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冬小麦良种贵农21号、22号引种试验初析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冬小麦良种贵农21号、22号引种试验初析奏天时,张仁武(兰州军区农技物资站兰州730020)金社林谢水仙(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兰州730070)(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为提高小麦良种普及率,我站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联合,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黑斑病药剂防治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空内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杀菌剂的药效进行了测定,结果以代森锌和代森锰锌对杏果实黑斑病菌(AlternariatenuisNees)有较好的抑制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经大田防治试验,代森锌和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达到90.7%和84.7%。

关键词: 杏黑斑病,药剂筛选,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阔稗威防除稻田杂草研究初报

杂草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6种不同除草剂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阔稗威防除稻田杂草效果最好,既能防除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又能兼除阔叶杂草。大田小型示范,除草效果达89.5~100%,增产15.10~30.47%。

关键词: 阔稗威,稻田,杂草,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与粮、油作物间套混种的共生习性及再生机制的研究

生态学杂志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绿肥与粮、油作物间套混种的共生习性及再生机制的研究包兴国,吕福海,桑同山,刘生战(甘肃省农科院土肥所,兰州730070)Co-GrowthHabitandRatooningMechanismofGreenManureCropsInter-orMix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锈宁防治小麦全蚀病最佳使用方法探讨

植物保护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粉锈宁防治小麦全蚀病最佳使用方法探讨盛秀兰,胥昕,白滨,朱福成(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兰州730070)小麦全蚀病近几年来在我省危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我省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威胁之一。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曾有不少用粉锈宁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报道,为了进一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对兰州百合的辐照贮藏保鲜效果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60)Co──γ射线不同剂量对兰州百合的辐照贮藏保鲜效果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钴室(兰州730070)卫武均兰州百合是我省出口创汇农业的拳头产品之一,是蔬菜中的佳品。兰州百合在我省种植历史悠久,产地主要集中在兰州、平凉一带。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鹤望兰种子繁殖技术初探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道在兰州地区利用种子繁殖鹤望兰的结果。试验表明,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温度是影响鹤望兰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室温30℃的发芽率较室温20℃的发芽率提高近50%,并使发芽高峰期集中和提早15~20天。

关键词: 鹤望兰,种子繁殖,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梯田土壤水肥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

中国水土保持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梯田土壤水肥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刘和斌,年永录(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兰州730070)修建梯田是坡地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改造低产田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自1986年以来,甘肃省定西县高泉村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每年新修梯田27hm2左右,到19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地面覆盖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地面覆盖技术的节水增产效果研究祁旭升,谢忠奎,杜文华(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兰州730070)玉米是黑河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5万亩以上,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但黑河地区日照长,温差大,降雨稀少,蒸发强烈,加上该区水资源日趋紧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河实验(HEIFE)的一些研究成果

高原气象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回顾了黑河实验(HEIFE)的执行情况,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地表参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和湍流通量参数化的结果。同时得到了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物理机制同湿润地区有质的差异这一认识:同湿润地区不同,干旱地区地表蒸散和植被过程并不是地表能量平衡中的控制因子,因为感热并不输送到自由大气仅是大气边界层的强迫因子;而潜热输送给自由大气并且潜热的释放是大气环流的主要能源,但干旱地区很少或没有水汽和潜热输送到自由大气,所以干旱地区自由大气不能从地面得到热能;地表反射率大和向上长波辐射强致使净辐射亏损大;基于以上原因,干旱地区可能是一个水汽输送和热能的“汇”。这些结果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黑河实验的结果以系统的观测事实证实了绿洲的冷岛效应,临近绿洲沙漠的逆湿现象,即夏季白天常常是绿洲有感热向下输送,临近绿洲的沙漠有水汽向下输送。这些结果揭示了绿洲和沙漠环境相互作用的较完整图像

关键词: 黑河实验(HEIFE),陆面过程,干旱地区,沙漠,绿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