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不同粒径土壤有效磷光谱估测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市110个风干的土壤样品,将筛选出的土壤样品分别过2.00、0.50、0.25 mm的筛,在室内进行反射率光谱数据的采集,对采集的光谱数据(R)与土壤养分含量数据剔除异常值,随后对光谱数据进行断点校正以及10种光谱反射率变换,筛选出与有效磷含量相关性最高的光谱变换为对数的一阶微分(lgR)′变换。在此基础上利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对经过(lgR)′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波段的筛选,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建立土壤有效磷含量预测的高光谱分析模型。模型评价指标采用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相对分析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结果显示:土壤原始光谱特征在各个波段与有效磷含量相关性都较差,不同形式的光谱数据变换均能够提高光谱反射率与有效磷含量的相关性;对比不同粒径处理的模型预测精度,过筛粒径越小对有效磷含量的估测精度越高,3种方法的最优拟合模型都是过0.25 mm筛的处理;对过2.00、0.50、0.25 mm筛的土壤样品有效磷含量分别采用3种方法建模,均以PLSR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最为突出,其模型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相对分析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76、10.96、2.07、8.69;0.77、12.52、2.00、9.74;0.77、10.90、2.13、8.81。因此,对过0.25 mm筛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利用CARS算法筛选出光谱特征波段结合PLSR,能够较好的估测乌鲁木齐市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为室内高光谱估测土壤养分含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土壤粒径 高光谱 估测模型 有效磷 CARS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与地方科技合作现状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新疆农业科学院开展院地合作的实践与成效,针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采用查阅资料、电话访问、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整理近2年新疆农业科学院与地方开展科技合作情况,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2022年以来新疆农业科学院与自治区相关部门、南北疆13个地州及其30个县(市)建立科技合作关系,试验示范各项品种及技术近66.67×10~4 hm2(1 000×10~4亩),在玛纳斯县打造甜菜、玉米、小麦和棉花等试验示范基地10个,在哈巴河县、泽普县联合打造新疆大豆育种家基地73.33 hm2(1100余亩)。支持院属各研究所立项与自治区相关部门、13个地州及其30个县科技合作项目77个。【结论】新疆农业科学院着力推进全院学科团队与地州(县、市)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了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农业科技合作的新模式。在开展院地科技合作交流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地方农业产业实际需求,打造全链条科技支撑队伍,开放院地人才交流体系。

关键词: 农业 院地合作 产业发展 科技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1-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林草资源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2001—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有利于精准预测下一阶段目标任务重点。运用动态权重模型及正态云模型,构建多层级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评价2001—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效果,选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2024—2028年各一级指标效应响应指数。结果表明:1)工程目标、工程效益及工程可持续效益指数响应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工程效益指数,增幅最小的是工程目标指数。2)2001—202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整体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表明该阶段工程综合效益显著。3)2024—202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综合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工程目标指数及工程可持续指数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将评价研究聚焦于工程目标、工程效益及工程可持续三个维度,丰富和完善了三北防护林工程2001—2020年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 实施效果 云模型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大米淀粉功能特性及主成分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品种大米淀粉功能特性差异,为大米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种植15种不同的大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碱法提取淀粉,测定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沉降积、冻融稳定性、透光率、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溶解度和膨胀度等参数,并对各指标进行显著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5种大米的总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差异(P<0.05),新粳9号直链淀粉含量最高(28.88%);溶解度差异显著(P<0.05),膨胀度在59%~70%。冻融稳定性与冻融循环次数成反比,透光率随静置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稻米56号和新粳9号的耐咀嚼性最佳,大米品种与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质构特性呈显著相关性,新梗9号得分最高。【结论】不同品种大米理化、功能特性存在差异,其中新粳9号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

关键词: 大米淀粉 理化性质 加工特性 相关性 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围绕高质高效、结构优化、绿色低碳和要素融合4个方面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价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发展质量水平,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法,选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日本、荷兰和韩国等8个国家与中国农业发展高质量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对中国31个省区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判断中国新疆农业高发展质量水平。【结果】中国与8个国家农业发展质量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实现度为8个国家平均水平的56.1%;中国新疆农业发展质量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18位,实现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6.7%,其中,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最差,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04%,高质高效发展水平仅达到68.32%,结构优化发展水平仅达到70.30%,要素融合发展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当。【结论】中国新疆农业高质高效、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和完善相互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要素生产效率。

关键词: 农业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构建 国际比较评价 熵值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蔬菜LED补光技术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汇总分析国内外蔬菜LED补光技术研究现状和进展,为LED补光技术在我国设施蔬菜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LED光源是设施农业生产的理想光源,适宜的光配方(光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日累计光照量)可显著提升设施蔬菜幼苗干物质量和壮苗指数。长季节栽培顶部和株间补光可改善冠层光分布,增强植株整体光合作用。通过将补光方式与栽培环境参数相结合进行光环境动态精准调控实现设施蔬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有效途径。【结论】人工补光是改善温室光照环境、解决冬季设施蔬菜生产弱光和光照时间不足等不利光因素的有效方式,优化光配方与蔬菜品种和栽培环境,可综合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效能。

