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进行了克隆.将克隆序列与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的咖啡驼孢锈菌菌株序列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于NCBI数据库中下载其他锈菌菌株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中国咖啡栽培区的咖啡驼孢锈菌ITS序列全长950 bp.其中ITS1长为224 bp,GC含量介于30.36%~31.25%之间;5.8S长为153 bp, GC含量为37.25%;ITS2长483~485 bp,GC含量介于24.12%~25.05%.来自不同咖啡种植区咖啡驼孢锈菌ITS核苷酸序列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多样性十分低且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在系统发育关系方面,咖啡驼孢锈菌与其他锈菌ITS序列差异明显,能独立聚类成一个分支.

关键词: 咖啡 驼孢锈菌 ITS序列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甘蔗中噻虫胺的残留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甘蔗中噻虫胺残留量的方法。甘蔗植株、茎秆及嫩稍样品经乙腈-水(V∶V=2∶1)提取,Envi-Carb复合PS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采用Envi-Carb固相萃取小柱,以乙腈为淋洗液,在小柱中添加PSA净化效果最好。在甘蔗植株、茎秆及嫩稍中分别添加0.04、0.4、1mg/kg噻虫胺,平均回收率为81.4%~10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10.9%。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4 ng,在甘蔗中的最低检出浓度(LOD)为0.04 mg/kg,能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 噻虫胺 甘蔗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50个甘蔗品种黄叶病毒的分子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在海南省被甘蔗黄叶病毒(SCYLV)侵染情况及病毒基因型类型,从集成示范及区试的50个甘蔗品种上采集带有显著病症或不显病症样品50份,采用特异引物通过RT-PCR方法进行甘蔗黄叶病毒检测和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50个甘蔗品种中有31个被检测到SCYLV,检出率为62%;病毒基因型有古巴(CUP)基因型、巴西-秘鲁(BAR-PER)基因型和留尼汪岛(REU)基因型3种,主要以CUP基因型为主,占58.06%,其次是BAR-PER基因型,占51.61%,REU基因型最少,占29.03%;未发现CHN1、CHN2、CHN3基因型。另外,不同基因型混合侵染现象普遍存在,总混合侵染率达32.26%。可见,海南国家甘蔗体系集成示范及区试甘蔗品种严重感染甘蔗黄叶病毒(SCYLV),且存在不同基因型混合侵染,建议推广种植脱毒种苗来控制甘蔗黄叶病的发生。本研究为在海南蔗区推广和种植甘蔗脱毒种苗及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甘蔗 黄叶病毒 基因型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洋生物研究中的方法选择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加快对海洋生物的基础性研究,依据掌握基因组信息量的不同,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海洋生物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进行选择。选择包括3类:一类为在海洋生物基因组信息未知的情况下对分子标记技术方法的选择;一类为在掌握较少海洋生物基因组信息的情况下对分子标记技术方法的选择;一类为在掌握海洋生物基因组较多背景信息的情况下对分子标记技术方法的选择。旨在为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期加快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的进程。

关键词: 分子标记 海洋生物 遗传多样性 基因组信息 方法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蜜蜂奈氏腺粗提物对工蜂采集行为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探讨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奈氏腺粗提物对工蜂采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腹部提取法、腺体切除法与注射提取法提取的奈氏腺粗提物对中华蜜蜂工蜂采集行为有影响,采集蜂会在奈氏腺粗提物周围做无规则剧烈飞跃,腹部不断左右摆动,同时伴有振翅现象。风洞试验和室外试验结果表明,腺体切除法收集到的奈氏腺粗提物引诱中华蜜蜂工蜂的效果最好,注射提取法次之。3种不同方法收集到的奈氏腺粗提物均随着其放置距离增加,采集蜂访问的数量呈减少趋势。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奈氏腺 风洞 行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因子对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药房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为裸花紫珠的栽培及适宜生长区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广东和广西等地的92份裸花紫珠和对应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裸花紫珠中7种有效成分[咖啡酸、连翘酯苷B、木犀草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简称"芹菜素糖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理化分析法测定土壤p H值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硫含量等8项因子,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土壤因子和裸花紫珠中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2份裸花紫珠中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为36.22%~77.42%,92份土壤中8种土壤因子测定值的变异系数为13.70%~87.53%。经相关分析发现,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连翘酯苷B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芹菜素糖苷与交换性钙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与有效硫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1),芹菜素糖苷、木犀草素与有效硫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速效钾含量为影响咖啡酸和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主导因子,有效磷含量为影响木犀草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有效硫含量为影响木犀草苷、异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主导因子;经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影响裸花紫珠有效成分含量的主要土壤因子为p H值和速效钾、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结论:各土壤因子对裸花紫珠中不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不同,速效钾含量为影响裸花紫珠7种有效成分含量的主导因子,其次为有效硫、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

