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叶锈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的有效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自山西省各地的小麦叶锈菌菌株分别接种在含有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小麦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上,测定其毒性频率,根据已知抗病基因对叶锈菌群体的抗性程度,对其进行抗性效能的评价。结果表明:抗性基因Lr9、Lr19、Lr24、Lr38的毒性频率较低,分别为23.08%、16.03%、12.82%和1.92%,为山西省小麦叶锈菌的有效抗病基因。在发现的诸多毒性类型中,THT、THK、PHT、TRT的出现频率居前四位,分别为19.23%、8.97%、7.05%、5.77%,为山西省目前小麦叶锈菌群体中的优势毒性类型。


仙客来组织培养中再生器官类型及增殖稳定性比较
《植物学通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胜利女神’(Cyclamen persicum cv. ‘Victoria’)和‘大红’(C. persicum cv. ‘Dahong’)两个仙客来品种成苗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在6-BA与NAA配合的12个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第一次继代主要产生大量的不定芽芽点,从第二次继代后会得到5种类型的再生器官,分别为不定芽芽点、多芽球茎、多芽新梢、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通过对不同再生器官增殖稳定性的试验表明,‘大红’品种的多芽球茎和多芽新梢在继代培养中再生相同器官的稳定性比较强,由于多芽球茎的增殖率大于多芽新梢,在继代中选择多芽球茎为再生体系较理想;不定芽芽点在以后的继代中会分散产生各种再生器官,不宜作为增殖器官;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继代分散性强,为不正常再生器官。‘胜利女神’品种多芽球茎和多芽新梢继代的稳定性比‘大红’品种差,易于产生多种不正常器官。


10种中草药对4种主要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系统溶剂对杠柳等10种中草药进行提取,以叶片喷雾接虫法或浸渍法测定了粗提液对小菜蛾、菜青虫、菜蚜和棉铃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杠柳、烟草、狼毒、苦楝、百部、苦参提取液对供试一种或几种害虫有较强的毒杀或拒食活性,是重要的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杀虫植物品种。就4种害虫而言,所选中草药对小菜蛾、蔬菜蚜虫和菜青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尤以对菜蚜的活性最高,但对棉铃虫活性较低。在石油醚、氯仿、乙醇和水4种提取溶剂中,乙醇是杠柳、狼毒等多数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有效提取溶剂。


马铃薯、莲藕加工过程中的褐变控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针对马铃薯、莲藕等蔬菜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鲜切组织褐变现象,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方法,研究了VC,VE,柠檬酸,苹果酸和硼酸对马铃薯和莲藕褐变强度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①使用由上述物质组成的多元组分,可有效控制马铃薯、莲藕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鲜切组织褐变现象;②因蔬菜种类的差异,各组分控制褐变的强度、方向及多元组分的具体组成不同;③按照系统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定量分析,可得出用于控制马铃薯、莲藕褐变的优化方案。


杠柳的不同溶剂提取分离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和毒杀作用
《农药学学报 》 2004 CSCD
摘要:以生物活性跟踪法测定了杠柳PeriplocasepiumBunge的不同溶剂提取液及其不同馏份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和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杠柳根皮的乙醇提取液和氯仿提取液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拒食和毒杀活性,该生物活性高于石油醚提取液。乙醇提取物水溶后分别用苯、正丁醇溶剂萃取。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苯萃取物对小菜蛾的活性最高,表明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苯萃取物中。苯萃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淋洗液为石油醚、石油醚/乙酸乙酯不同比例混合液、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甲醇不同比例混合液和甲醇,根据颜色和极性,将收集到的淋洗液分成8个馏份,其中5、6、7号3个馏份对小菜蛾幼虫具有强烈的拒食和毒杀作用,其200倍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率分别为99.8%、99.1%和98.6%,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1%、91.5%和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