关键词: 设施蔬菜 LED补光 光质 光照强度 光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科青年管理人员培养与科研院所管理实践能力建设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农业青年管理人员培养与农业管理实践能力建设现状和特点,结合新疆农业科学院的实践,提出具体的培养方式,以种子地促进青年管理人员成长成才。【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实际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针对现状及存在短板提出对策。【结果】新疆农业科学院年龄41岁至50岁管理人员占比最高,达到44.74%,40岁及以下管理人员占比22.81%;女性多于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管理人员占比达84.21%;五级、六级岗位人员占比67.55%,四级及以上岗位人员占比5.26%;参加各类培训136人次。【结论】新疆农业科学院青年管理人员从工作力度、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方面营造良好的长效机制,促进了青年管理人员的成长。但该群体40岁以下青年管理人员比例偏低、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后备力量不足,四级以上高级岗较缺乏,青年管理人员晋升空间相对较窄,培训次数偏少、时间短、形式稍显单一、内容比较大众化。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青年管理人员 教育培养 成长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氮配施腐植酸对新疆海岛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减氮配施腐植酸对新疆海岛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海岛棉‘新7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别设置不施氮(CK)、常规施氮600 kg/hm2(OF1)、减量施氮300 kg/hm2(OF2)、减量施氮300 kg/hm2+腐植酸150 kg/hm2(OF3)、施腐植酸300 kg/hm2(OF4)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海岛棉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率和叶片SPAD、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及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OF3可显著提高海岛棉的LAI、PAR截获率和叶片SPAD。OF3的LAI在盛铃期达到峰值,比CK、OF2、OF4分别升高7.56%、6.41%、6.37%,与OF1无显著差异(P<0.05)。群体PAR截获率全生育期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OF3盛铃期在垂直距离70 cm处可达0.9以上,且OF3在盛铃期叶片SPAD分别比CK、OF2、OF4高6.00%、4.77%、3.67%(P<0.05),与OF1无显著差异。减氮配施腐植酸可使光合特性保持较高水平,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海岛棉产量。整个生育期内,OF1和OF3海岛棉的P_n、GS和Tr均显著高于CK、OF2和OF4,且OF3与OF1无显著差异(P<0.05)。光合参数在盛铃期差异达到最大值,OF1的P_n、GS和Tr分别比OF3高2.62%、1.75%、1.51%,OF1的Ci较OF3降低4.64%。同时,OF3可使海岛棉植株干物质积累比CK、OF1、OF2、OF4提前4~13 d进入快速积累期,海岛棉产量升高6.31%~20.89%,并获得最大的积累速率(1.53 g/d)和生长特征值(60.67),分别比OF1高出25.41%和2.67%。综上,在新疆海岛棉种植中采用氮300 kg/hm2+腐植酸150 kg/hm2(OF3)的施肥策略可显著提高海岛棉LAI和PAR截获率,保持较好光合特性促进产量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减氮和产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 海岛棉 氮肥 腐植酸 光合特性 新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叶蜂种群动态及4种杀虫剂对其室内活性与田间防效测定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麦叶蜂发生为害规律,筛选对麦叶蜂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虫剂,为麦叶蜂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调查、室内叶片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明确麦叶蜂田间种群消长规律及4种杀虫剂对麦叶蜂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2017—2018年麦叶蜂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室内药后48 h,25 g/L溴氰菊酯乳油6.25~100 mg/L用量处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2.50~2000 mg/L用量处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530、5060 mg/L用量处理对麦叶蜂的致死率均超过75.00%。田间药后7 d时,25 g/L溴氰菊酯乳油9.375 g a.i./hm2、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 g a.i./hm2、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75.90 g a.i./hm2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2.00 g a.i./hm2对麦叶蜂幼虫的防治效果在84.13%~97.77%之间。[结论]麦叶蜂幼虫发生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25 g/L溴氰菊酯乳油、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麦叶蜂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关键词: 麦叶蜂 种群动态 杀虫剂 室内生物活性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机采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模式

新疆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机采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模式。【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及前期研究为基本数据,运用统计学、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汇总。【结果】“采棉机+配套农艺技术”运行的生产技术模式;“机采性、配套性、整体性”是机采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模式的重要特征;确立了机采棉关键技术内容。【结论】通过机采棉花生产关键技术模式的实施,可形成大型采棉机和生产农艺配套,从而提高采净率、采收率和采收品质,减少机损,提高机采棉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机采棉 棉花品种 关键技术 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