关键词: 裸花紫珠 有效成分 土壤因子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A信号途径及其调控果树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素(gibberellins,GAs)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如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茎和根的生长及开花等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的发展,科学家已经逐步解析了GA在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过程及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2017年以来,科学家在GA受体GID1的降解机制、DELLA新互作蛋白的鉴定以及O-fucosyltransferase修饰对GA信号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均有重要发现,这些新成果大大扩展了人们对GA信号调控机制的认知。GA在果树育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16世纪育种家就在葡萄中成功利用GA信号途径阻遏蛋白DELLA的功能获得型突变实现矮化育种,提高产量。近年来,又在多种果树中发现了GA途径基因突变造成的矮化材料。GA突变体在果树育种中的利用已证明,人为调控GA信号是实现果树高产稳产的有效方法。鉴于GA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果树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笔者将对GA信号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系统介绍,为将来在果树中更高效、更广泛地利用GA途径基因、提高果树产量及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果树 赤霉素 信号转导 DELLA蛋白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石斛‘三亚阳光’Actin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了秋石斛‘三亚阳光’(Dendrobium ‘Sonia Hiasakul’)肌动蛋白基因(DenActin)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了DenActin进化地位和表达模式的分析。通过克隆获得的DenActin cDNA序列的全长为1 59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同时通过gDNA克隆获得了DenActin 3′端的一段包含一个内含子的403 bp的片段。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其他植物Actin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85%以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7%以上。通过最大似然法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DenActin与黄石斛Actin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并与其他兰科植物归为一大类。半定量PCR分析表明,DenActin在幼苗叶片和中苗茎尖、根、叶片以及成熟植株的茎、根、叶片、花柄、1 mm花苞、3 mm花苞、5 mm花苞、9 mm花苞中均稳定表达。秋石斛DenActin的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为秋石斛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候选的内参基因,而3′端包含内含子的gDNA片段的克隆为避免实时定量分析中的gDNA污染提供了引物设计的便利。

关键词: 秋石斛‘三亚阳光’ Actin 克隆 表达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香黄檀和海南黄檀的鉴别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识别降香黄檀和海南黄檀的植株、苗木、木材和药材,采用形态学、木材解剖学、化学特征(薄层色谱TLC)、分子分析的方式对二者进行了较全面地归纳、整理和比较。结果表明,降香黄檀与海南黄檀的区别明显,其植株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前者雄蕊为9枚,单体,而后者为10枚,呈(5+5)的二体。木材特征主要表现在降香黄檀的心材和边材区别明显,木材具特殊的降香气味,心材灰烬呈灰白色,散孔材至半环孔材,傍管型以翼状、聚翼状为主,离管型为极小的带状,单列木射线稍多,多数宽2细胞,而海南黄檀的心材和边材无明显区别,木材无特殊香气,心材灰烬呈黄褐色,散孔材,傍管、离管相互连接,形成明显整齐的带状,单列木射线几无,多数宽3细胞。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不同Rf值的显色条带可以区分降香黄檀和海南黄檀的心材;DNA条形码分析结果表明,ITS2、trnV-trnM和psbA-trnH序列可以作为鉴定此二种的分子条形码序列。本研究可适应于鉴定降香黄檀和海南黄檀不同时期的植株及木材和药材,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规范苗木、木材和药材交易市场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降香黄檀 海南黄檀 形态学 化学特征 分子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 GYFH型甘蔗叶粉碎混埋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一种粉碎、旋耕联合作业的甘蔗叶粉碎混埋还田机,整机为粉碎、旋耕两作业工序一次性完成,前面粉碎甘蔗叶,后面旋耕把甘蔗叶和泥土混在一起,从而减少拖拉机进地次数及对土壤的压实,保护土壤墒情,降低作业成本。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粉碎率和混埋率高达93%,满足了甘蔗叶的粉碎质量和生产农艺要求。同时,经过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确定了刀辊、甩刀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主要参数。

关键词: 甘蔗叶 粉碎 旋耕 混埋还田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