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所为加强育种工作主动性和目的性提出的一种新型常规育种方法,它成功地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结合在一起,在对亲本材料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以不育材料作工具,构建多个混合群体-目标性状基因库,利用各基因库内基因的累加效应开展超亲育种,进行种质创新;利用基因库间基因的重组、互作效应及基因突变进行组合育种、改良育种,将各基因库创新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该法已创新出系列早熟、超早熟新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培育出了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中表现突出。培育出4份超早熟谷子新品种,在河北省坝上地区正常成熟,其中超早熟1号还具有甜秆、多穗、秸秆粗蛋白含量高的特点,超早熟2号小米富铁、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高。

关键词: 谷子 目标性状基因库 育种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执行实务

中国农业会计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类鉴定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从河北省分离的40个异小杆类昆虫病原线虫种群进行鉴定,其主要形态特征(4个典型种群平均值):侵染性幼虫体长=550(520~610)μm,体宽=22.2(20~24)μm,尾长=85.7(80~88)μm,E%=112.5%(105%~119%);雄虫交合刺长度=36.8(33.75~39.0)μm,引带长度=17.9(16.3~20.0)μm,GS%=0.49(0.41~0.59),SW=1.25(1.15~1.43),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形态特征相近。经对其中二个典型种群的ITS-rDNA测序,其ITS1-rDNA序列与已知种类H.bacteriophora的ITS1-rDNA序列相差小于1.2%,和H.argentinensis的差异小于1.5%,而与其他种类的差异则高达18.7%以上。综合其形态与分子特征,确定河北省的异小杆类线虫为嗜菌异小杆线虫。

关键词: 昆虫病原线虫 嗜菌异小杆线虫 种类鉴定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晚熟桃新品种‘美帅’

园艺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帅’是‘大久保’和‘90-1’(‘八月脆’ב京玉’)杂交育成的优质晚熟桃新品种。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75 g,果面60%~80%着鲜红色,外观美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风味甜,鲜食品质佳。果实8月中旬成熟,丰产性强。

关键词: 晚熟 优质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芽大枣汁饮料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以谷芽、大枣为主要原料,通过对谷子、大枣的前处理制成谷芽大枣汁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探讨,并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复因子、正交试验,对影响饮料品质的主要因素谷芽、大枣、蔗糖的配比及辅料、稳定剂的添加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谷芽添加量6%、大枣添加量0.5%、蔗糖8%及复合型稳定剂0.1%。

关键词: 谷芽 大枣 稳定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管侧沟茧蜂的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和评价管侧沟茧蜂的利用价值,采用寄生与未寄生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管侧沟茧蜂的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被寄生的甜菜夜蛾1,2,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分别比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减少75 01%,65 64%和57.45%。被寄生的1,2,3龄幼虫取食量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幼虫的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即1龄<2龄<3龄。被寄生的3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发育历期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2,3龄幼虫与被寄生的1龄发育历期差异达显著水平。被寄生的幼虫随发育历期的延长,其取食量和幼虫体重缓慢上升,被寄生的从第6d或第7d后取食量和幼虫体重缓慢下降。所有被寄生的幼虫均不能化蛹。该寄生蜂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甜菜夜蛾当代危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抑制甜菜夜蛾的种群数量。

关键词: 管侧沟茧蜂 甜菜夜蛾 寄生 取食量 发育历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幼果发育期果柄结构和Ca、Mg、K水平的变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士"、"金冠"苹果树为试材,分析了同一花序不同部位的果实重量,Ca、Mg、K含量和果柄结构的变化,以期探讨果柄发育和幼果Ca、Mg、K吸收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幼果脱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幼果的发育,单个幼果重量和Ca、Mg、K含量呈增加趋势;与发育不正常的边果相比,发育正常的中心果和边果的鲜重、干重、果柄直径、维管束数目、木质部厚度、韧皮部维管束面积和单果Ca、Mg、K总含量较高,而以干重为单位的果柄Ca、Mg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苹果幼果的单果重和Ca、Mg、K含量与果柄的直径、维管束数目、木质部厚度、韧皮部维管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幼果发育与Ca、Mg、K吸收和果柄结构密切相关,Ca、Mg、K吸收率低和果柄发育不良可能是导致落果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苹果 幼果 果柄 脱落 Ca Mg K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红侧沟茧蜂逐日产卵规律及子代性分配

中国生物防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在一定的人工繁殖条件下,雌蜂的逐日产卵规律及子代逐日性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后无论交配与否当天均可产卵。如果不进行交配,则进行孤雌产雄生殖。在22±1.5℃、湿度40%~60%、光照强度4700~5100lx条件下,雌蜂寿命平均8.3d,产卵持续时间平均为7d,最长可连续产卵15d。单雌产卵量平均84.4粒,最高可达231粒。中红侧沟茧蜂单雌日产卵量与雌蜂日龄有密切的关系,1~12日龄7.8~17.4粒;13~15日龄1.3~5.0粒;15d时,雌蜂死亡率达90%,存活雌蜂不再产卵。在整个产卵期,中红侧沟茧蜂子代逐日性分配呈现雌性比例逐渐降低的趋势。雌雄比在第1~3d,处于1.36~1.59∶1之间;第4~8d在0.79~1.12∶1之间;9d以后下降为0~0.60∶1。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生殖力 子代逐日数量分配 子代逐日性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化学杀菌剂对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体及芽孢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顽固性土传病害, 已遍布我国各大棉区。目前人们防治黄萎病主要以化学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或生长期喷雾防治,但防治效果很不理想。Kattan等提出用化学药物弱化病原菌后有利于生防菌的进攻,并以此作为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方法。综合利用生物和化学的防治措施是植物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微生物制剂与化学杀菌剂正确联合,既可降低二者的用量,提高杀菌效果,又能防治一些对微生物制剂不敏感的病害,起到兼治作用;同时,可减少化学杀菌剂对环境的污染,还可避免长期大量单一使用化学杀菌剂而使病害产生抗药性。由于二者混用时化学杀菌剂因其本身及制剂中的助剂对微生物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倍体与四倍体葡萄品种间杂交胚抢救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