外市场的开拓程度。按照目前国内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改善的趋势,市场有可能容纳产量行将增加的白瓜籽。我国白瓜籽生产现状及前景初探@邱仲华$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兰州市730070 @周锁奎$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 @李广学$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 @李掌$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 @李续荣$甘肃省平凉地区农科所


水土保持工作是我省中部干旱农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甘肃农业科技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中部干旱地区是我省农业人口的主要分布地之一。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这一地区干旱少雨,旱灾频繁,植被稀疏,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这一区域长期以来是我省的农业低产地区,不仅是我省解决水土流失和人民温饱问题的重点地区,而且也是我国“三西”建设重点地区。本文仅就这一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工作、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选择等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一、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我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