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马铃薯中耕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效应的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干旱地区在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中,常因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出苗率不高,使这一先进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增产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中耕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既能保持地膜覆盖栽培的显著增产作用,又可克服因土壤水分不足所造成的高温烧苗和土壤局部干旱而导致的缺苗断垄,还能减少投资和残膜对土壤的污染。

关键词: 中耕行 残膜 局部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的耗水特性及节水增产栽培措施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是黑河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露地种植和覆膜种植是其主要栽培方式。由于受水资源及其时空差异的限制,玉米的“卡脖子”旱时有发生,加上不合理的灌溉,使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从而导致玉米产量降低和种植面积缩小。因此,研究玉米露地和覆膜条件下的节水增产栽培技术,实行科学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在对黑河地区玉米耗水特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用灌溉定额及其各次分配量、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等灌溉因子和保苗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期豆科绿肥插入旱地轮作效界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表明,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农业区,将箭舌豌豆和毛苕子插入轮作,当年即可获得较多的草、籽产量,其根茬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作用优于豌豆、扁豆。对后作头茬作物的增产效果略次于豌豆、扁豆;对第二茬作物的增产效果却优于豌豆、扁豆;在整个轮作周期内对土壤水分有效利用率和总经济效益稍次于豌豆而优于扁豆。

关键词: 豆科绿肥 草田轮作 土壤培肥 土壤养分 土壤水分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实生苗的培育及嫁接繁育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杏是我省的主要果树,其分布广、易栽培、结果早、品种多,因近年发展速度较快,故苗木较缺。为加速我省杏树的发展,现根据我们近几年育苗的实践,将杏苗木繁育技术总结如下,供生产参考。一、种子的采集与处理杏树以“共砧”较好,即选用普通栽培品种的种子培育砧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从树体健壮、无病虫危害、丰产优质、抗逆性好的成年母树上采种,待果实成熟、表面出现品种特有色泽、内种皮变褐色、果柄与果枝易分离时,及时采果并剥出种子,用清水淘净,放在通风透气的室内阴干,如日光暴晒则会影响发芽。元月上旬(春播前3个月左右)取1份种子与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早熟新品种陇番5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具TM-2nv基因及早熟、大果的自交系选配的番茄一代杂种陇番5号,表现早熟性好,增产潜力大。一般每666.7m2产量达6000kg以上,比早丰增产 16.5%,品质及耐早疫病的能力均优于早丰。该杂交组合适应性广,保护地及露地栽培均宜,

关键词: 番茄 陇番5号 杂交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部沿黄灌区大豆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中部沿黄灌区的大豆主要分布在靖远、会宁、景泰、皋兰、白银等县区。近年来,随着该地区灌溉面积的扩大和作物布局的调整,大豆生产迅速发展,小麦套种大豆的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左右,成为当地主要的作物种植形式之一,且呈扩大的趋势。但生产中套种的大豆品种缺乏,套种方式不合理和栽培管理措施不科学等,严重影响和制约大豆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本文针对大豆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以探讨,旨在为生产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效果研究

土壤肥料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80年代以来,我省在推广小麦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同时进行了一些田间肥效试验,但试验结果很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明确小麦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效果及有效条件等,从而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1988~1990年在全省6个点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和不同营养条件下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小麦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茬再植苹果综合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1990~1992年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调查结果表明、苹果重茬地表现土壤矿物质缺乏,砧木建园、甲醛土壤消毒、土壤曝晒结合施用有机肥,对克服苹果重茬引起的障碍和促进金冠苹果生长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 苹果 重茬障碍 甲醛 土壤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细胞分裂素对苜蓿增产效果初试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细胞分裂素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植物激家,主要成分是细胞分裂素,还有抗菌素、苯乙酸、琥珀酸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它能促进植物体内细胞分裂,促进叶绿素形成,从而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产量和抗病力。多年来在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上应用推广都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增产幅度在10%~30%。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推广,但在牧草上的应用尚在初始阶段,在我省未见有关报道,为了给我省中部大面积的苜蓿生产寻求一种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对这种新型植物激素的增产效果及使用方法进行了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我省河西地区农田种草的问题与对策

甘肃农业科技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河西地区是我省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在我省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西农田种草自70年代中期以来又在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重要作用。但农田种草在很大程度上受粮食生产制约。如何扬长避短,挖掘和发挥农田种草的优势,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